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蒸汽火車
作者:胡言不說      更新:2021-03-02 07:36      字數:2246
  大秦如今的科技路線,大概就類似我國崛起時的科技路線。前期以模仿為主,當模仿成熟之後在加以改革創新。有李辰從地球得到的科技和樣品,大秦的工匠們完全可以拆開樣品,然後加以仿造。

  大牛製造的這台蒸汽機,甚至已經完全達到了前世歐洲近代時期的蒸汽機水平。這種蒸汽機用在鐵甲艦上可能還有些欠缺,但是已經能夠拖動機車行走了。

  又過了三個月,大秦的第一輛蒸汽火車誕生了。雖然裝有蒸汽機的火車頭僅僅拖拽了三節車廂,速度上也僅僅隻有每小時十來公裏的樣子,可即便是這樣已經足夠讓李辰興奮了。

  現在大秦已經能夠製造出火車,雖然速度和載重量都還是一個待攻克的難題。但是,能夠製造出火車和不能製造出火車這便是天壤之別。

  鹹陽城外,臨死鋪就的鐵軌上。此時圍繞在鐵軌的四周,已經黑壓壓的聚集了十餘萬的百姓,他們東張西望的看著四周,等著傳言中的那股鐵馬。

  這幾天,“達摩院”發明了鐵馬的消息已經傳遍了整個鹹陽。據說這種鐵馬不吃草料,隻要吃煤炭,喝水便能拖動十幾噸的東西。要知道,在大秦即便是在強壯的馬匹,他也拖不動十幾噸的東西。於是乎,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整個鹹陽城的百姓幾乎都動了起來。

  “你們說,這能拖動十幾噸東西的鐵馬,他的多大啊。”

  “俺還第一次聽說有馬是吃碳的呢,也不知道這吃碳的馬到底是長什麽樣子。”

  “俺還聽說,這鐵馬會噴火來著。”

  “會噴火,那豈不是天上的馬?”

  ......

  ......

  圍攏在鐵軌四周的人***頭接耳的吵嚷著,相互訴說著這些天鹹陽城內的傳聞。由此可見,國人喜歡看熱鬧的傳統,似乎是從幾千年前的大秦就已經流傳下來了。

  “後退三丈,後退三丈。”

  “火車即將來了,所有人退離軌道三丈之外。”

  這時,一些身穿鎧甲的士兵穿過人群,維持著秩序。

  這些百姓的好奇心實在太重了,一個個的就差沒把腦袋伸到鐵軌上看了。要知道,這可是火車第一次正式運營,和之前實驗的時候不同。之前實驗的時候一直都是短距離的空車運行,現在是滿載的狀態。

  若是讓百姓離鐵軌太近,玩意出現什麽意外,隻怕會損失慘重。畢竟,在這個技術並不怎麽成熟的年代,造火車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這玩意的安全性,能不能出軌,這都是一個未知數。

  喜歡看熱鬧歸喜歡看熱鬧的,但是麵對當兵的命令,還是要遵守的。於是百姓們紛紛朝著後麵退去,約莫退了三丈左右,也就是在距離鐵軌十餘米的距離,前後張望著。

  “咯嚓,咯嚓,咯嚓。”

  巨大的聲響從遠處傳來,然後映入眼中的便是一個黑色的大家夥。這第一輛火車的避震性並不完美,火車行駛的過程中發出了巨大的響聲。在車頭前方,煙筒中不斷的冒出滾滾濃煙,甚至還活時不時的冒出火焰。

  “鐵馬,真的是鐵馬。”

  “你們看,鐵馬真的會噴火。”

  “後麵都煤炭,鐵馬真的拖了十餘噸的煤炭。”圍觀的百姓們興奮的喊著。

  火車的出現真的太讓他們驚奇了,見過了牛馬之類的牲畜,人們都覺得行動是活物的專利,什麽時候鐵疙瘩也能這樣自由行動了。

  “鐵馬?蹦一個。”

  “鐵馬?飛一個。”

  ......

  ......

  火車從百姓跟前掠過,百姓們興奮的追著火車奔跑,一邊奔跑還一邊提著各種奇奇怪怪的要求。

  火車前後一共行進了三十裏左右的路程,在火車站的重點鹹陽南站。扶蘇已經帶領文武百官在等候這了,看到火車拖拽著十餘噸的煤炭緩緩駛來。大秦官員們齊齊的發生驚呼,一個個震驚不已。

  火車這種東西出現在大秦這個時代,對於這些官員來說真的是驚為天人。和百姓不同,看到火車百姓想到的隻是好奇,驚喜。而這些文武百官卻是不同,他們是真真切切的看懂了火車的重要性。

  正常情況下,想要運輸十幾噸的煤炭。那麽至少需要十幾二十輛的馬車,然後還有配備等量的車夫,這一路上的人咽馬嚼都是一種損耗。正常情況下,運輸一百兩銀子的貨物,在路上的消耗便要達到三成。如果是體積大,路途遠的運輸,消耗便會更加的大了。

  而眼前這個火車,居然僅僅需要幾人操作,僅僅需要消耗極其便宜的煤炭,和不需要錢的水便能夠拖拽十幾噸的貨物。這個發明,對於整個大秦來說,簡直是跨時代的。

  “老師,這個火車能夠量產吧?”扶蘇滿懷激動的問道。

  李辰看了看火車,又看了看扶蘇道:“當然可以,假以時日我大秦必然可以用鐵路來取代牲畜力。”

  “好,好。”扶蘇滿懷激動的說道。

  此時,大秦的官員們也都交頭接耳的讚歎著火車的神奇。

  自古以來,各朝各代都在想辦法降低運輸成本,秦朝的弛道,隋朝修建了運河,宋朝的漕運。但是這些所有的東西,比起火車都變的黯然失色。

  “陛下,如今大秦商業貿易的兩個中心便是朐縣海港和鹹陽石門山開發區。所以,我計劃以三年為限,開始逐步的修建一條連接朐縣和鹹陽的鐵路。”

  “沿途每一縣都會設置一個停靠站點,如此一來,便可以迅速的連接鹹陽和朐縣的商路,將這其中的運輸成本迅速的降低下來。”李辰拱了拱手,對扶蘇建議道。

  “大元帥此言甚好。”

  “臣等附議。”

  “臣等附議。”

  李辰這邊的建議剛剛出口,周圍的大臣立刻便喊出了“俺也一樣”,出奇的沒有任何一人反對。

  這些大臣可都是小機靈鬼,他們一個個家族裏都有行商的人。一般這些官員都是正房當官,偏房行商。所以這運輸成本降下來,最先得利的還是這些大家族。

  “準奏。”扶蘇二話不說,大手一揮便答應了下來。

  現在對於扶蘇來說,李辰就是大秦的風向標,不管李辰說什麽,扶蘇必然都是會答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