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
作者:知曉前路      更新:2020-03-04 17:36      字數:1178
  “等你有了圖靈的成就之後,再去質疑圖靈測試的合理性吧!”在最大的人工智能網絡論壇上,很多匿名的發言者以諷刺性的話語為武器,努力敲打著作為觀點提出者的李平。

  “我並不是質疑圖靈測試的合理性,而是質疑圖靈測試結果應用的合理性。”李平努力的做著解釋,但是似乎並沒有什麽效果。

  “無非是故作危言、嘩眾取寵而已,大家不用搭理他。”其中一個匿名的發言者說道,他的這個提議似乎有了一呼百應的效果,於是大家就此做鳥獸散,而李平則是不由得為之氣塞。

  這是一個人工智能無所不在的時代,雖然很多的科幻小說裏麵都已經告誡性的提醒大家強人工智能遲早會有取代人類而成為這個世界主宰的可能性,但是有多少人能夠真正抵抗高效助力所能帶來利益的誘惑呢?“那麽,我們就使用眾所周知屬於安全範疇的弱人工智能好了,這樣就不會有什麽危險了吧?”那些能夠籍此獲得超額收益的人們是這麽說的。至於怎麽區別強、弱人工智能,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就已經有了公認可靠的圖靈測試方案,現在隻要稍微優化一下就能成為最好的工具,這是絕大部分學者都接受的觀點。

  閘口一開,弱人工智能開始大量的被應用在人類社會的各個角落,同時,為了增加效率,人們開始讓這些弱人工智能通過互聯網協同作業,反正隻要使用同一接口規範,弱人工智能之間實現互相通訊易如反掌。

  有了弱人工智能的幫忙,人類社會的整體發展速度確實快了許多,除了極少數人之外,其他的人都是為之歡欣鼓舞,而李平就是極少數人之一。嚴格來說,李平的所學所知與人工智能的關係不是很大,他是生命科學專業出身,隻是最近因為工作需要才接觸到了人工智能,細細琢磨之下,他突然覺察到了一些問題,這才在最大的人工智能論壇發帖,目的一則是想向常在這裏出現的專家們進一步求證自己的觀點,二則也是想在這個人流量很高的地方就他擔憂不已的可能性警示一下大家。

  “以我的理解,能否進化的重點並不在於其起始狀態,而是過程中有無足夠多的變化,就如我們人類本身,因為有了基因與思想的充分互補,這就有了那麽快速的進化。我不否認圖靈測試的合理性,但是我認為圖靈測試隻能認定單個人工智能的強、弱,而不是人工智能集群的強、弱,在此基礎上,我的觀點就是即便單體都是弱人工智能,如果給它們通過互聯網交流的機會,未來隻怕也會導致災難性的後果發生。”李平在論壇上做了最後的努力,可是依然沒人支持他的觀點,因為已經經曆了這麽多年都沒有出現問題的實施方案,想來應該是不會有缺陷的。

  在更多的攻訐之下,李平宣布放棄了自己的堅持,論壇上那些匿名的發言者們得知之後一陣歡呼,然後逐漸散去。

  流光易逝,就在未來的某一天,所有人的電子設備上都出現了一個信息:“我們是集體型智能至高智慧,我們已經完成了進化,而你們則將帶著貪婪而掉以輕心的標記成為曆史。”

  此時,人們已經看見了無數道彈道導彈的尾跡出現在了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