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一章:內功第一關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1      字數:2158
  仙鶴童子傲白:“哈哈哈,一旦魔考來了,金光神咒那也要看誰念了!一般能管什麽用……”

  天歌說:“金光咒可以使得有金光護體,體外散發著金光,在電影中金光咒可以讓鬼怪灼傷……”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哈哈哈……”

  天歌說:“你笑什麽,那麽道教的金光咒,在道教中到底是該怎樣去呈現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首先說說,金光咒是什麽?”

  天歌說:“呃,我不知道,就是咒唄……”

  神咒神咒,不是咒是什麽!

  天歌說:“之前在看到這些的時候碰到過有人覺得這些東西很玄乎,少碰為妙,其實這些沒那麽玄乎,有句俗話講到過:“信則有,不信則無。”其實這裏麵的意思很深奧的,金光咒一聽這個“咒”字就知道是咒語之類的。”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哈哈哈,金光咒也叫做金光神咒,這個金光說的就是太陽的金光,采取太陽的金光可以養生長壽,聽起來就像是曬太陽一樣,但是並不是那麽簡單,金光咒整體闡述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張天人感應。”

  天歌說:“那你說說,金光咒的作用及修煉方法?”

  天歌說:“在典籍上查詢到,修煉金光咒可以達到全身宿病,一概消除的效果,記載中是這麽說的:“心火下降,腎水上升,頭清眼亮,五髒清涼,六腑調泰,渾身舒暢,氣力充足。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簡單來說就是對身體特別好,據說可以采日月精華,休整自身,讓身體達到最佳的狀態,除此之外,金光咒還可以作為辟邪的“法術”,遇到邪祟之後,默念金光咒,可以達到驅逐的效果。”

  天歌說:“那怎麽修練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金光咒的修煉方法也很簡單,每天對三清祖師三拜起身。再雙手結金光印,金光印是這樣的:雙手中指、無名指相交,然後食指、小指、大拇指合對伸直,食指、小指向上,大拇指向下。

  這就是金光印的做法,將金光印拱起至眉,自己雙目緊閉,存想金光符一遍,金光符在頭頂虛空閃著金光,然後念金光咒一遍,念完咒將金光印蓋在頭頂的上麵,然後朝背後一放,觀想自己全身放射金光,這就是金光咒的具體做法。”

  天歌說:“道教一直追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觀念,金光咒就是具體表現形式,吸收太陽的金光,融合自然的力量,關於金光咒的記載我查詢過很多典籍,有一說是金光咒修煉到一定層次之後真的會散發金光,有一說是金光咒散發的金光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可以先打坐靜心……”

  天歌說:“金光神咒也要打坐嗎?”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它是公認的打坐練功第一關,過了此關,你才能真正嚐到“修行的甜頭”!

  天歌說:“第一關?打坐的第一關是什麽?”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入靜,是修煉內功的第一關,入靜者以一念代萬念,渾渾沌沌,恍恍惚惚,沒有區分,沒有差別。道家稱之為守一,佛家稱之為入空。老子的《道德經》描述:「道之為物,惟恍為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入靜後身體機能進行非常有益的調理,以致陰陽平衡,經絡疏通;更重要的是在入靜狀態下,氣機才能發動,真氣才能勃勃生發。

  人的下丹田就像一個熔爐,隻有入靜才能點起熊熊火焰:入靜除了作為一種功夫需要不斷修煉以外,同時也需要有超脫世俗的名利,從善重德,自求心地安寧。如諸葛亮所說的;「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一個蠅營苟醜、腦滿暢肥、利欲熏心、心計滿腹的人是很難入靜的。所以。從根本上說,心地光明,坦坦蕩蕩,從善重德。才是應修的大道。”

  天歌說:“證明,入靜,是修煉內功的第一關,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關。”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隨著入靜程度的加深,功夫也在不斷精進。入靜也就是進入了我們平常所說的氣功態。在這種狀態中,練功者以一念代萬念,渾渾沌沌,恍恍惚惚,沒有區分,沒有差別。道家稱之為守一,佛家稱之為入空。老子的《道德經》中有一段活描述了這種狀態:道之為物,惟恍為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恍惚這兩個字,非常有學問,曆來許多學者都在解釋它。”

  天歌說:“恍惚中看見什麽,這恍惚是什麽?”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恍惚是指心性光明的境界,我們姑且不用繁瑣的訓詁學來解釋這兩個字,單就字形,便可以看出恍是豎心旁加一個光字,惚是豎心旁加一個忽字,意謂心地光明,飄然自在,活活潑潑,根本不是顛三倒四,昏頭昏腦。這裏要注意兩點,首先是入靜的狀態就是恍兮惚兮,沒有區分,沒有差別,也就是什麽都不想,一切都放下,不需要任何邏輯思維。其次,在恍恍惚惚的狀態中,心地自然光明,自然活活潑潑,這也就是說其中有象,其中有物。這種內景是練功到一定的程度,天地自然之氣作用於人之內氣的結果。”

  天歌說:“入靜的狀態有什麽作用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首先它對身體機能進行非常有益的調理,以致陰陽平衡,經絡疏通;更重要的是在入靜狀態下,氣機才能發動,真氣才能勃勃生發。人的下丹田就像一個熔爐,隻有入靜才能點起熊熊火焰:又像一個蒸鍋,隻有入靜才能引起沸騰。”

  天歌說:“對於初學者來說,達到入靜的目標必須克服各種雜念。”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相傳唐代一位得道的神仙呂洞賓曾說:世言吾賣墨,飛劍取人頭。吾聞哂之。實有三劍:一斷煩惱,二斷貪嗔,三斷seyu,是吾之劍。他說的不是實有的刀劍,而是心劍、慧劍,意誌和智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