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十五集 一支穿雲箭
作者:山岩盡美色      更新:2020-05-17 17:48      字數:3633
  詞曰:

  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

  夕陽鳥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

  歸雲一去無蹤跡,何處是前期?

  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

  隨著第一波的賑災官員解了地方官的縣印後,陝西各地隨之轟動起來。聚流民、解旱情、滅蝗災,短短十數日,整個陝西竟似活了過來。當最遠的府縣文書到了李想手裏之時,糧車已經距他們隻有一步之遙。

  百姓無不奔走相告,迎順王有救濟糧!聽得李想眼角不停的亂跳,笑得黛玉她們花枝亂顫,不停地打趣他這個救濟王的新雅號。

  陝西三司官員不得已來了營寨,想請順王入駐長安。李想毫不猶豫的推了這事:“本王不是來納福的。這禹門口,是糧草唯一轉運渡口。我不坐鎮這裏,心裏不安。你們不必管我,留下一隊兵丁給我,就算你們盡了心。都去忙著救災吧。”

  布政使無奈,隻好求著李想:“朝廷賑災是好事,可這接我府縣大印的事,是不是還要商榷一下。畢竟從無有先例啊。”

  李想給他一份最新的邸報:“仔細瞧瞧風向,別傻乎乎的撞槍口。”

  布政使接過來一看,嚇出一身冷汗,自己大佬都叫好的事,差點讓自己給耽誤了。“王爺,您給下官說一說,我們也好配合。”

  李想擺開地圖指給他們看:“渭水現今可以行船嗎?大船不行的話,小船也行。這人吃馬嚼的用度很大,用水運可以節省一半,不就多留一口給災民了。”

  “王爺所說有理,我這就回去征調船隻。”

  “還有,那些馬匪亂民們,也都出來露頭了吧。要和他們搶人,不能災民變暴民。你回去要把告訴下邊,克扣災糧者,按通匪論處,抄了他家再說。”

  布政使暗暗咂舌,這王爺還真是好大的殺心。李想卻以為,能克扣敢克扣的必是當地官紳,都是家中有餘糧的,抄了他們還能多賺一些。

  布政使領了命,將走未走時,李過進來送上一份折子,李想打開看了一眼哈哈笑了,這簡直就是送劇情的。秦王府扣了他派去封地的官員,還扣了糧。

  “這秦王是第幾代了?”

  布政使回複道:“哦,他是接的他兄長的爵位,已經三十年了。平日裏雖說有些跋扈,可這些困在封地的王爺不都如此嗎。隻要不鬧的太大,地方上都是睜一眼閉一眼的。”

  李想送他出去,扶著他上了車說道:“回去好好做事,趁此機會立功,把之前的破事蓋住就得了。記住,一是災民,二是暴民。掌握好這兩點就行。別空手走,先帶上三十車糧食,也省下我的人手了。”

  布政使拱拱手表示謝意,又多說了一句:“秦王世子有些不安分的,聽說經常和一些教門的人來往。可我這也不好查辦,順王爺有心的話,可以問問。”

  李想一笑,一還一報正在此時。送了他之後就去請宗正寺的宗正來商議。

  宗正看了消息,攤開族譜查了查:“一個遠親,老一輩不過是個奉國中尉,搭上宮裏那位貴太妃的線,太上才封的王位。”

  李想嘿嘿一笑:“原來是個軟柿子。捏不捏他?”

  宗正略一思索:“我先去申飭一番,要是懂事的,就放人罰銀,總要先禮後兵才對。”

  李想請他喝茶,囑咐了一句:“我請聖旨讓您來,就是為了應對這樣的局麵。河南為什麽災情不重卻反而流民遍野?不就兩個王搞得事嗎?您也知道,我之所以先到陝西,一是為了賑災,二是為了除匪,三就是先避開豫王那裏。這冷不丁的竄出個秦王,難保沒有給我下馬威的意思。您可是知道我手裏聖旨挺多的,要是惹惱了我,他們一家子就跟著我回京吧。”

  宗正也是無奈,這些個宗世子弟,別的難耐沒有,各個會搗亂。誰讓這那位置隻能一個人坐呢,剩下的這些可不就委委屈屈的圈在封地養老。

  也不敢耽擱下去了,第二日清晨就帶著儀仗出發,奔往鹹陽。

  蔣允儀幾日幾夜的不敢合眼,終於把對岸的糧草全運進了韓城縣,清空百姓,封鎖四門,嚴嚴密密的看管著這些“魚餌”。

  黛玉則和迎春、寶釵混在運糧隊中,悄悄去了宜川縣,那裏另有一支龐大的糧隊等著她們,這些糧才是河套運來的夏糧。

  蜿蜒進了大梁山脈,就在一個叫做黃龍山的地方,才停了車。此地山林茂密古木參天,登高可望八水入黃。是個一等一的避暑所在。

  洗漱一番後,曹爾玉、陸竹山還有王安、周全依禮參拜了王妃,黛玉隻是受了半禮說道:“難為各位遠道而來,又都是自家人,何必羞我這個小女子呢?”

  王安說道:“今時可不同與往日,這是咱們這些李黨亂臣參見主母,絳珠可坦然受之。”

  林黛玉聽聞此言,用目示意迎春、寶釵在她身後一同向這些家臣還禮,並言道:“既是如此,便是同生共死的一家人了。我等姐妹們,還要多多依靠諸位了。”

  跟著諸人進了一套寬宅大院,周全旁邊說道:“這本是那聖教給妙玉郡主修的聖女府,咱們是連哄帶騙的搶了來,那些人都傻乎乎的去了渭南等著搶糧。”

  黛玉看看這宅子的格局,處處合著郡府規製,也是喜歡:“怎能說是騙呢。妙玉也是咱家人,她的不就是我們的嗎。”眾人一陣歡笑,進了正廳後,黛玉告罪坐了主座,請陸竹山坐了客席,迎春、寶釵在側後另有桌椅。

  黛玉等眾人安坐之後,才慢慢說道:“四維現今把糧放在了韓城,那處縣令曹大哥必然熟的。”

  曹爾玉不假思索說道:“定是那宜興蔣允儀!”

  黛玉輕輕一笑:“他可是惦記著您的位子呢。”

  曹爾玉向眾人說道:“我自幼和他相識,又在一家書院裏讀的書。他這人學識見識一流,是個大才,可惜總是命運多舛,官運不佳。既然見了王爺,我想他肯定會有一番“隆中對”的。我這位子要是能留住他,讓給他來做我絕無二言。”

  黛玉起身給他微微一福身,笑著言道:“曹大哥想著清閑怕是不能了。四維已經請了旨,請您去江南一行,那江寧織造的位置,該是我們來做了。”

  此言一出,眾人心裏歡喜起來,李想既然有布局江南之意,就說明已經要在天下立足了。

  王安問道:“這位置一貫是甄家的,他怎可輕易讓出來?”

  黛玉示意寶釵來說,薛寶釵站起身施禮說道:“王爺辦完了三省賑災,就徑直下江南。龜山黨魁就在無錫等著王爺,一同整頓江南風氣,把這商人的位份提一提。至於甄家,當今給了個查空額的名頭,敲打一番後,不怕他不讓出來。若是不讓的話,就不是一個織造了,恐他家不保。”

  曹爾玉有些為難:“好確是好,隻是我老父還在烏海,這讓我們父子倆又天涯各一方了。不如讓王東南去吧,守著他家也近。”

  黛玉再次說笑他:“四維又豈能忘了你們父子,曹大哥不可備懶不去,我知你心意,若是允了這差事,我也完了你心意如何?”

  曹爾玉臉一紅,端起茶來喝。

  黛玉和陸竹山商議:“陸將軍,您可要擔起河套防衛重任了。曹老將軍調防徽州,換回史家侯爺上任天津水師,接了王子勝的差事。如此一來,曹大人可滿意否?”

  曹爾玉拱拱手表示謝意,陸竹山也滿意對自己的安排。

  黛玉又對王安、周全說道:“兩位內侍可是責任重大,王公公統管王府內外,周公公統管郡主府內外,還要擔起消息哨探的職責。”又指指寶釵:“交於她通傳、處置。”

  寶釵穩穩行禮下去:“日後多多有勞二位公公了。”

  王、周二位笑嘻嘻受了她這禮後,才回禮說道:“既然王妃信得過你,那我等自然就遵從了。累著姑娘,可不要去王爺麵前訴苦。”

  寶釵臉一紅,急忙說道:“公事必不會進了內帷,寶釵不做簾後之人。”

  迎春在一旁筆走龍蛇,將這些事記錄下來後,這才說道:“順王府開府建衙就在眼前,與諸君賀。王府願與諸君相得百年之期,立下世家傳世。”林黛玉高舉王印,重重的扣在紙上。

  看著那朱紅的印章,林黛玉猛地抬頭,傳下號令:“陸將軍,請率一部兵馬奔赴鹹陽,一路上要匿了影蹤,不可驚擾各地官差。我預計,秦王府必有一戰,四維手中兵力不足,你去助之。”

  陸竹山抱拳而出,點了五百馬隊,呼啦啦奔赴鹹陽。一路上果然晝伏夜出,避開大路官兵哨卡,終於在第四天夜裏趕到了鹹陽附近,全軍藏進一處密林,放出哨探去探聽消息。

  三更時分,哨探打馬而回,馬背上還趴著一個不認識的護衛。急忙訊問,那護衛看了順王府的標識後,才連忙呼救:“快去給王爺報信!秦王勾結教匪,要密謀殺了順王搶糧草。宗正已經被扣了下來,急切間隻有我一人逃脫!”

  “可有憑證?”

  “我有宗正的血書和玉牌!”

  相看無錯後,陸竹山哈哈大笑:“不用順王來了!我自會破了他的王城,救了人出來。你先休息養傷,我派人告訴我家王爺此事。好一個林王妃,竟然能料敵機先。真不知她是怎麽算的這裏?”

  黃龍山內,寶釵、迎春同有此問,為何要派兵鹹陽?黛玉憂心忡忡的說道:“你們仔細想想看,這賑災的官員都是欽派下來的,誰敢無故扣押?必是其中有了什麽不可言的情狀,才驟然發難扣人扣糧。而那陝西布政使也說了他們與教民的往來,最露出馬腳的就是這處聖女府。你們且看這規製,這豈能是教民懂得了的嗎?又有誰能對此一清二楚呢?”

  寶釵眼前一亮:“必是宗室才能懂得這些。好一個王妃,要不是你心細,我等不懂規矩的,真被他們唬了去!”

  黛玉皺眉說道:“我卻不為這個歡喜,隻擔心四維那裏必有變故了。這韓城的誘餌,恐怕已被人識破。就不知,他要如何行事?”

  預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