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踏天街
作者:淡墨青衫      更新:2020-03-04 18:16      字數:3244
  而張虎臣身後諸人,更是令李國瑞有驚掉雙目的感覺。

  陰沉而沉毅的劉益,十餘名糾糾氣息明顯的少年牙將們,都是有挾弓矢,馬上追亡逐北,斫斬人頭而眼眉不眨的武人氣息。再有一百餘騎的騎兵,或是沉穩,或是堅毅,或是昂然四顧,都是具有相當傑出的武人氣息。

  張虎臣,劉益,金抱一,吳畏三,林存信,李福祥,再有高時來,金簡,田恒,李普等人,俱是牙將和武官中的精英,包括其後的一百五十人的騎兵,都是精中選精,是南安團練武卒中最精銳的好手。

  此次上京,徐子先似有所感,知道此行不太會順利,但也真的沒有想到,會有率部陳兵於天街之前的一天!

  “奉命討逆?”李國瑞當然知道徐子先等人為什麽將兵戈指向劉知遠,劉知遠已經將徐子先和韓鍾綁在一起,看起來已經成了死局,徐子先卻是反戈一擊,與韓鍾真的勾連在一起,然後將徐子誠與劉知遠綁在一起。

  爭儲位的大事,事涉宰相和一位大參,隻是大參劉知遠去內東門告禦狀,而韓鍾卻是淩厲一擊,直接以堂劄令徐子先討逆平亂……一高一低,昭然若揭!

  “關鍵在於,韓鍾要安然無事,然後徐子先真的鏟除了劉知遠……”大事當前,李國瑞卻是沒有替劉知遠出頭的打算。

  在一百五十餘騎接近時,李國瑞身邊的元隨們都是神色緊張,將手按在障刀之上,或是舉起了手中的神臂弓。

  “情形不明,”李國瑞大聲道:“我等回府靜候天子聖命!”

  這倒也是相當正確的辦法,現在宰相說大參是逆賊,天子也沒有明確表示態度,也沒有調派大臣隨禁軍平亂,樞密院也沒有接到天子詔命,李國瑞的選擇,不能說是錯誤。

  隻是一旦劉知遠能勝利,李國瑞前途堪憂。

  “執政……”李國瑞的一個心腹麵色蒼白的道:“是不是再想想?”

  “想他奶奶個球。”李國瑞相當粗魯的罵了一句,掉轉馬頭就往太平坊的坊門方向去,眾多元隨趕緊跟隨而去。

  待徐子先趕過來時,就看到執政被元隨簇擁著而去,離的老遠,還有人回頭往這邊觀看。

  而麵色慘白,身體顫抖,神色如同一個死人般的蒲壽高,卻是如老鼠般的躲避了開去。

  蒲壽高的心中充滿震驚,憤怒,還有各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

  他當然不信也不願去設想徐子先能成功,但不能不想,萬一徐子先成功了之後,蒲家將如何自處?

  蒲壽高心中恨極,也是悔極,早知今天,當初就該把所有能用的力量都派出來,把眼前那黃口小兒,徹底剿殺在繈褓之內!

  “這是樞密副使李國瑞和其元隨。”陳佐才這幾天一直在京師四處行走,李國瑞的元隨儀從他已經見過幾次了。

  陳佐才相當慶幸的道:“還好李樞密似乎無意參與此事,不然他的麾下元隨和牙將都是身經百戰的精銳,可並不好對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麽。”徐子先從容不迫的道:“劉知遠咄咄逼人,北伐計劃太過瘋狂,無人跟隨才正常不過。”

  朱雀大街亦稱天街,衙署眾多,不管是宰相還是厚生司的小吏,俱是要從這條大道往東西兩邊行走,眾多的行人,十之七八是各衙門的官員和吏員,崇德十四年二月初七的這個傍晚,很多人見到了足以令其誇耀一生的奇景。

  一百五十多騎兵飛速跨過諸坊,經過北端的各衙門,在眾多人驚奇詫異的眼光之中,飛馳向積壽坊的大參府邸。

  “誅劉知遠!”騎兵所過之處,隻留下暴烈的喊叫聲。

  待騎士們帶著雷鳴般的馬蹄聲遠去時,一千多名郎衛舉矟執戟,自長樂門而出,再出西華門,往著光祿坊的方向而去。

  陳常得與石遇吉兩人一並策馬而出,石遇吉親自手捧天子詔書,前往宰相府邸,質問宰相韓鍾諸多違法事。

  浩浩蕩蕩的金吾衛士與執戟郎一並而出,沿途軍民人等無不避散,石遇吉和陳常得威風凜凜,待他們出西華門時才接到消息,有小股騎兵奉堂劄衝去了積壽坊的劉大參府邸,兩個武將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之中,包圍宰相府邸是天子親令,也是劉知遠這個大參三次奏對爭來的結果,兩個武將沒有明顯的政治立場,兩人俱是京師禁軍體係的將門世家出身,於政務,領軍其實俱是才具平常,隻是這樣的世家容易得到天子的信任,乃至十餘年間慢慢身處高位。

  他們擅長的就是聽令行事,而眼前的突發事件根本超出了他們能處理的範圍,兩人略微商量片刻之後,決定先慢慢行至韓鍾府邸之外,至於怎麽處理往劉知遠府邸去的那支騎兵,當得由天子來決斷。

  “應當不礙。”石遇吉滿有把握的道:“聽聞騎兵才一百五十騎,大參府邸牆高院深,且有元隨,牙將護衛,雖然官員在京師不得私藏甲胄,但矟,矛,刀還有神臂弓不缺,往襲騎兵,隻著武袍不曾披甲,豈能攻入府邸之內?”

  “是這個道理。”陳常得身為郎中令,是衛尉的副手,一並負責宮禁守備,所領的是執戟郎與宣節郎,其是京營禁軍將門世家出身,對軍伍之事向來自詡甚高,怎麽想,也想不通百五十人的騎兵能衝入重兵守備高牆深院的大參府邸。

  計較之下,陳常得道:“我等不宜耽擱太久,一旦拿下韓鍾,或是迫其自殺,其黨羽反撲也就如鳥獸散了。”

  “善。”石遇吉轉向身邊的諸多都統製,統製等金吾衛諸軍官,鼓勵道:“此是平亂定難的大功,爾等要努力。”

  四周傳來參次不齊的呼應聲,不過金吾衛軍倒真的是想衝入相府府邸,韓鍾私德一般,在相國任上收入頗豐,人都傳言相國府邸內私產不下於天子,這當然是誇張,不過韓鍾年入最少數十萬貫,十幾年相國當下來,私產在三四百萬貫總是有的,府邸之內,當然有極多的金銀和銅錢,加上絲羅綢緞和古董器玩,一旦亂兵進入,總能順手牽羊,大發其財。

  到時候石遇吉當然會阻止,天子又沒有下令抄沒韓府家產,但法不責眾,每人總能落上一大筆的好處。

  錢帛能動人心,不管政爭如何,既然天子有令,眾多的金吾衛們當然是想著自己發一筆財,至於是非對錯,韓鍾和劉知遠,誰知道他們誰對誰錯?

  執戟郎們多半是權貴子弟,對些許錢財不放在心上,他們多半交頭結耳的議論今日之事,半響過後,有人突然道:“今天沒見徐中郎?”

  徐中郎便是徐行偉,其在京師講武堂任教官,同時也是執戟郎之一,由於表現出色,出身是國姓世家,被任為正八品的中郎,麾下有三十多執戟郎,其實就是禁軍的一哨哨長。

  “徐中郎與南安侯徐子先交好,徐子先也在拿捕名單之內,徐中郎聽說之後就告病請假了。”

  “全兄弟之情?”有人冷笑幾聲,說道:“不要被牽連了才好。”

  “走了,上頭下令開拔。”

  眾多執戟郎緊了緊手中的長戟或長矟,跟著金吾衛軍,慢慢向宰相府邸行去。

  千多人的隊伍在暮色中向熱鬧的坊市前行,大量的官吏早就避散,京師之中居然連續出現多股兵馬,而且事涉大參和宰相,自大魏開國二百多年來燕京城內還是頭一次出現這樣的場景,這令很多人驚慌失措,百姓更是家家掩門閉戶,惟恐兵變一起,亂事鬧大之後不可控製,波折到自家門前。

  禁軍一路前行,積壽坊中多達官貴人,此時家家戶戶都熄滅了平時照明用的燈籠,從朱雀大街進入坊門之後,坊街兩側,竟是都黑沉沉的一片。

  至韓鍾府邸附近時,往常那如鬧市般的情形當然不複存在,那些小販小商人早就避的不見蹤影,那些來求見的官員亦是跑的幹幹淨淨,隻有地上有一些殘跡垃圾,顯示出人們躲避時的慌亂。

  石遇吉在馬背上微微一笑,說道:“消息傳的倒是快?”

  陳常得沒有石遇吉這麽篤定安閑,搖頭道:“速戰速決,不可耽擱時辰。”

  “料想韓相也不敢抗旨不遵。”當著韓鍾府邸的大門前,適才石遇吉還滿嘴“韓鍾”或是“韓賊”,此時又是禁不住以相國尊稱,十餘年宰相的積威,仍然如石頭一般,沉甸甸的壓在人的心頭。

  韓鍾府邸是禦賜,原本是一位親王在京師的住處,門頭是如房舍一般,三丈多高的房簷和北屋構成了七開間的大門,朱紅色的大門往常就閉而不用,哪怕是韓鍾進出也隻是走東西兩側門,現在這種時候,大門和側門俱是緊緊關閉起來,和別家府邸不同,韓鍾的相府門前卻是燈火大熾,將門前照亮如白晝一般。

  重簷疊屋的相府之內,也是高懸燈籠,四角的鼓樓也是箭樓之上,同樣也是高懸燈籠。

  “我等奉天子之命,請宰相至大理寺詣對諸多不法情狀。”石遇吉洋洋得意拍馬上前,手持詔令,朗聲道:“速開府門,迎接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