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北宋的第一批狗仔隊
作者:青山青客      更新:2020-06-06 10:29      字數:2197
  “主編?”

  範純仁對著名字很感興趣,好像很有意思的樣子。

  “沒錯,阮先生暫時在修改紅樓夢,沒工夫做其他的事情,你是最適合的。”

  報刊所需要的文筆並不需要太多專業性,更多是能夠接地氣,讓婦孺孩童都能夠聽懂。

  “紅樓夢第一卷已經完成,將會在周刊上連載,甚至是日報上連載,這其中需要你來出一份力,共同見證這一部巨作誕生的時刻。”

  唐明拋出來的魚餌是範純仁無法拒絕的,看到範純仁接過紅樓夢第一卷手稿,唐明就知道他已經上鉤了!

  “什麽時候連載?需要我做什麽?”

  唐明將主編所要做的事情詳細的跟範純仁講述一番,先讓他做好準備,明白該如何去做。

  “不就是做一名文書先生嗎?這個我懂得!”

  範純仁很是自信的說道,十歲便開始做文書先生的差事,不就是將事情抄錄下來,對他來說易如反掌。

  唐明搖了搖頭否定的說道。

  “文書與主編是有所不同的,文書隻是記錄實情,而編輯則是將故事或是事情分享傳遞給你想要傳遞的人。

  他們通過這份報刊可以了解到這個世界,了解到各種不同的知識,可以學習到你所要傳遞的東西,這麽說你能明白嗎?”

  這份報紙,這份周刊隻是一個載體,一個傳播方式,而重要的則是周刊的內容,可以讓人成長學習的東西。

  範純仁驚呆了聽聞唐明的話簡直難以相信,原來教學可以這般去做,不必去到學院,不必費力氣讓大儒跑很多地方去教導,隻要這一份周刊就夠了!

  原來這份工作承擔著這麽重的責任,傳遞知識,增長見識,陪伴生活!

  可以每日記錄大儒所講解的內容,通過周刊的方式傳遞到每個學子手中,嗯…不對,這周刊可以大量生產嗎?

  用手抄得費多大的功夫?唐明肯定不會做這賠本的買賣!

  采用雕版印刷按著唐明說的每周都要出報刊,甚至每日出報刊,雕版印刷也不現實。

  “你隻要準備好周刊的內容便可,生產的事情交給我。”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畢昇按著沈括的夢溪筆記的記載,他是杭州一家印刷書店的工人。

  吉樂從杭州傳回了信畢昇已經找到了,待畢昇將家中事情安排好便啟程來吳縣。

  活字印刷的工具按照現代的思想來講,製作還是非常簡單的。

  畢竟人家原作者在這,唐明也不好厚著臉皮搶人家辛苦的發明,還是將他請來便是範家也不差這一口飯吃。

  “每日能刻印千張紙,天底下還有這等奇人,我真想看一看。”

  唐明將活字印刷術的事情跟範純仁講述一番,範純仁根本就不相信,不用費心去雕刻印版,隻拚湊便可?

  若真如唐明所說這般,那真是宋朝之幸,百姓之福,更是他們這群讀書人之幸!

  範純仁現在有點瘋癲,唐明真怕將範家的二公子給刺激成了瘋子,今天所講的事情已經足夠碰撞範二公子的思維,還是讓他先冷靜冷靜。

  ………

  “今天你那消息得了多少賞錢?”

  吳縣街頭幾名乞丐坐在街口陰涼處乘涼,麵前擺放的讓人施舍錢財的乞討碗,全然不在意過路的商客給不給施舍錢。

  “嘿嘿,得了五十文賞錢,夠解決今天溫飽問題的,那口小酒我多少天都想著那味道。”

  得了賞錢的乞丐在幾人麵前炫耀的說道。

  若是能生存下去,誰人願意當乞丐,伸手向別人討厭施舍錢!

  誰不願做那施舍人錢財的土財主,錦衣玉食榮華富貴,家中嬌妻成群!

  “竟然得了五十文,老哥你這可是發了一筆橫財啊。”

  周圍幾名乞丐羨慕的恭賀說道,他們下一頓的餐食還沒有著落,眼看天氣從秋轉冬,冬天對於他們來說絕對是個苦難日子。

  “我這還不算啥,隔壁街的那個乞丐一個消息都得了兩百文錢,這個月都不用乞討看人臉色了!”

  隔壁乞丐發財的事情已經成了眾乞丐傳講的例子,隻要得到什麽新鮮古怪的事情,便能得到賞錢。

  他們走街串巷的乞討,從街旁聽說從各種渠道消息獲得,以前都是消遣的笑談,現今卻變成了發財的渠道。

  在唐明的推波助瀾下,這個時代第一批狗仔就這麽橫空出世了,這群乞丐身上具備一個資深狗所若具備的因素。

  臉皮厚,能堅持,不怕失敗,為了獲得一個消息能堅持數月,從前的身份還能成為他們天然的優勢。

  “你們聽說了沒?若是積攢十次消息都能夠被采納,就有可能被他們雇傭,每個月能拿五百文呢!”

  “哥幾個您的先聊著,我去那邊看看,試試能不能弄到什麽新消息。”

  被打了一波雞血的乞丐熱血沸騰,衝著高額的賞金,衝著五百文的保底,連打盹都不帶打的。

  你想一夜暴富嗎?

  你想農民反身把歌唱嗎?

  你不甘於平庸嗎?

  你想要成為人上人嗎?

  那就去尋找線索,尋找新鮮的故事,讓你一夜暴富不是夢!

  範婧柔與阮逸走在大街上,看著街上的乞丐行走奔跑著,不在隻靠別人的施舍,而是靠自己的雙手能養活自己。

  “看到了嗎?這些都是唐明所帶來的改變,街上乞丐正在減少,這是我們許多人努力卻沒做到的事情!”

  阮逸感慨的說道,從前做過杭州知州,對於市井百姓也想通過自己的一番努力去改善他們的生活,最後卻以失敗告終。

  報社還在準備當中,唐明卻開創了一個新職業,這個職業被唐明命名為記者,能夠給一些人帶來解決溫飽的收入。

  雖然這些是唐明所描繪的藍圖,起碼讓阮逸看到了希望,比慶曆新政更容易實現的希望。

  “是啊,唐明給了他們一個新身份,給了他們一份職業,他們可以靠著自己的雙手去努力,拾起了他們做人的尊嚴。”

  範婧柔跟在阮逸身旁,同樣感慨的說道。

  “原來你是這麽的不凡,原來我是那麽的不了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