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舉國皆議仙俠
作者:就這樣灑脫      更新:2020-05-25 16:20      字數:2199
  05年的七月注定是屬於《仙劍奇俠傳》的,當後世人回首這一年時,會發現怎麽也繞不過去這樣一個名字。

  從五月份的試播開始,整個華夏似乎縈繞著一股叫做仙俠的風氣。

  起初這風氣還很小,偏安一隅,但很快,隨著七月份到來,它猛地炸開,席卷了全國。

  海豚台的首輪播放,徹底將仙俠展現在全國人民麵前,這個時候,所有人都在討論有關仙俠的事情。

  但這依舊還隻是開始,等八月份到來,藍鯨、番茄、香蕉三家開始同時播放《仙劍》時,徹底將屬於仙劍的這捧火焰燃至最高!

  雖然已經是第二輪播放了,但《劍仙》交出的依舊是份滿分答卷!

  三家全劇收視率全部破三!

  足以證明全國觀眾對《仙劍》的喜愛!

  而在二輪播放後,後麵還有其它衛視台的三、四輪播放,以及各個地方台的播出。

  總而言之,《仙劍》在全國遍地開花,真正做到了覆蓋華夏的每一寸土地!

  《仙劍》的出現,不僅意味著從此以後,電視劇類型中將多出一個仙俠劇,更意味著,從此以後有關仙俠的元素將滲透進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成為華夏文化的一部分!

  也自然而然的,引起了一些學者的注意。

  如果說之前以宣執為首的導演群體發聲,令仙俠這個詞讓更多人知道,那學者群體的發生,更是將其推到了風口浪尖。

  這些學者很多都是有很高地位的,甚至不乏一些喜歡研究民俗文化的專家教授,這些人隨便出來一個,都會引起全國的注意。

  研究民俗小說的王開民教授在報紙上發布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做《武俠、神話與仙俠》。

  “最近我看到了一些報紙,上麵說的一些事情讓我認識到了一位很了不起的年輕人。這名年輕人叫蘇安,是位導演,他提出了‘仙俠’這個概念。我事前是不知道什麽叫做仙俠的,但是當我看到這個詞的第一時間,我就感覺到很親切。為什麽?因為它完全符合了我們華夏文化。

  在此之前,沒人將仙和俠聯係起來,這兩個字似乎是涇渭分明的,讓所有人都不敢逾中間的那條線。

  那條線叫什麽呢?那條線叫做:傳統。

  這些日子,我翻遍了很多著作,裏麵有通俗小說、有雜記、有詩詞歌賦,然後我驚訝的發現,原來有關‘仙俠’的東西早已經產生了,老祖宗早已經將它傳給了我們。

  但一直以來,我們似乎都太過拘泥於武俠與神話這兩個詞上了,以至於我們竟然從未考慮過這二者之間究竟有沒有一個過度的選擇,一個可以詮釋我們華夏最本質思想的東西。

  我思想前後,怎麽也睡不著覺,然後又聯係了很多老朋友,他們也都是某一領域研究的很深的專家學者,我跟他們說了我對仙俠這個詞的看法,然後驚訝的發現,原來他們也注意到了,而且跟我的想法不謀而合...

  所以我覺得,仙俠是應該支持的,而且應該由國家層麵支持,這是對我們華夏文化的很好補充。”

  王開名教授很少發聲,但隻要發聲,都是言之有物,是屬於非常有口碑的一類學者。

  他文章所表達的中心思想就是‘仙俠這個東西是好的、是該支持的’,這也跟很多人的想法一樣。

  什麽是仙俠?

  它又涵蓋了哪些華夏傳統思想?

  到底對它該有個怎樣的態度?

  無數人都陷入了思考中。

  思考之後,就是談論。

  所有人都以各自的方式表達著自己的觀點。

  “我不知道什麽仙俠神俠的,我隻知道它好看!”

  “仙俠應該跟武俠是差不多的東西吧?反正我挺喜歡的。”

  “好像我以前看到一些書裏麵所描述的東西跟仙俠挺相似的,所以這算是仙俠早在我們周圍了嗎?”

  “不管那麽多,隻想多看到一些類似的電視劇、小說、電影。”

  “仙俠聽著就很厲害啊,我覺得比武俠好!武俠涵蓋的東西太少了。”

  “希望國內的作者、導演們能先將仙俠研究透徹。”

  普通老百姓們發表的意見都很直率,反正隻要能讓自己看的開心就好,其它的不管。

  不過他們在跟朋友相聚吃飯時,不免都會談論跟仙俠有關的話題。

  一時之間,似乎在華夏國內,隻要不討論‘仙俠’這個詞就是落伍了。

  《仙劍》所到來的仙俠問世,無疑是在平靜的湖麵上,扔下了一刻重磅炸彈,讓所有人都將目光聚集於它。

  引起的風暴甚至於讓最上麵的領導都注意到了,最後在那個不可言說的地方中,點了點頭,笑著說了句“任其去吧”。

  這就是定了調了。

  隨後的日子裏,關於仙俠的討論愈演愈烈。

  許多將頭發都抓光,想不到好點子的導演、作者等文化行業的人員,一下子都像是發現了新大陸似的,開始了一係列有關仙俠的創作。

  這其中作品的質量肯定是良莠不齊的,但毫無疑問它也意味著仙俠體係的逐漸建立。

  華夏國內也從此,有了仙俠的土壤,開始培育出更多更優秀的仙俠作品。

  這些都是蘇安這個始作俑者想看到的。

  這個世界永遠不可能隻依靠他一人,好萊塢那麽強大,光憑他一人,隻是一朵毫不起眼的小浪花。

  但當身邊同行的人越來越多時,他便有了助力,也越來越可以隨心所欲的施為。

  拍仙俠劇隻是他的手段,並不是目的,當初選擇《仙劍》這部劇時,為的就是在華夏所有人民心裏種下一顆種子。

  這顆種子代表了希望,雖然需要很久才能發芽,但是隻要存在,便讓人有了前進的方向。

  等它漸漸發芽,逐漸成長為小樹苗,然後茁壯成長後,他便可以真正開始自己的夢想,去為自己的夢想努力,不知疲倦的揮灑汗水。

  他等著它成長為參天大樹的那一天。

  他相信,

  當那一天到來時,華夏文化一定會在這個星球上盛開出最絢爛美麗的花朵。

  (仙一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