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生死論證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1      字數:2213
  天歌說:“電視裏這樣的人一般都是得道的高人?”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此人必須道法高銘,品行高潔,德高望重,受道觀中全體教眾的擁戴。”

  天歌說:“嗬嗬,這個好像必須都是這樣,如果是一般人的話,他去管理誰會信服他呀……”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接下來就是“監院”了,這一職位通常是由全體教眾公開選舉出來的管理觀中一切事物的人。”

  天歌說:“監院,這個就不清楚了,這樣的職務,需要什麽樣的人去擔當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想要擔任這一職務的人,必須才智雙全,誦道明德,仁義謙恭,寬宏大量。道觀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職務就是“知客”……”

  天歌說:“知客,我是做什麽的?怎麽從來都沒有聽說過,連這個詞都沒有聽過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嗬嗬,知客,他就相當於現在的客戶經理。要擔任這個職務的人必須擅長與人交往,在處理各種人際關係時有遊刃有餘。”

  天歌笑道:“哈哈哈,客戶經理,寺廟裏也需要錢才能維持,修行也不是不需要錢對的,你上次說過……”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怎麽,和主人剛才說的山峰稻穀,是不是覺得有點相對甚至相反了呢?”

  天歌笑道:“對呀,不隻是我有一點這種想法,我聽了你的說話之後,還覺得可以很多人覺得這種修道之人就是要慈悲為懷,怎麽可能要收別人錢呢?對了仙風道骨的人如果是貪財的話,還能仙風道骨的出來嗎?”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嗬嗬,仙風道骨,本來就是形容修道之人的詞……”

  天歌說:“那怎麽樣的人一看就是修道之人呢?”

  仙鶴童子傲白:“除了仙風道骨之外,看長相,很多人三十歲前長相美醜是天生的,而三十歲後,就看個人修行,所以上點兒年紀的人,一看長相慈眉善目,溫柔可佳。就一定是修行人……”

  天歌笑道:“嗬嗬,那還有邪修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哈哈哈,一陰一陽之謂道,美醜都有也是正常……”

  天歌說:“到底有沒有佛道雙修的說法?”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那就要看看道教與佛教的區別!”

  天歌說:“區別?區別就是一個剃光頭,一個留頭發,一個可以結婚生子,一個不可以結婚生子嗬嗬……”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道教是中國漢民族中的土生土長的宗教,它是一個十分龐雜的文化綜合體,對中國的曆史、文化、醫學等的發展有過重大的影響。佛教則是外來教,它是在吸收中華民族文化習俗的基礎上在中國紮根並對中國文化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的宗教。

  有相容的方麵,但差異是基本的,其基本區別在於:道教主張以生為真實,追求延年養生、**成仙。道教認為,人的生命由元氣構成,**是精神的住宅,要長生不死,必須形神並養,即有「內修」「外養」的工夫。”

  天歌說:“那佛教主張什麽?”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與道教相反,佛教主張「無生」,認為現實對一切來說都是苦海。對現實,人們是無能為力的,所以隻能忍受。要忍受,必須放棄各種**,把希望寄托在來世上,要追求超脫生死輪回的「苦海」而進入涅槃(無苦的極樂世界)。”

  天歌笑道:“可見,道教主張對現實生活的追求,而佛教則主張舍棄對現實物質的追求,注重的是精神的修持和對來世的向往。一般的,宗教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一個人精神上的終極關懷問題,實際就是如何對待生與死亡的問題。對人來說死亡是最大的恐懼,宗教要給出對待的辦法。”

  仙鶴童子傲白:“佛教和道教的最主要的區別就是對待生和死的態度。可以說兩者是截然不同的。”

  天歌說:“怎麽不同,人不都是要死?”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佛教追求的目標是「涅槃」,脫離生死輪回。佛教認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而且這種苦是沒有盡頭的,是在一個循環往複、不到頭的生死輪回中。隻有實現涅槃,才能脫離生死輪回。”

  天歌說:“那麽怎樣實現涅槃呢?”

  仙鶴童子傲白:“就是人要「覺悟」。佛者,覺也。說到底,就是對人生是苦的覺悟。佛教認為,當你真正認識到人生是苦的時候,你就「覺悟」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就是這個。”

  天歌心想,不都是說鳳凰涅槃,那自己又是鳳凰,是不是屬於佛教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道教對人生總的來說持積極的、正麵的態度。這是道教與佛教乃至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處。比如,西方認為人生來就帶有原罪,人生下來就要贖罪,佛教認為人生是苦。

  天歌說:”那麽,道教是如何解決死的問題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答案很簡單,就是通過修煉達到不死,長生不老。道教修行秘訣中有一句話,「順成人,逆成仙,全在陰陽顛倒顛」,就是道教對如何取得長生不老的方法。這句話是源自中國的五行理論,而五行理論又是中醫的基礎理論。”

  天歌說:“這句話什麽意思?要怎麽理解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解讀這句話需要一些中醫的知識。概要地介紹一下:中醫認為,人的內髒對應五行,比如,肝屬木,腎屬水等等。而中醫施治的原理是根據平衡的原理,而不是就病而治病。因此,根據五行平衡的原理,很可能肝有病是腎虛而使五行不平衡,醫生會治腎而不去管肝。這是西醫與中醫的區別。”

  天歌說:“道家繼承了中醫的這個思想,順便說一下,著名的道家都是名醫,道家認為人的五髒分布位置按五行分析實際上是不合理的。”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所謂不合理主要就是「水」在下而「火」在上,這團生命之火在水上是燃燒不久的。所以,人會得病,人會死。但人體已經是這樣了,常人隻能順著自然的安排,活著。這就是「順成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