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
作者:淡墨青衫      更新:2020-03-04 18:19      字數:3553
  將行之時,李開明心中一動,說道:“振邦,中山王可有新的消息?”

  羅振邦咧嘴一笑,說道:“大掌盤,還是舊消息,那個徐子先將所有的部下,官戶,百姓,商行,大半遷到東藩島上去,小半到岐州,在那裏修碼頭港口,建商行,別的事不理,就管著這些哩。”

  “有沒有軍隊從東藩到福州來?”

  “福州絕對沒有。”羅振邦打包票道:“岐州那裏,那個港口背山麵海,不是南安鎮和附近幾個鎮上的人,根本上不去。咱們的人,想到那裏去打望消息,委實是太難。”

  “狗慫的東西,沒用的廢物。”劉茂七聽著生氣,馬鞭一揚,罵道:“還不趕緊加派人手,看看岐州港口裏到底是什麽樣的情形!”

  羅振邦知道眼前這個二櫃平素好說話,甚至能端個大藍邊碗,蹲在地下和將士們一並吃飯閑聊,但事涉軍規大事時,一個不對,打鞭子打軍棍都是輕的,砍腦袋也是等閑。一些犯了軍紀的老營兵,前頭二櫃還和他們一起蹲在地上吃飯,過了響午就被二櫃下令全逮起來,一個個都砍了腦袋。

  “別難為他。”李開明擺一下手,說道:“岐州港那邊全是中山王府自己人,咱們的人靠的住敢真的幹事的都是咱西北那搭的,臨時買通的人,能打聽到啥?不過我看中山王這個作派,怕是還是陷在內鬥裏頭,沒有真心把咱們這一搭當回事。”

  劉茂七從鼻子裏冷哼一聲,說道:“這些宗室貴人,哪一個不是眼睛長在腦門上頭?那徐子先一定氣趙王搶了他的實權,幹脆不理福建路這邊的事,將自己的人手帶到東藩,守著他的那個大島過日子去。”

  李開明點了點頭,道:“你說的不差,我估摸著也是這樣。”

  時過境遷,李穀和蒲家出錢出糧,送兵器送人馬,除了表麵上為趙王奪開府的原因外,內裏的原因當然還是為了趙王府和中山王府爭權奪利之事。

  到了如今,這事情連李開明都知道了,當然在此事上也有了相對明確的判斷。

  “這當口了。”劉茂七從鼻子裏又冷哼一聲,說道:“這些大魏的親王還在內鬥,這大魏朝,算是完蛋定啦。”

  “茂七說的是。”李開明很是冷靜的道:“若非如此,我等哪得機會?不要說百年前盛時,便是三十年前文宗年間,甚至是成宗年間,咱們這樣的流寇,早就被剿平了。邀天之幸,也就是能在荊北,河南的大山裏頭潛伏,當個山匪,快活一二十年,就算祖宗有德,陰靈庇佑。”

  眾賊寇俱咧嘴笑起來,李開明也笑了幾聲,接著令道:“我等折返吧,此戰必勝了。”

  夜色之中,躊躇滿誌的李開明等人又將馬匹牽了一段路程,確定不會被遠處的官兵聽到之後,一行人才翻身上馬,各人紛紛打馬揚鞭,趕回建陽備戰去了。

  ……

  岐州港口已經初具規模,幾艘大船靠岸之後,徐行偉和一群屬吏趕緊迎了上去。

  徐行偉已經被正式任命執掌軍政司。將新募將士核定名籍,確認在冊,然後安排軍屬家人的各種福利,遷移至東藩妥為安置,給予各種照顧,同時挑選合格的立功將士,按次給予獎勵,並且提拔一些合格的老兵勁卒進入講武堂,成為預備軍官,這些

  事早前就有軍政司的軍吏們執行,徐行偉接掌之後,將縝密不畏勞苦的特色發揮的淋漓盡致,雖然上任不過一個多月,整個軍政司卻是上下歸心,感覺是中山王殿下替本司找了一個合格的主官。

  軍政司下有考功,記過,安置,募兵,檔案等五科,並且兼管講武堂的日常管理,職掌極重,僅在負責日常軍務政事的軍令司之下,與參謀司並重,如軍法,後勤,軍訓等諸司,是不能與軍令,軍政二司相比的。

  眾人讚歎,徐行偉卻是沒有絲毫放鬆。

  既然在軍政司任上,便隻做好自己的份內之事,其餘之事,一律先不理會才是。

  眼下已經近十一月,港口大體成型,新募兵馬,尚有兩軍尚在岐州,其餘各軍已經被艦船運到東藩安置和進一步訓練去了。

  繼續招募兵馬和安置新軍將士,這些都是軍政司的公務,按照此前的安排,徐行偉此次又將送走一營的新軍,同時派出軍吏,在島上的新移民中,挑選合格的新軍,擴充營伍。

  而募兵除了一定的標準外,還得和軍令司,軍訓司,包括後勤司溝通,提前做好安排。

  中山府軍的新軍可不是發一杆長矟就算入伍了,軍籍,家屬,營房,衣袍,武器,配套的各種器物,入籍那天起始,包括軍餉就在計算之內,當然也包括各種福利待遇等等。

  軍政司的事務相當冗雜繁瑣,也虧得徐行偉這種自幼習武,又是宗室後裔的身份能做的下來,眼下的一營新軍將士離開,他也是親力親為,並沒有將事情委托給屬吏。

  海上尚有幾艘福船,都有數字編號,大約是十幾到二十幾的編號,排號靠前的福船是大船,此時在負責運送貨物到倭國,靈字號船也被征調了不少,不過此類船小,原本就可以在閩江運輸,所以小半的福船,加上靈字號貨物,還有一些小型戰艦,總數超過百艘之數,大半是被征調到岐州這裏來了。

  灰袍軍人們執矟而立,在哨聲之中,按隊,哨,都,營,團分別立於旗下,哨聲響起,然後水師將士指引導流,軍人們很快依次從棧橋上船,幾艘船很快裝滿,然後升帆轉舵,從激流湧蕩的江口出海而去了。

  徐行偉卻是沒有鬆口氣,在他身邊不遠處後勤司的人,那些軍吏和武官們雜處一處,分別已經準備停當。

  接近年底之時,福建路也很寒冷了,東藩那裏雖然相隔不遠,但南部的氣候卻和福州這裏相差較大,在那邊的軍人們還穿著夏季軍袍,到了岐州這裏,卻是得換上冬季的軍襖了。

  後勤司的人早就把各軍,團,營的軍袍發下,而很多補給,包括兵器,幹糧,熏肉,豆料,大車,各種工具,還有馬匹,早就在東藩那邊補給完畢,這也是給岐州這裏減輕了不小的壓力。

  在港口左側不遠,就是新修的大片的倉庫區,超過二十萬石的糧食和各種肉類,也包括鎧甲,兵器,弓,箭矢,投槍等武器補給,均是補充到位,這使得每個府軍在從東藩調至岐州之後,都有了直接投放到戰場的能力。

  岐州這裏儲備極豐,大量的艦船也準備到位,除了沿江補給外,每個都平均六十匹雜馬和騾驢也全部核實過了,每營五都,有雜馬騾驢三百餘匹,每團雜馬騾驢兩千餘匹,每軍六千餘匹雜馬騾

  驢。

  加上大量車馬,專門的輜重營也有大量車馬,就算沒有閩江船運,補給上也能保障軍隊每天行軍超過六十裏。

  在徐行偉眼前,一隊隊的府軍將士下船上岸,到了岸邊,分別肅立於軍旗之下。

  徐行偉見狀道:“兩支府軍,有何不同?”

  身邊不遠有軍吏答道:“新軍和老府軍一樣肅立,姿態都相差不多,但老府軍自有一股肅殺氣息,令人敬怖。”

  “說的是了。”徐行偉長笑一聲,又道:“禁軍行伍,也多有不如了。”

  徐行偉自北伐大軍而返,河北,代北,西北,京營禁軍,各路禁軍所見者多。禁軍裝備大抵不差,但比重新列裝的中山府軍普遍要稍遜一籌了,而各種禁軍,有的質樸,有的沉毅,有的卻是浮華,普遍有的則是士氣不振,畢竟朝廷缺錢,雖然竭盡全力,賞賜錢財仍然有限。將士從伍而征,還要擔憂家中的親人,是因為朝廷的撫恤也越來越不得力,一旦禁軍戰死,其遺族很可能陷入衣食不給的窘境中去。

  特別是京師與河北禁軍,士氣不振的情形更加普遍。

  以徐行偉在北伐大軍中的觀察結果來看,中山府中在裝備,訓練,戰場經驗和指揮,後勤等各方麵來說,都是已經超過了北方禁軍。

  可能有一些精銳兵馬,比如嶽峙,李友德等大將的部曲,戰場經驗或裝備略勝一籌,但那畢竟是禁軍中的少數。

  各路和京營禁軍三十餘萬人,徐行偉所指的超過禁軍,當然是指全部的禁軍來說。

  “子張兄。”

  “見過徐大人。”

  一眾將領也是從船上下來,大步走到碼頭之處。

  此次大戰,因為要出盡全力,所以舊有府軍駐守地方全部交給了新軍和警備士,原本的各營將領,或是任軍級職務,先兼在新軍之中,或是任團級指揮,官位都是升了上去。

  眼前都是肩佩銀星的大將,對徐行偉卻是相當客氣,畢竟對方判軍政司,軍政事務上獨掌一司,軍方大將要和軍政司打交道的時候很多,彼此間也需要配合。

  二來便是徐行偉與中山王相交莫逆,這一層眾人心裏也是明白。

  下船來的便是秦東陽,劉益,葛存忠,葛存義,還有張虎臣,李福祥,林存信,金抱一,吳畏三等人,再有高時來,田恒等青年軍官,濟濟一堂,至此中山府軍的大將,大體上已經齊集岐州了。

  “殿下正在等候諸位。”徐行偉笑道:“我在這裏尚有公事,就不與眾位將軍一起過去見殿下了。”

  秦東陽抱拳一禮,態度溫和的笑道:“子張兄辛苦了。”

  “不敢。”徐行偉還了一禮,說道:“眾人俱是為了殿下效力,同心協力罷了。”

  諸將紛紛點頭,不管是老成宿將,還是青壯將領,各人眼中都有振奮之意。

  岐州興造大體快結束,還有一些壯丁在開墾土地或修聳房舍。

  港口四周,尚有大片的商行區域,秦東陽和劉益等人看了一眼,卻是見到陳篤竹和林定一等人,俱是在商行區站立說話,顯然是在商討事情,軍方大將都是不耐煩與這些大商人見麵說話,各人稍微繞了一圈,便是往徐子先住所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