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國之大事,唯祭與戎
作者:胡言不說      更新:2020-03-04 15:19      字數:2258
  河套,秦城,蒙恬營帳

  “蒙將軍,公主勝了。隻是大月氏貴霜帝國的王子被砍了腦袋,恐怕大月人不會善罷甘休。”一名偏將來報道。

  “傳令下去將城外的馬場,斥候營全部撤回來,大月氏恐怕不會善罷甘休。”

  “緊守城池,八百裏加急,將此事稟報陛下。”蒙恬命令道。

  “踏,踏,踏。”大月氏的騎兵激起滾滾狼煙,足足有兩萬餘人。

  “啊,大秦欺人太甚。”休密部首領左頓一聲怒吼,持刀向眼前的京觀掃去。

  左頓這把刀是休密部流傳已久的寶刀,隻見京觀上麵最高處的頭顱被掃飛出去,一分為二掉落在地上。

  “大王,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身後一個草原漢子說道。

  “有話快說,有屁快發。”左頓此時心中怒火正盛,怒衝衝的說道。

  “那個,你剛剛劈的好像是翼良王子的頭顱。”那漢子結結巴巴的說道。

  “將頭顱包起來,派斥候,送到貴霜部,就說我休密部拚了命從秦軍手裏搶回來發。”左頓大王說道。

  “走,去找秦人要個說法。”

  “踏,踏,踏。”兩萬草原騎兵,浩浩蕩蕩的向秦城進發。

  今日的秦城越發的不平靜,自從贏月帶人進城之後,整個秦城的氣氛都開始緊張起來,城門緊閉。

  數不清的床弩,被搬上城牆,秦城的床弩是秦軍最先進的八牛弩。

  弩臂上有著三張弩弓,前端安兩張,後麵裝一張,前後相對安裝。由於這類床子弩力量很強,所以又叫“八牛弩”,表示用八頭老牛的力量才能拉開它。用人力開弩,至少需要二十名軍漢才能拉的開。

  八牛弩使用的弩箭更為巨大,有粗壯的箭杆和鐵製的箭羽,前端裝有巨大的三棱刃鐵鏃,因為它的大小和一般士兵使用的長槍差不多,所以又叫“一槍三劍箭”。

  “蒙恬,將殺害翼良王子的凶手交出來。不然,我大月氏和你秦城不死不休。”左頓大王領著騎兵,在秦城下遊蕩者。

  “左頓匹夫,我就站這城上等著你,有種你便攻來。”蒙恬搭話道。

  “放。”蒙恬一聲令下,城牆上的八牛弩開始蓄力。

  “呦,呦,呦。”每輛弩車後麵的二十名軍漢,使出吃奶的力氣推動著絞輪。

  “呼,呼,呼。”

  巨大如同長槍一般的箭矢,向城外的大月騎兵射去。秦軍弩兵的腰引弓與蹶張弓的最遠射程都在八百步左右,左頓特意將騎兵部署在秦城一千米以外。

  隻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秦軍居然還有八牛弩這般神器。八牛弩的射程足足有著一千二百步,大月騎兵所在的位置正好在八牛弩的最佳射程裏。

  “轟,轟,轟。”

  “嘶,嘶,嘶。”

  “啊,啊,啊。”

  密密麻麻的巨大箭矢落到大月騎兵中,一陣馬嘶人吼的聲音,這一陣箭雨足足將兩千餘騎兵射殺在地。

  “退,退,退。”僥幸躲過箭雨的大月騎兵,逃命似的後撤。

  “蒙恬,我還會回來的,帝霜帝國的軍隊馬上就到。”左頓撂了句狠話,帶著部族撤了回去。

  雖然整個河套有著足足二十萬的大月氏族人,休密部正是大月氏在河套的最大部族,足足有著十萬餘眾。草原民族全民皆兵,休密部除卻婦孺,老人,小孩足足可以抽掉出七萬青壯。

  大秦號稱三十萬長城軍團大軍北擊匈奴,王賁部二十萬大軍固守長城,蒙恬部十萬大軍深入河套。

  與匈奴的戰爭結束後,陣亡和傷員讓蒙恬減員了三萬於人,僅存的七萬餘人,除去後方各個關隘的守備,最前方的秦城僅僅隻有不足三萬。

  “封鎖公主在城內的消息,在大王的命令到來之前堅守城池。”蒙恬命令道。

  大月氏休密部的左頓是個聰明人,沒有切實的利益關係,此人不會白白給貴霜做馬前卒的。但若讓他們知曉大秦公主再次處,恐怕就會竭盡全力的攻城。畢竟大秦公主除了是一個巨大的籌碼外,也是莫大的榮耀。

  七日後

  鹹陽,阿房宮

  “陛下,萬萬不可在與大月開戰。我大秦一統六國,又與匈奴剛剛罷戰。國內好不容易有時間休養生息,在打下去,恐怕國力不支了。”治栗內史跪倒在殿前。

  “放屁,我大秦泱泱大國,還從來沒有挨打不還手的時候。這大月人先劫殺我大秦子民,若今還倒打一耙。老臣雖然年紀大了,也還騎的了馬,掄的動刀。”王翦白發白須,一身布衣卻站在武將的最前頭。

  “殺雞焉用牛刀,小小大月氏何須王老將軍出馬,我內史騰請戰。”

  “末將請戰。”

  “末將請戰。”

  呼啦啦的武將這邊跪倒一片。

  “一群莽夫,庫房已經沒有出兵的軍械糧草了。”治栗內史話音一落,武將這邊頓時沉默了起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沒有糧草軍械的仗是打不了的。

  正當眾大臣沉默之時,隻見秦皇揮毫潑墨,在蒙恬的來信中寫了一個大大的戰字。

  “派斥候,八百裏加急,送回蒙恬部。”

  “將驪山皇陵的工程先暫停一年,先將修建皇陵的用度撥到前線去。”始皇淡淡的聲音響起。

  “萬萬不可,陛下,修建皇陵乃國之大計,萬萬不開暫停。”一名文官跪倒在地上。

  “朕意已決,少府可曾聽令。”始皇問道。

  “臣遵旨。”文官中一中年男子跪倒在地。

  “國之大事,為祭與戎也。萬般事情,都要為戰爭讓步,特別是與外族之間的戰爭。”始皇平靜的音調中,飽含威嚴。

  “尊陛下法旨。”亂哄哄的眾人,齊聲呼喊著,做五體投地狀。

  “陛下法旨,令長城王賁部調兵五萬前往支援。”

  “陛下法旨,令李信率部下兩萬騎兵即刻出發。”

  “陛下法旨,贏陰嫚如朕親臨,蒙恬,王賁,李信三部,皆需聽令行事。”

  鹹陽城,街坊

  “聽說了沒,又要開戰了。”

  “陛下又要打誰?”

  “聽說,是什麽大月氏。”

  “悔死俺了,前些日子征兵俺心想進來沒啥戰事,就沒去。”

  “真是可惜,你這般氣力去了戰場說不得回來就是官老爺了。”身旁的同伴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