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宗師級大忽悠
作者:幼土      更新:2020-05-17 12:46      字數:2344
  徐青莫測高深,“不能說懂,但你用徐施主,還用您這種稱呼,就很沒有禪道。”

  當他看到悟明後,就已經在心裏暗暗決定,要將這個家夥拿下,簡直太適合演唐僧了。

  他見到悟明本尊後,完全讚同常威的話,這個悟明,完全是為唐僧這個角色量身打造的人選,比最經典的唐僧演員還要合適。

  一旦動了這個心思,他就忍不住要使用忽悠**了,在這個世界,論耍嘴皮子,怕是沒人是他的對手,因為他有兩個世界的資源可以利用。

  悟明神色變得凝重了起來,“不過,你也不必謙虛,就剛剛那句禪語,坐過幾年甚至幾十年禪的高僧,都可能說不出來。

  “嗬嗬,受教了,難得碰到,那咱們就論一論禪學?”

  常威瞪眼珠子,這就上鉤了?

  不過,他隨即偷笑不已,徐青的嘴皮子,他可是領教過的,這次看樣子又有好戲看了。

  常夫人也竊笑,“禪學不也是文學麽,徐青你劇本寫得那麽好,禪學與文學應該都差不多吧。”

  合著她當禪語是作文詩句了。

  這不能怪她見識淺薄,主要是剛才徐青那一句,很有古詩詞的味道,古詩詞不是文學嘛。

  徐青一本正經,“我六根不盡,離禪道遙遠,不過,既然悟明大師盛情相邀,那大師先請。”

  他可不是為了裝逼,而是為了裝得一手好逼,不折服這悟明,還怎麽讓人家出山演戲?

  常夫人一時興起,饒有興趣地用手機拍錄。

  徐青見了隻想給她點一個讚,瞧瞧人家這個聰慧勁,簡直太有眼色了啊。

  裝逼的最高境界需要什麽條件?

  像常夫人這樣“有品位”、有行動的圍觀者少不了,記錄設備也少不了,另外就是悟明這個高深對手。

  如此一來,到時候不僅能讓徐青最大限度地風騷出去,而且還架著悟明,讓他不得不上套啊。

  順便找演員的同時,還能不孤芳自賞地裝個逼,何樂而不為呢。

  悟明寶相莊嚴,“施主剛那幾句偈語,所意是坐禪無用,這一點貧僧並不認同。

  “貧僧沒有想靠坐禪求佛,坐是一種手段,是一種寧靜修心的方式。

  “你既是懂禪之人,就更應該知道,手段對於禪學的重要性。

  “我一心向佛,你向往文藝,那都是一個道理,就好比你以禪語擠兌我,用的可不就是手段嗎?”

  向往文藝?

  徐青麵無表情,“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佛學也好,文學也罷,何來向往與分別?

  “一切都是來源於生活而大於生活,滾滾紅塵才是大道,悟明大師你將之分門區分,是否隻是道行不夠?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

  “當然了,這是我一家之言,我姑妄說之,你姑妄聽之。”

  常夫人被酸了一身的雞皮疙瘩。

  但是她還是聽懂了徐青的意思。

  要周全地認識事物、處理事情,不是那麽容易的。生活中,我們處事時往往過猶不及。

  例如:教育子女時所遇到的問題。就需要長輩,首先我們先學,之後才能有方向性地給孩子以指點。

  徐青這廝什麽意思,是在批評教育悟明嗎?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常威幾乎要拍案叫絕了,“好句啊!”

  這一句出自紅樓夢,是這個世界所沒有的句子,用來勸導悟明還俗,卻是最好不過的。

  人世紅塵到處都是能修道,你跑去寺廟修毛線個道啊。

  悟明眉頭一跳,“那是施主的道,而非是所有人的道。”

  他畢竟是修行高僧,立即又將焦點集中在徐青的身上。

  不過,在內心裏,徐青的話,還是讓他陷入了一刹那的迷茫。

  徐青說的不是沒有道理,自己刻意追求靜修,反倒落不了清淨,佛也好,道也罷,紅塵曆練不就是修心的麽?

  但是,他很快就打住了這種自我否定的念頭,那樣的話,他會陷入如同“我是誰”的哲學死胡同裏去。

  然而,徐青卻沒給他機會,指了指常夫人那正在不停錄播的手機,“鏡頭下人影動,你說是鏡頭動呢還是我們人在動呢?”

  這個問題,其實是另一個世界中,一個最為經典的佛經故事,“風動還是樹動?”,被徐青改頭換麵拿到這裏來。

  常夫人想都沒想,“當然是人在動了。”

  徐青微微搖頭。

  常威掃了一眼皺眉苦思的悟明,又饒有興趣地看向徐青,“是手機鏡頭進度在動?”

  徐青笑而不語,卻是依舊搖頭。

  常威不理解,“那你說,是什麽在動?”

  徐青莫測高深,“是你們的心在動。”

  這個僧道故事在另一個世界裏,知道的人還是比較多的,但是這個世界卻沒有。

  她的意義是,事物是隨自己意願的改變而改變的,這不是說事物本質上的改變,而是在對待事物時,我們最初總是先以主觀意識,去判斷事物的好壞。

  徐青就是用這個禪理告訴悟明,我說的僅代表個人?我說的不是僧道之道?那這隻是你自己的主觀看法而已!

  他回答常威的問題,眼睛卻是盯著悟明,“人生苦短,悟明大師可知: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

  當年不肯在春天開放,如今隻能在秋風中受盡淒涼。這跟人生得意須盡歡同理。

  這本身作者詠荷花,寄寓身世之感的詩句,被徐青用在悟明的身上,恰到好處地點醒他,一味地追求僧道,卻錯失了很多東西,畢竟人生苦短,時間是一去不回頭的。

  常夫人拍掌叫好,“徐青,你說的太好了。”

  常威在徐青與悟明身上來回巡視,“歲月如刀,徐青你這麽小的年紀,能悟得如此深刻,是我以往小看你了。”

  他悟出徐青是在暗指悟明虛度年華,是做作,是小肚雞腸了。

  這是他想勸,卻又說不出來的話,實在太過尖銳了。

  悟明卻是麵不改色嗎,“佛說,惡語傷人死後會墮入阿鼻地獄,毀人道者豈不更甚?不知道施主信不信極樂和地獄?”

  徐青想都不想,“信則有不信則無,但是我信。”

  悟明窮追猛打,“那你說,極樂在哪裏,地獄又在哪裏?”

  徐青神情淡然,風輕雲淡,“你們若能西遊,就在西遊世界,否則,就在你們的心裏,也在天涯海角,更在地老天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