第94章 科爾沁哨騎
作者:鐵血坦克兵      更新:2020-03-04 19:25      字數:2146
  李老二又請示孫承宗,要求給自己提供兩千斤火藥,孫承宗毫不猶豫的答應下來。

  兩千斤火藥送到李老二的軍營中,李老二開始製作兩種火藥包,一種名曰毒火包,是在火藥內添加了雄黃,再裹上一層油紙,包裹嚴實,隻留下一個可以穿過導火索的小孔,再以浸泡過桐油的棉花包裹上去,外麵再包上牛皮,以繩子捆紮緊了,即成為毒火包,這種火藥包丟出去之後,爆炸威力並不大,但是浸泡過桐油的棉花燃燒,點燃外層皮毛,放出濃密的黑煙,雄黃加熱之後發生化學反應,變成砒霜,能產生有毒的嗆人煙霧。

  其實毒火包,是李老二根據《天工開物》萬人敵經過簡化製造的一種武器,萬人敵是一種守城武器,是木框內裝入泥殼黑[火]藥炸彈,外麵裹上浸泡了桐油的棉被,火藥內也有各自可以產生毒霧的添加劑。可是萬人敵重量太重,隻能從城頭投擲下去。而李老二的毒火包,可以拴上繩索,像流星錘一樣丟出去,適合野戰中使用。

  另外一種火藥包,其實是一種人員殺傷炸彈,製作方法是以厚牛皮紙包裹火藥,隻留下一個小孔可以插入導火索,以繩子紮得嚴嚴實實的,外麵放上一層鐵砂、鐵釘,再以厚牛皮紙包裹住,最外層以牛皮包紮,以繩子捆得嚴嚴實實的。

  經過多層密封的火藥,導火索燃盡後就會發生爆炸,最內層的火藥爆炸,把鐵砂和鐵釘拋射出去,可以殺傷敵人。

  這種殺傷火藥包和毒火包一樣,也能以繩索栓了,像流星錘一樣轉圈,拋出,拋入敵群之中,爆炸之後可以大量殺傷敵軍。

  每一個毒火包消耗火藥一斤,每一枚殺傷火藥包消耗火藥五斤。兩種火藥包的重量皆為十斤重,像流星錘一樣拋射出去,可以投出三十步遠,力大之人甚至可以拋出五十步遠。

  後世十五斤重的鏈球,運動員都能拋出六,七十米遠,世界冠軍可以拋出八十米。而李老二製造的十斤重的毒火包和火藥包,拋出五十步不算稀奇。

  李老二帶著弟兄們,製造好了五百個毒火包和三百個火藥包。

  孫承宗也把通州附近的百姓都集中起來了,明軍做好了一切準備工作,還未得到金軍破遵化城的消息。

  畢竟遵化城池堅固,真實曆史上,若不是後金細作混入城內當內應,皇太極還真的很難攻克遵化。

  後金軍久攻不下,城下堆滿了包衣阿哈和蒙古人的屍體。但攻城的後金弓箭手,也給城頭守軍帶來了極大的損失。而死在城下的蒙古人,多半也是土默特人。

  被後金軍用來當炮灰的土默特人心中不滿,這給後來李老二的離間計也製造了機會。

  十一月十九日,正白旗梅勒額真薩木哈圖終於帶兵攻上城頭,後金軍攻破了遵化城。後金軍殺入城內,因為後金軍在遵化吃了個大虧,多爾袞攻入城內之後,屠盡城內明軍和所有的成年男子,後金軍認為沒用的老人和嬰兒也全部被屠殺,留下的女人和小孩被後金劫掠帶走,送往關外充當包衣阿哈。

  但劉策和張士顯因為躲在地道裏,躲過後金搜捕,僥幸活了下來。

  至十一月二十日,通州城終於得到了後金軍攻破遵化的消息。

  “該來的終於來了!”孫承宗接到消息後,立即下令,各部做好戰鬥準備。

  得知了遵化遭到後金屠城的消息,李老二心中憤慨:我都已經給袁崇煥爭取到時間了,但他隻敢躲在薊州城內,根本就不敢去解遵化之圍。

  若是說袁崇煥是個漢jian,這個說法或許不妥,但他確實是個庸才,是豬隊友,有時候豬隊友比敵人還可怕。不是有句話,叫不怕神一樣的敵人,就怕豬一樣的隊友?若是沒有袁崇煥殺了毛文龍,後金根本不敢入寇劫掠,或許大明還能多支撐幾十年。

  既然遵化已經失守,接下來後金軍若是抵達通州附近,發現駐守通州的是孫承宗,以皇太極的性格,肯定不會攻打通州,而是繞道直接前往京城。

  為了讓後金軍來通州碰釘子,孫承宗根據李老二獻的計,派遣騎兵主動出擊。

  孫承宗派了尤岱率領三千騎兵,配合李老二共同出擊,專門負責襲擾後金大軍,把後金軍往通州城下吸引。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若要獲勝,必須熟悉敵情。建奴以斥候哨騎屏蔽我軍戰場情報,隻有我們夜不收哨騎戰能取勝,方可獲知建奴情報。下官這有一百精銳夜不收,可以為將軍獲取敵情。”李老二對尤岱說道。

  尤岱道:“老哥這也有五十夜不收哨探,雖比不上兄弟的夜不收精銳,但也是跟隨尤某征戰多年,遇上建奴,尚可一戰。”

  作為一名武將,尤岱沒有文官那樣的花花腸子,見李老二作戰勇敢,斬殺建奴眾多,由給督師獻上妙計,自然是把他當成了兄弟一般看待。

  “好!小弟我出一百夜不收,大哥您出五十人馬,我們共同刺探建奴軍情。”聽尤岱的說話口氣,李老二也改口,稱呼他為大哥,自稱為小弟。

  明軍一百五十名夜不收出了通州城,由李老二親自帶隊,前往遵化方向刺探敵情。

  李老二帶著一百五十名夜不收剛剛離開通州城大約五十餘裏,有人來報,前麵一隊大約百餘人的後金騎兵。李老二立即下令,所有人隱藏入樹林中。明軍藏身樹林中,觀察外麵的後金騎兵,隻見金兵皆身披皮甲,頭戴棉帽或皮帽。

  “是蒙古韃子!”李老二道。

  若是麵對麵,硬碰硬,一百餘科爾沁蒙古騎兵肯定不是一百五十明軍夜不收的對手。可是蒙古人是輕騎,從來不會和任何重騎兵硬碰硬,都是圍繞著對手射箭,射出一輪箭雨,立即利用自己機動性好,速度快的優點離開。若是對手沒有追上來,蒙古人再折回去射箭;若是對手追趕上來,蒙古人就以曼古歹戰術拖垮對手。倘若是遭遇大隊明軍,科爾沁蒙古人還能召來後金軍發起攻擊。

  要如何全殲這股來去如風的蒙古騎兵呢?李老二想著對策,憑借身上一套後金八旗鎧甲接近科爾沁人?這一招用老了,估計是沒效果了,還沒到跟前,蒙古人必然會問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