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火器和馬槊
作者:鐵血坦克兵      更新:2020-03-04 19:25      字數:2319
  李老二身上披著一件鑲鐵棉甲,這件棉甲是他殺死一名落單女真騎兵時繳獲的,和他胯下的棗紅戰馬一樣,都是繳獲的戰利品。範家商隊中有兩名白甲巴牙喇兵,李老二深知自己身上的棉甲擋不住巴牙喇兵十二力弓射出的重箭。

  “介休範家,商隊中居然有建奴韃子護衛,這宣大府張家口的明軍也不知道是幹什麽吃飯的,商隊不僅攜帶糧食、鐵器、食鹽等違禁物品出關支助建奴,商隊內本身就有韃子,關卡明軍也不管管?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他們出關?”李老二心中暗暗道。

  李老二不知道,張家口宣鎮明軍,駐守宣鎮城門的都是肥缺,隻要收了銀子,都是直接放行,宣大各級軍官,上至總兵,下至百戶小旗,都吃夠了晉商的好處。如今大明拖欠軍餉嚴重,這些晉商喂飽了宣大駐軍,又有哪個人吃飽撐了去砸他們飯碗?就連清正廉潔的宣大總督盧象升,都沒辦法把宣大的各大勢力連根拔起。

  李老二早有心想要劫晉商商隊一回,這些無良商人帶出關的是後金女真急需的糧食、鐵器和食鹽,換回了沾滿鮮血的銀子,那些銀子都是後金幾次入關劫掠所得,很多金銀財寶上麵沾著斑斑血跡,似乎在無聲的訴說後金女真的罪行。

  身邊一名留著絡腮胡子,頭戴黑色狗皮帽子的漢人名叫李宏,也是一名塞外馬賊,是李老二從小玩到大的好兄弟。李宏在關外住久了,和蒙古人無異,騎術精湛,箭法相當精準,使用一把六力騎弓和一把十力步弓,六力騎弓可以把輕箭拋射到一百五十步外,對付無甲目標有很不錯的殺傷力,但騎弓遇上有厚甲保護的女真重甲兵,作用便急速下降,幾十支箭都未必能射死一個重甲騎兵。

  “兄弟你打範家的主意?”李宏問了句。

  李老二回道:“是的,範家是介休最大的商戶,每次冒險去滿洲,給女真人送去大量糧食鐵器,否則女真人怎麽可能擊敗蒙古各部?他們的貨物送去滿洲,價格是翻了十幾倍,每次都換回東珠、人參、熊皮,金銀財寶無數,運回關內一轉手,不知道是多少的利潤。若是能劫掠範家一遭,所得金銀便一輩子都花不完了。”

  “有錢可也得有命花啊,小兄弟,你看到那兩名白甲騎士否?”李宏指了指範家商隊中兩名女真騎兵道,“那是兩名女真最精銳的白甲巴牙喇,他們都是從百戰精銳中百裏挑一的最優秀的武士,每一名白甲巴牙喇從小就練武,弓馬騎射至少有十多年功底,就我們兩個這樣的上去,上去十個也不是他們兩個對手。”

  “李大哥可有把握一箭射殺一名白甲巴牙喇兵?”李老二問道,“若能射殺一名,剩下那個交給兄弟我對付了,我有把握一槊刺他於馬下。”

  李宏搖了搖頭:“不可能,我一箭過去,他能輕鬆躲過。哪怕是以步弓,都不能保證一箭射殺一名白甲巴牙喇。”

  李老二使用的是一杆一丈八尺長的馬槊,這馬槊是他自製的兵器。自從來到這個時代,李老二就思索要如何克製弓馬騎射的女真野人,火繩槍明顯裝填太慢,難以形成壓製火力,雖然近距離內破甲能力相當不錯,但守城寨好用,野戰恐怕鳥銃手會被後金弓箭手壓著射殺。至於製造燧發槍,看起來簡單,真正製造起來卻十分麻煩,首先燧發槍的槍機彈簧就比鳥銃要可靠得多,否則點不著火,必須用最好的蘇鋼製造。

  一斤蘇鋼可以賣到五兩多銀子,現在就算是六兩銀子,也是有價無市,很難得到,於是李老二放棄了製造燧發槍的念頭。

  至於明軍經常使用的三眼銃,這種火器射速快,三十步內,可破棉甲和鎖子甲,二十步內可破鑲鐵棉甲,十步之內,可破身披多層重甲的巴牙喇重甲,造得好的話,三眼銃就相當於短管鳥銃,還是三杆短鳥銃捆在一起使用。打完之後又可當棍棒使用。

  但三眼銃畢竟隻是一種火門槍,發射的時候需要一手持三眼銃,一手持火繩,依次往三個火門內捅入,才能完成擊發,瞄準極其不方便,不像是鳥銃,隻要扣動扳機,即可把火繩壓入藥池內,點燃火銃發射彈丸。

  但火器威力要大,首先是火器和火藥要合格,在大明匠戶製度下,打造出的火器和火藥多半是不合格的次品,士兵使用這些火器打仗,首先要考慮的是不要炸膛傷了自己,這到底是殺敵人呢還是殺自己人?

  考慮了許久的李老二首先想到的是打造一柄馬槊。

  對付騎兵,最好用的便是長槍兵,但長槍兵怎麽說都是一種步兵,打贏了追不上騎兵,打輸了又跑不過騎兵,結陣的話騎兵不會來衝;不結陣的話一盤散沙就是等死,怎麽說對上騎兵都是被動挨打。因此要對付騎兵最好用的還是長槍騎兵,可是李光輝穿越到這個時代之後才明白,這個時代的槍騎兵,手中的短矛都是一次性武器,騎著馬快速衝擊,手中的騎槍在撞上目標的時候就要撒手丟棄,否則斷掉的矛杆可能會反過來傷及自己。

  那麽有沒有可以反複使用的騎槍呢?有,但那個不叫騎槍,叫馬槊,那才是一種真正以騎克騎的兵器。

  隻是這馬槊製造十分耗費時間,早在五年前,李老二就開始打造十杆馬槊,馬槊的木杆所用的木料是上等韌木的主幹,剝成粗細均勻的蔑,膠合而成。韌木以做弓用的柘木為最,把細蔑用油反複浸泡。泡得不再變形了,不再開裂,方才完成了第一步。而這個過程耗時將近一年,一年之後,將蔑條取出,蔭涼處風幹數月。後用上等的膠漆膠合為一把粗,丈八長,為漢尺,一丈八尺長度為四點一米,外層再纏繞麻繩。待麻繩幹透,塗以生漆,裹以葛布。

  葛布上生漆,幹一層裹一層,直到用刀砍上去,槊杆發出金屬之聲,卻不斷不裂,如此才算合格。然後去其首尾,截短到丈六左右。前裝精鋼槊首,後安紅銅槊纂。不斷調整,合格的標準是用一根麻繩吊在槊尾二尺處,整個丈八馬槊可以在半空中如秤杆般兩端不落不墜。這樣,武將騎在馬上,才能保持槊尖向前而不費絲毫力氣。

  馬槊是貴重兵器,一杆馬槊價值可達千兩銀子,隻是李老二自己製作馬槊,前後成本花費了不到二十兩銀子,隻是耗費時間太長,而且廢品率太高,五年下來,十杆馬槊隻造成四杆,其餘的都報廢了。

  手中擁有一杆精良馬槊,這種兵器可以借助馬力快速衝擊,也可以在馬背上揮舞起來近戰格鬥,有這種重兵器,李老二有把握一槊殺死一名白甲巴牙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