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0章劍指聊軟
作者:禾穗謂之穎      更新:2020-05-17 14:02      字數:2471
  在停車場停好車,路迎冒著嗖嗖的冷風,護著陳免進了寫字樓。

  如果不是有事要吩咐,路迎才懶得在這個冰冷的天氣來電視台。

  想到這裏,路迎不由得就懷念起前世那個通訊方便的時代來。

  在前台的問候聲中,路迎和陳免乘坐著電梯來到了寫字樓最高層。

  回到台長辦公室不久,盈網門戶技術負責人徐震,便帶著三位技術組裏的程序員,敲門進了辦公室。

  “你們知道ICU嗎?”路迎問道。

  “ICU?重症病房嗎?”一名程序員說道。

  “董事長,我知道,這是一款通訊軟件,它可以跟網友進行在線通訊,就跟打電話一樣,你和對方如果都在線的話,隻要有回複,你第一時間就可以收到。”又一名程序員說道。

  路迎點點頭,說道:“知道就好,我需要你們參考ICU的設計,開發出全中文版的ICU。中文版的ICU,名字就叫KICU,預算和開發計劃,做好發給我,程輝是吧?既然你了解ICU,那就由你牽頭負責起KICU的開發吧。”

  使用KICU這個名字,毫無疑問是用來蹭ICU的熱度,畢竟ICU一九九六年出世,曆經兩年時間的發展,ICU是幹啥的國內網民該知道的都知道了,用這個名字,可以第一時間讓用戶知道KICU是幹啥的。

  接著,路迎又講述了下他需要的這個中文版ICU程序的功能特性需求:“第一個,我需要它的程序包足夠的小,最好安裝包一百來個KB。”

  九十年代,上網是以貓為主流,網絡速率大概是36K和56K,換算成網速大概是4.5KB/s和7KB/s,下載一個3-5MB的ICU需要十幾分鍾,如果KICU的體積隻有220kb,不到一分鍾就能下載完,所以安裝體驗對用戶來說,也是一個使用的痛點。

  “第二,程序能把用戶信息和朋友列表,從客戶端搬到服務器上進行儲存。”

  前世的QQ,就是把這些信息存在自家服務器,避免用戶信息和好友名單丟失的尷尬,時值中國大多數網民都是在網吧上網的,換一台電腦上網就沒有所有信息,是件讓人很煩惱的事,解決這個問題,無疑又會是讓用戶傾向於使用KICU的一大進步。

  “第三,KICU的程序穩定性和兼容性一定要好,起碼不能輸於ICU,如果程序架構的穩定性能夠超過ICU更好。”

  “第四,我發現ICU隻能用163進行訪問,169用戶要通過設置代理才能訪問,這樣子使用起來很不方便,所以程序需要支持163和169號碼的訪問。”

  在這個互聯網剛剛興起,網絡基建發展沒多久的年代,上網方式分為兩種,一種叫163,一種叫169。

  這兩個號碼是90年代中國電信的互聯網撥號接入號碼,分別對應了當時的公用計算機互聯網和公眾多媒體通信網兩個網絡的接入。

  說直白點,163是真正的互聯網,而169隻是國內的一個大型局域網,無法跟國外連接。

  之所以很多人會選擇169網絡,主要原因是當時大多數使用網絡的人對國外的信息沒有任何需求。

  當然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資費不同。

  從資費上,169的費用要比163便宜,路迎辦公室的電腦連的就是163,費用是每小時4元電話費+6元信息費,而如果使用169則隻需要4元電話費。

  “然後還有一些個性化的需求,比如程序能給用戶提供個性化的頭像,聊天室、個人對個人,還有點對點傳送文件這些,還有用戶能夠接收離線消息、可以給BP機留言這些。”

  “對了,軟件的界麵,你們不要自由發揮,直接搬ICQ的界麵設計!”

  “最後的最後,一定要是全中文版,程序設置上不能用英文。”

  ICU此時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達到了80%,但路迎依然視之而無物,完全不把它當對手。

  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這款軟件是外國人發明的,人家發明出來後除了英文外其他的語言都不支持,而且也不支持169網絡。

  這就天然阻隔了它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除非它進行了本土化改良,否則在此之前,路迎都不需要太擔心它的存在。

  而除了ICU外,目前路迎還沒發現有其他中文版ICU的存在,所以在國內,除了ICU,路迎再無敵手。

  給三位程序員吩咐完KICU的開發需求後,路迎朝徐震道:“論壇上有好幾位用戶發帖,希望盈網門戶能開發個聊天室,這個需求我覺得有必要實現,你另外安排人去開發一下。”

  路迎開發KICU的需求,可以說正是受到這些網民的啟發。

  講完開發KICU的需求後,徐震和三位技術負責人便離開了辦公室。

  路迎把少女攬進懷裏,隨手打開了電腦,登陸盈網門戶的附屬論壇。

  盈網論壇裏的帖子,絕大部分都是技術討論帖,其中有百分之七十都是討論個人主頁建設的帖子。

  但除此之外,也有很多包羅萬象的閑聊貼,例如討論音樂的、討論體育的、討論時政的,還有不少網友開貼發表自己寫的小說和段子,而且這些閑聊貼的回複還不少。

  在諸多閑聊貼中,一個名叫‘大腦袋圖圖’的網友的發言,引來了不少網友的回複。

  沒錯,這個大腦袋圖圖,就是路迎在論壇上的用戶名。

  這個帖子,是路迎在下載站上找不到仿ICU軟件後發出的求助帖。

  ICU一九九六年出世,發展至今,用戶人數高達數千萬,路迎覺得國內不太可能一個模仿版都沒有。

  但路迎硬是在國內資源下載站點上找不到除了ICU外的其他同類軟件,這就有些讓人疑惑了。

  唯一能說的情況,可能就是目前還沒有商業化組織開發這種軟件,以至於都還沒有人把它上架。

  打開自己的帖子,路迎在回複貼裏,不出意外地看到了有網民在介紹自己用的仿ICU軟件。

  在目前這個互聯網各種信息處於孤島狀態、互不幹涉的時代,求助網民,果然比一切其他努力都好使啊。

  路迎下載了回複帖裏幾個網民推薦的ICU軟件,嚐試性使用之後,不由得搖了搖頭。

  雖然這些軟件都已經實現了國產化,軟件界麵、設置等各個模塊都已經純中文,但無論是軟件穩定性還是純粹的用戶體驗,表現都是極差。

  這些抄襲ICU而來的通訊軟件,有些花裏胡哨,有些找錯了產品關注點,有些IM軟件光自己就有20兆——97年的20兆是個什麽概念哦?

  難怪明明國內都已經存在了幾款即時通訊軟件,卻愣是逼得用戶寧願自學英文都不愛用國產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