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論官製
作者:胡言不說      更新:2020-05-11 05:03      字數:2223
  秦皇政三十五年,或者又叫秦皇政十年。水印廣告測試水印廣告測試秦朝包括秦朝之前的曆史都是十分模糊不清的,興許是項羽阿房宮那一把火將這些曆史複燭成灰。在老秦人的眼中大秦的年號是自始皇十三歲即位時算起的,而在原六國百姓中大秦的年號是從始皇一統六國的時候算起的。

  如今已經到了秦皇政三十五年,如果曆史的車輪還是按照前世的軌跡行進的話。那麽還有兩年,兩年後曆史的車輪將從李辰的臉上攆過去,

  將始皇,將大秦攆的粉碎。

  鹹陽城,阿房宮

  “陛下,扶蘇公子已經在宮外跪了三天了。”

  “他認錯了?”

  “不,百官來為扶蘇公子求情了。”

  這是一場苦肉計,導演李辰,男一號始皇,男二號扶蘇,友情客串文武百官。

  這事,要從三日前說起。

  “大秦就像是一個巨大的生命,陛下是大腦,那這些官員便是五髒六腑,百姓便是血肉。這一切都是相輔相成的,缺少了那一樣這個生命都會走向死亡。”

  “如王老將軍,如李斯李相,老一輩的在逐漸老去,年輕一代卻沒辦法扛起大梁。如此以往,器官在逐漸走向衰竭。如今大秦繼續的便是新的心髒,新的器官。可在這個過程中,老的器官自然不想被替代,他們會成為最大的阻力。”

  “陛下,接下來的改革可能會觸及到文武百官的利益,若是他們罷工不幹,集體請辭您會怎麽辦?”李辰問道。

  “他們不敢。”始皇信心十足的說道。

  “以前不敢,是因為沒有觸及到他們的利益。即便他們不敢明著來,若是暗地裏陽奉陰違,陛下又該如何是好。”李辰繼續問道。

  “愛卿方向,誰亂朕便殺誰。現在死和將來死,想必他們是掂量得清的。”始皇霸氣十足的說道。

  改革最需要的便是帝皇的支持和決心,對餘這塊始皇總能讓李辰安心。

  在李辰的計劃中,首先要進行變革的便是大秦的官職。若說秦朝的武官還好,根據秦朝的二十級軍功製晉升上來的武官可以說每一個都是確實有著自己的真本事。

  可大秦的文官晉升卻不成體係。或者說自周以來,春秋,戰國,包括大一統的秦來說,文官的晉升都是不成體係的。

  便拿大秦這滿朝堂的文武百官來說吧,這些人中有些是世襲祖上的官職,有些是始皇年輕時的客卿,有些是經過官員保舉上來的,還有些是從最底層的吏一步一步的爬上來的。

  這些個晉升方法,說起來,最成體係,最靠譜的居然是從吏一步步晉升。可著吏是最低層的,甚至算不上官。就如同前世事業單位的臨時工,幹最苦最累的活,關機時刻出來背鍋的。能從吏晉升為官,簡直堪比鯉魚躍龍門。

  大秦的三公九卿製更像是由分封諸侯國到大一統的郡縣製所轉變,而形成的一個官製的草稿。三公九卿製更像是一顆大樹的樹幹,缺少了細致的樹杈。

  三公九卿製由皇帝任命,若無新的任命,那麽這個官製是會世襲下去。三公九卿製度是綜合性的中央行政體係,行政,軍事,監察權利融為一體。帝政,國政混為一談。三公九卿製的權利基本都集中在主官手中,少數的大臣掌握了十之**的權利。權利的集中,讓下層的官員毫無話語權。

  權利的集中會讓整個朝堂成為一言堂,一兩個人的想法淩駕在多數人的意誌上,這種行為是極其危險的。

  相比於大秦的官製,李辰更中意的是後世大明的內閣,六部製度。隻是若實行在大明的內閣製,首先需要罷免的便是左右丞相,李斯與馮去疾二人必定是個大麻煩。

  明朝的內閣,六部製度絕對是中華五千年曆史上,最高明的官製。君不見,明朝的那些個帝王,除了洪武皇帝朱元璋和永樂皇帝朱棣之外,那是一個靠譜的都沒有。

  建文皇帝朱允炆挺天真可憐的一個小子,老爹死的早,自己不想當皇帝,爺爺非讓自己上。結果,那龍椅還沒坐熱乎,就讓自己叔叔給攆了下來。

  洪熙皇帝朱高熾,皇帝他喜不喜歡當不知道,反正挺喜歡吃。當太子的時候,因為好吃沒少讓他爹朱棣訓。我估摸著當皇帝就是為了吃的時候,沒人敢訓他。後來不出意外,死了。據說,死的時候兩百來斤,一個棺材都沒裝下。你死的時候很狼狽,但你吃飯的時候真的很過癮。朱高熾,加油。

  宣德皇帝朱瞻基,皇帝當的怎麽樣不知道,反正鬥蟋蟀賊牛批,人送外號蟋蟀皇帝。

  隆慶皇帝朱載坖,一輩子為女色奮鬥。整天開泳池派對,至於多人運動沒多人運動,曆史上倒是沒有記載。反正黑眼圈挺重,據說是熬夜熬的。

  萬曆皇帝朱翊鈞,更是荒唐。把最能幹的老張搞死之後,原本以為會發憤圖強。誰知道人家是為了放飛自我,整整三十年不上朝。感情這就是我不行,你也不能上。

  天啟皇帝朱由校這是一位被皇帝寶座耽誤的木工,這位皇帝若是穿越到二十一世紀肯定餓不死,還能去工地幹個木工。畢竟現在大工三百,小工也有個一百八。

  就這些個不靠譜的皇帝還不說,這明朝還要受士大夫和閹黨的摧殘,就這,就在這些個玩意手裏,大明居然整整挺了兩百七十年。這讓每日審閱幾車文書的始皇,都氣哭了。老子成天這麽累,二世亡了。你們這樣,挺了兩百多年。由此可見,大明的製度有多麽的堅挺。

  這也就是隔大明,若是在大秦試試。在大秦如果這麽玩,別說兩百年,能挺兩個月都算能耐。這些個六國遺族,怕不不能把天給翻了。

  大秦如今最需要改革的便是製度,皇帝太累,而底層的官員又太閑。權利集中在皇帝和極少數的官員手中,底層甚至中層的官員更像是一個執行命令的工具人。

  而這些製定政策,手握決策權的人,偏偏又高高在上,無法接觸到最底層的百姓。那麽,這麽人製定的政策,必然是無法保證切合百姓利益。

  長此以往,大秦必將越來越腐朽,直至倒塌。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