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九章 冰寒
作者:淡墨青衫      更新:2020-03-29 16:13      字數:4461
  “沒想到我們在短短幾年之後,又能重回遼西。

  “這一次可是完全不同的情形了。

  遼西海邊,隨著劉益的一聲令下,十廂都,五十多個軍的府軍將士,包括三十多個軍的水師官兵,二十多個軍的陸師官兵,還有三個軍的重甲騎兵,開始在海邊登陸。

  李星五和董瑞祥兩人各領一廂都,田恒與盧四海等諸將,現在都已經是廂都指揮使。

  劉益則是為遼西行營總管,地位與大魏的太尉相同,也等於是樞密副使的地位,他的肩膀上已經是一顆碩大的金星,區別於廂都指揮使的銀星,這也是府軍軍銜體係的最高峰,也是大魏秦王幕府將領的最高榮譽。

  征遼西的連同後勤工程輜重人員有二十餘萬,動員了主力艦四百餘艘,輔助艦船過千艘,一千五百艘戰船攜帶連同水手的三十萬人,還有大量的糧草,輜重,不僅負擔著本路兵馬的後勤,同時也支應著從山東河北行營過半的糧草供給。

  海運實在是太省事,太經濟了。

  山東,河北行營大總管是秦東陽,這一路也是北伐大軍的主力,動員了第一軍在內的一百二十多個軍,大軍人數加後勤人員是四十五餘萬人,光是大型馬車就動員了超過三萬輛,挽馬,騾子,毛驢數量超過十萬匹,人均是三人一匹。

  騾馬數量看似驚人,其實按唐軍規製,每十人一火,每火備馬或驢六匹,四十五萬人的大軍,騾馬要近二十萬匹。

  府軍的騾馬也是極多,但如果要滿足大軍後勤還是不足,主要原因一則是由海運運輸了大量物資,大軍進攻山東後,在山東路幾個港口建立了補給點,就近運輸,雖然還是要迂回繞道數百裏,但肯定是比大軍在江南出發就攜帶要省事的多。

  二來便是準備了大量馬車,山東河北行營是從江寧渡江出發,渡江並不困難,水師控製長江,揚州近在江岸,東胡人根本未派重兵駐守,隻有少量的歸降的北方禁軍,大軍前鋒一至,這些北方禁軍要麽投降,要麽潰敗逃走了。

  從揚州至楚州,再至山東路的徐州,沿途北上,都是走的南北最寬闊,維護也最好的京師至江寧一線的官道。

  此外還有征集的大量民船,沿著京杭大運河與大軍一同北上。

  遼西行營以水師為主,任務是從遼西上岸,打下榆關,寧遠,控製鬆塔諸堡,至錦州,渝水一側,全部奪取,然後沿渝水駐守。

  並未要求直接從遼南上岸,雖然參謀總部的計劃是如此,從遼南上岸,直接從遼南攻至遼東,打下遼州等地,端掉東胡人的老巢。

  這個計劃卻是被徐子先給否了。

  不得不說那幫子參謀擬的計劃相當大膽,也直接有效,但徐子先考慮的是大局,打敗東胡人並不難,但要徹底根除這個隱患,非得做好將來持續北上的準備。

  沿著遼河,嫩江,黑龍江持續北上,做好穩紮穩打,借著追擊東胡殘餘勢力的機會,持續北上,把後世的東北三省地方拿到手,還要繼續北上,直抵北方的冰洋,將外東北的百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也徹底拿到手中。

  大片的地盤不光是北極圈裏的荒野,還有無比珍貴的林業資源,石油,天然氣,礦產,這不是荒漠和沒有開發價值的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寶地。

  就算以現在而言,可以獲得大量的珍珠,人參,幹果,鹿皮等珍稀物產,可以沿途建立驛站,在一些合適的地方建立軍府,沿著江河道路修造補給點,隻要放開開發,不管是鬆嫩平原這樣的瑰寶之地,又或是那取之不盡的原始資源,這些東西都會吸引成千上萬的百姓移民至此,開墾種植,繁衍生息。

  除了遼西行營,山東河北行軍,尚有葛存忠為總管的荊州,河南,河東,秦鳳諸路行營。

  這一路有八十多個軍,主力與後勤輜重人員三十五萬人。

  三路行營大軍九十餘萬人,是完全真實的百萬大軍,幕府檄文在江寧發布,由李儀,吳時中,方少群三人把關,諸多的儒者動筆,待徐子先於江寧王宮中批複之後,頒行天下。

  然後三路大軍陸續出發,沿荊北,江寧,福州等重地動員出發,自崇德十九天燕京陷落,河北,河南,河東,秦鳳,山東,諸路陷落,俱陷胡塵之後,不到一年的時間之後,徐子先便以大魏開府親王的身份宣布在江寧為監國,並未在第一時間宣布繼任為天子。

  百萬大軍三路北伐,東胡兵在河南路北境與府軍交戰,潰敗,在徐州與府軍交戰,再敗,待劉益率軍在遼西登陸,準備下榆關,寧遠,切斷其主力歸途之時,府軍已經接連戰勝東胡,雖然未敗其主力,東胡猶有十五六萬騎兵在手,還有十餘萬歸附的北方禁軍,但明眼人都看的出來,這麽一點兵馬根本無力鎮守大魏北方廣袤的地盤,而三路大軍,任何一路都有與東胡兵正麵交戰實力,甚至是堂堂正正將其擊敗的實力。

  水師一路看似較弱,但是從海上直接渡海而至,東胡兵在榆關隻有幾千人,寧遠至鬆塔一帶也是隻有數千,這一路大軍展開之後,榆關到遼西北部都成鎖鑰之地,想要破關而出,麵對的就是府軍二十萬大軍,根本沒有可能,東胡人要走,不僅過不得榆關,連遼西北端的草原都是險地,隻能再繞道千裏,從呼倫河邊的密林處走,沒有後勤也沒有補給,繞道千裏,可想而知要多死多少人。

  況且遼西軍立穩腳根之後也不會放任其從眼皮底下逃走,徐子先可是給遼西軍配給了三個軍的鐵騎騎兵,另外還有相當數量的輕騎兵,東胡兵若敗逃,已經不成建製,在大量騎兵的衝擊騷擾之下,有多少能穿越千裏之境,在密林和草澤中逃回遼東,也就是難說的很了。

  “大軍在榆關下準備攻城。劉益神色輕鬆,一臉寫意,他對眾人道:“幾年前咱們在這裏接回敗逃禁軍,那些禁軍將士是在屍山血海之中逃出性命,今日的大軍中,我大魏嶽太尉為我行軍副總管,騎兵由嶽副總管統率,到時候,便是一報還一報的時候了!

  嶽峙到幕府之後,在講武堂任職年餘,然後直接便是統領府軍廂都,他在大魏是太尉,在府軍這裏畢竟是外來客將,幕府對其也算是一視同仁的重用了,畢竟當時還沒有一路或諸路總管。

  到北伐之時,原本徐子先顧及嶽峙的臉麵,打算設秦鳳路或河東路行營總管,給幾個廂都由嶽峙率領,前去晉北陝北領兵做戰,但嶽峙親赴江寧,麵見徐子先堅拒……他惟一的想法,便是能與大軍重返遼西,奪回榆關,寧遠,鬆塔,再建渝水,錦州。

  “李友德在錦州城破之後,率精騎百餘一路往北逃。劉益看看嶽峙,說道:“太尉有意繼續往北,可能可以再見故友?

  “惟所願,但憑天意。嶽峙神色也是異常激動,上岸的地方,他也是說服劉益,特意挑了當初逃走之地,大軍主力在更西側,他們這些將領要多走幾十裏地,但這一切毫無疑問是值得的。

  嶽峙忍不住用力踩踏大地,感覺到地麵的堅實,甚至過於用力,腳麵都有些疼痛。

  這些嶽峙並不在意,他轉身看看大海,又看向寧遠方向,一樣的山穀和密林,在那裏不知道死了多少禁軍將士,現在他又回來了,身後是武裝到牙齒的二十萬大軍,還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無數的軍需物資。

  過千萬貫的銅錢,完善的福利撫恤製度,高額的俸祿餉錢,極為優質的鎧甲和兵器,大量的弓,弩,火器,相當出色的高大戰馬,還有無數糧食,甚至肉類就準備了過百艘船,在江寧,登州會陸續準備更多的物資,足夠百萬大軍取用數年而絲毫不會感覺吃力。

  這支軍隊,已經超過了嶽峙的幻想,身為前線將領時,他想把部下的鎧甲補齊,使用更好的長矟,橫刀,用更好的神臂弓,數量也想有所增加。

  想給禁軍將士增發餉錢,想叫弟兄弟吃的更好,但這些都沒有做到。

  將士們和嶽峙也都能體諒,朝廷已經出盡全力,實在是無能為力了。他們的待遇相比廂軍,比起普通的百姓已經相當不錯,禁軍將士也是滿足了。

  隻要在出戰之前,能夠給一些賞錢,叫將士們寄回家中安頓好家小,那些忠勇的漢子就

  能持矟拚命,替大魏,替族群,替自己這些將領去拚命。

  嶽峙雙眼有些潮濕,原本以為這一生不能再踏臨這一片大地,誰想不過數年時間,秦王幕府和府軍就能強到如此地步,東胡人不僅未能南下,現在想自保都是千難萬難。

  “大軍向榆關進擊。劉益神色堅定,沒有如嶽峙那般多愁善感,二十萬大軍會陸續上岸,在他眼前,一輛輛車馬從船上運下,載運著大量物資,穿著軍袍和輕甲的輜重兵負責後勤運輸,大量的工程兵則負責維護道路暢通,也會在戰場上幫助修築工事和兵營。

  持矟披甲的將士一隊隊的出現在這一片大地上,長矟如林,漫長的隊伍一眼看不到邊,無數麵軍旗高高飄揚,無數騎士開始策馬奔馳,少量的東胡哨騎在地平線上出現,又遠遠的躲開了去。

  這一片土地,將在數天之內再度易手,並且這一次奪回之後,再也沒有人能將它拿走!

  ……

  “長安,晉陽一帶的駐軍都撤回來了。

  徹辰汗已經一臉老態,並且在重重皺紋之中是藏不住的疲憊之色。

  東胡人在劉家兄弟攻入京師的同時,誓師南下,直取榆關,榆關守備已經相當空虛,結果一戰而下,然後精騎直撲燕京。

  燕京下,劉家兄弟等流寇頭目都是戰死,然後東胡鐵騎南下,得河北,山東,河南,然後是晉北,陝北,關中,接著窺視四川,準備在荊北南下。

  就在最強盛之時,傳來府軍誓師北上的消息。

  初時,東胡貴族們都是不以為意,府軍再強又如何,隻要不在舟船之上,南人成軍,有什麽可害怕的?

  可是徐州一戰,十幾萬東胡主力加數萬仆從都敗於北伐主力,荊北到河南之戰,葛存忠穩紮穩打三十多萬大軍碾壓北上,駐守的幾萬胡騎和十餘萬仆從根本不是其結手。

  消息傳開,晉北陝北關中到處都是起事的漢人,東胡新至,以北方漢人族群對胡人的血債來說根本無人真心歸附,每戰時那些投降的魏軍要麽潰敗,要麽直接在戰場易幟。

  到各處起烽煙時,東胡人發覺已經無處安全,糧草無人供給,賦稅無人上繳,官員無人理事,投附將領紛紛逃走,不敢繼續替東胡人效力……徹辰汗震驚之餘,感受到嚴重威脅之後,迅速令徐州方麵的大軍後撤,山東,河南,河東諸路的東胡兵都是迅速後撤。

  按徹辰汗原本的打算,魏國府軍實力強悍,兵精糧足,如果不能正麵對抗,便是由榆關撤回遼東,雖然將來不免被威脅剿滅,但好歹會有幾年緩衝時間。

  如果還力不能敵,就分散逃至林中,往北方幾千裏方圓的地盤分散逃難,這樣整體來說還是亡國,但可以分散成幾百上千的小族群,在冰天雪地裏求生圖存,靜候時機。

  漢人隔幾百年會衰退一次,再強盛起來,徹辰汗認為此次大魏就處於衰退期中,可能會持續幾十年乃至百年,這是東胡人的一次絕好機會,抓住了,最好的結果就是成為中國之主,這是此前千年時間都沒有蠻族能到達的頂峰。

  徹辰汗不曾想到,這一次漢人王朝的衰退期居然如此之短,實在是令人促不及防。

  待大軍全部撤回至河北和燕京時,噩耗傳來,榆關被府軍攻克,據敗逃兵馬傳來信息,來攻打的府軍有二十萬以上,浩浩蕩蕩無邊無際,根本無法抵抗。

  榆關一失,後路斷絕,二十萬以上的府軍不可能就老老實實的呆在榆關一帶,留幾萬精銳守關,十幾萬的東胡主力也不要想破關,榆關經過大魏二百年的修葺加固,正麵硬攻極難成功,若不是此前燕京失陷,榆關主力回師救援京師,東胡鐵騎想正麵破關也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榆關一失,府軍一路展開,到渝水錦州和奪取營州,繼續北上控製草原都是順理成章之事,一下,後路算是斷了大半,想回遼東,隻能繞道千裏以上,二十萬入關將士和幾萬家屬,能活著回到遼東的,怕是寥寥無幾。

  這麽一想,真是令徹辰汗渾身冰寒徹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