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 祥符寺裏遇福祥
作者:山岩盡美色      更新:2020-05-17 17:47      字數:3637
  詩曰:常憶西湖處士家,疏枝冷蕊自橫斜。精時一片當時事,隻欠清香不欠花。

  書接上回,李想帶著甄英蓮準備去祥符寺借住一晚,山腳下盤查的官兵,給他帶來極大的憂患。雖不知根由,那也最好遠遠的避開。

  初春時節,山色略顯荒蕪,卻別有一番枯木草逢春的意味。隻是山道難行,甄英蓮人小腿短,走不了多時,就歪在路邊不動了。

  李想也隻有十來歲的身軀,心有餘而力不足。沒辦法,隻好哄著說說故事,說一程走一程,漸漸行至山半腰。李想指著一角飛簷說道:“咱們走到那裏在休息好不好,我正好和你說說這祥符寺的來曆。”

  “祥符寺乃是唐玄奘法師駐錫於此,因見寺後主峰鍾靈毓秀、翠靄多姿,與天竺佛陀說法處的靈鷲山頗為相似,遂將其命名為小靈山。”

  “唐玄裝和唐三藏是一個人嗎?”英蓮聽了半日的西遊,猛地來到故事裏的地方,很是興奮。

  “當然就是一個人啊。隻不過一個是故事裏,總被妖怪吃卻總也吃不到的和尚。另一個卻是孤身一人求取真經的高僧大德。”

  李想背著小英蓮,已經看到那處涼亭,影影綽綽的有些人影,想來也是香客在歇腳。

  這一路單講這靈山的由來,和那祥符寺的根基故事。這裏曆經唐宋以降一千三百餘年,而香火不斷,憑的就是慈恩宗的法門。

  後麵的故事他不便多講,因為近代倭寇侵華,祥符寺大開方便之門,接納抗日誌士,結果招致敵寇的焚毀,五十個春秋過去,才在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重建山門。這段曆史本不在此處,而他也確實沒見過此寺的原貌。

  “那些妖怪為什麽總要吃唐僧肉啊?”小英蓮趴在李想背上,耷拉著雙腳甚是悠哉。李想別著她兩條腿彎說道:“那是因為,有人故意露出風聲,其實就是給他們師徒找找麻煩。你看,又有哪個妖怪真的要吃他。抓住了不吃,就等著孫猴子來救呢。”

  找了個石階,放下英蓮,李想呼呼直喘。小英蓮懂事的將山下買的水葫蘆遞給他,看著他大口的喝水。自己坐在一邊繼續問道:“那些妖怪不都被孫猴子打死了不是嗎?”

  “嗬嗬!”李想遞給她水葫蘆,摸摸她的頭頂,臉上似笑非笑的言道:“英蓮啊,哥哥今天教你個道理。這世間的人也好,還是書中的神仙鬼怪也罷,都是要講關係的。打了小的,來了老的;孫猴子這一路打得妖怪,有關係的全救走了,沒關係的才被他打殺。為什麽這麽寫呢?因為,寫書的是人啊,他當然知道這個道理。”

  “哦?這位小友,你倒是看得通透。還請上來敘話,讓我也聽聽這其中的緣故。”山間涼亭,兩位玄衣儒士對坐烹茶,一人聽到此番解釋,覺得大有意趣,因此問話。

  李想走到近前,放下英蓮抱拳施禮:“見過二位貴人,剛才隻是哄著舍妹,故此胡言亂語幾句,當不得真。”邊說著話邊打量這兩位香客。

  問話的是位發須皆白的長者,中等身材,滿麵和氣,望之有福。另一位不過三旬左右,卻是豐神俊朗青氣滿麵。

  看看他們身邊帶的隨從,個個橫眉立目,手按腰間。李想耳朵發癢,也想單手捂著耳朵裝上一裝。又想起山下的兵丁,心中一冷,幾步回到了英蓮身邊,把她往身上一背,抬步就要走。

  那長者卻說道:“小友留步,為何又要離去?”

  李想轉過身,倒退著說話:“相逢何必曾相識。”

  一句話驚呆了眾人,其中一個隨從忍不住笑出聲來:“這小哥有趣的緊,有趣有趣!。”

  李想不敢糾葛太多,防狼器已經扣在手中,邊走邊退拱拱手就要離開。

  忽聽得英蓮在耳邊驚呼:“哎呀。”

  李想想也不想回手就是一招:五雷正法。劈劈啪啪聲響過後,卻打了空。

  眾人也被他這道閃電嚇了一跳,為首的侍從喝到:“保護大人!”倉啷啷刀光四射,將兩位護在了中間。

  果然是官!卻不知山腳下那些兵丁,與他們是什麽關係?李想暗道一聲不好,這下恐怕要束手就擒。

  英蓮抱住他的脖頸小聲說道:“那個老丈我認得,他與家父相交,我叫他嚴伯父的。”

  嗯?還真是江湖故人?李想抱抱拳說道:“剛才是小子胡鬧,驚擾貴人。卻不知可有人識得我身後這位姑娘?”

  “識的如何?不識又是如何呢?”長者不驚不惱的問道。

  那位中年男子眼角含笑看著他,仿佛很感興趣的樣子。

  “我身後是姑蘇望族甄士隱的家中幼女甄英蓮。隻因昨日元宵夜中被人拐帶,與我相遇,救下她後,奔波一夜才到此處。若有識的此女者,還請告知她的父母,我就在這佛門清淨地,等著他們。若不識此女,寒江孤影,江湖故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告辭!”

  長者站起身說道:“小英蓮,見到伯父也不說問安嗎。小心我告訴你爹爹,讓他打你屁股。”

  英蓮歡聲應答:“我也是剛剛認出來伯父的,跑了一天,快累死了。多虧這位李家哥哥,否則英蓮就見不到爹娘了。”

  中年男子朗聲說道:“這位小哥切勿著惱,你可知你救人卻又殺人的故事?剛才嚴夫子不敢貿然相認,就是擔心甄家侄女的安危。”

  李想以為是那船夫一家的故事,脖子一梗說道:“我一個十歲幼童,手無縛雞之力,焉能殺人?莫要哄我。”

  中年男子哈哈一笑:“那人雖不是你當場擊殺,可被抓當晚他就心痛吐血而亡,臨死前大呼五雷正法,我看就是你剛才那道閃光,你做何解?”

  李想心中翻轉幾遍,認定那人肯定平時有心髒疾病,然後被自己電擊,引起心律不齊,隨後情緒失衡誘發病因而猝死。可這套說辭根本不能用啊,我要想個招,脫掉這個罪名。

  有了!碰瓷兒你們懂不懂?我要去試試!

  假裝歡喜的放下英蓮,拉著她的小手先來拜見嚴夫子,再向中年男子一躬到地言道:“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卻不知小子這年齡,該判何罪呢?”

  中年男子伸手相扶:“小友,不”話音未落,就見李想騰騰騰退了幾步仰麵摔倒,然後大喊:“我八十年後必死無疑,殺我者是他!”

  眾人一愣,侍從大喝道:“小子找死!”

  李想回口罵道:“老子來到這世上,就沒打算活著回去。你可敢來再殺我一次?”

  嚴夫子被這番言辭驚到了,連忙將英蓮拉到身後說道:“賢侄女,這憊懶小子可不是什麽好人,你可要離他遠點。”

  中年男子先是一愣,繼而哈哈大笑,揮手讓侍從退下言道:“你的意思我已知曉,果然別出心裁。嚴夫子,若不是這樣的少年郎,焉能救人呢?”

  嚴夫子搖搖頭,看著從地上爬起來的李想說道:“曲解聖人之意,非是正道。”

  李想拱拱手:“那就勞煩這位大人改一下案情,就說那賊子碰到一位聖人子弟,敦敦教導之下,讓那賊子羞愧難當,主動放人不說,還自戕與獄中,臨死之時大喊一聲:朝聞道夕可死矣!這樣豈不是皆大歡喜?”

  嚴夫子哼哼冷笑不語,中年男子揚天長歎:吾道不孤!隨手抓住李想的手腕問道:“你可願拜師與我?”

  李想大駭,這是什麽套路?逐問道:“這位大叔,看您這一表人才豐神俊朗的樣子,想必也是學富五車才高八鬥之輩。小子就怕入了您的門牆後,給您丟臉啊。還請三思。”

  “嘿嘿,我要找的就是你這一副潑猴模樣的弟子。這朝中正人君子太多,想要讓他們原形畢露,必要讓你這樣的混世魔王來與他們鬥上一鬥。閑話少說,如若你今日不拜師,我便將你這個來曆不明的小子關進大牢;若是拜師的話,你便是我林探花開山弟子,汝可願意否?”

  李想腦袋嗡嗡作響,顫巍巍看著中年男子說道:“林探花?您可是前科探花郎林如海公?”

  林探花整整衣冠,坐回涼亭悠然說道:“正是我了,小子還不拜師?”

  李想心說,拜師?叫嶽父都行。不過看他這副嘴臉,怎麽感覺有點腹黑呀。再一想小師妹黛玉的形象,果然女兒隨爹。別的不說,就這一副鐵齒鋼牙,絕對親生的錯不了。

  嚴夫子眨眨眼喝道:“如海!謹慎行事!”

  “師父在上,請受弟子一拜。”三叩首之後,跪在地上說道:“弟子現在身無長物,無法給您束脩,我先欠著,等我賺了錢,再給您可好。”

  林如海嘿嘿一笑,點頭允可。心裏卻說:小子,那賬本必定落在了你的手裏,那才是給為師最好的束脩啊。

  “你報上名姓籍貫,為師也好為你登記造冊。”

  稀裏糊塗的收徒弟,連名字還要現問,這林如海還真有些不羈的風采。

  “我姓李,單字想。籍貫嗎,您看著給寫一個吧。我昨天才到的這裏,中華漢裔華夏子孫那是絕對不會錯的。”

  這徒弟也是胡鬧,家鄉何處也說不上來嗎?

  “師父,法不傳六耳。請允我近前說話。”

  “可。”

  李想趴在林如海耳邊慢慢說道:“我來自這世界的另外一邊,那裏也有我漢家苗裔,據此萬萬裏之遙。在那裏,我祖籍齊魯泰山。因緣際會下,我孤身一人來到此地,個中情由,還望師父海涵。”

  林如海哈哈一笑:“我當何事,卻原來是天南之人。這樣,你就隨老師我的祖籍好了。嗯可有字?”

  李想暗挑大拇指,罷了罷了,師父說瞎話都不帶眨眼的。“還未有字,天南現在不流行帶字了。”

  “誒~~~入鄉隨俗嗎。管子雲: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複錯也。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從今日起,為師賜字四維,望你記住禮義廉恥,這天下便大可去得。”

  李想李四維再次拜謝恩師,小英蓮跑進他懷中嬉笑不止,這對小人終於逢凶化吉遇難成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