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求雨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1      字數:2160
  天玄子曰:“少年要有我,中年要用我,老年要無我。”白鬢老人曰:“少年要用心,中年要養心,老年要息心。”能息心無我,則榮辱得失,壽夭生死,均無足以動其中矣。

  天歌說:“息心,是說讓心有適當休息時間嗎?”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所謂息心者,在息妄心,非息真心也;閉心之道亦然。佛門有十法,任擇一二修持即可。十法者何?一曰觀察法,二曰休歇法,三曰泯心存境法,四曰泯境存心法,五曰泯心泯境法,六曰存境存心法,七曰內外全體法,八曰內外全用法,九曰即體即用法,十曰透出體用法。凡上所舉,均為可行要法。特附錄於後。”

  突突魚道:“心性之修煉,佛門講述尤多。均認為佛家理論高明廣大,殊不知道家,儒家均有修法。且簡而深,精而純。但是儒家實借鑒道家根本思想(儒家秘傳在《易》),而道家修養又密不外傳,故知者少。”

  天歌說:“能修道的都能管住心吧?”

  仙鶴童子笑道:“嗬嗬,還真是有一位管不住的,貪欲大如天……”

  天歌說:“誰呀?這麽厲害,難道他不知道自己的使命,修行就修道,幹嘛還貪心?”

  仙鶴童子傲白:“有一個道士,乾隆讓道士求雨,道士一番作法後果然下雨,乾隆:那就直接殺了吧!”

  天歌說:“啊?這是怎麽回事,莫非雨沒求下來?”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雨求下來了!”

  天歌說:“那雨都求下來了,為何還要殺他?”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道教是我國一個本土宗教,以黃、老道家觀念作為思想依據創立出來的。道教最早起源於上古時期,到了東漢末年後,由張陵天師正式創立,自此以後,道教正式產生,距今已經有1800年的曆史了。”

  天歌說:“這個我知道……”講故事要緊。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世人向來熱衷於追求長生之術,隻要有一絲希望,他們都不會輕易放棄。特別是統治者,更是希望自己能夠長生不老,因此,他們往往把希望放在那些道士身上,希冀道士們能夠通過煉丹、祭祀鬼神等方法來實現他們的願望。如此一來,便使得道教的地位在民間大大的提高,於是很多假道士打著道教的旗號到處招搖撞騙,甚至威脅到了統治者的利益,因此他們最終的惡果往往會因此喪失性命。”

  突突魚道:“嘿嘿這個事,我知道在清朝乾隆時期便發生過這樣的事情。當時民間出現了一個喬道士,他的行蹤非常神秘,每次出現都是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而且他確實有些本事,幫助不少當地百姓實現了他們的願望。”

  噗噗魚道:“對,久而久之,他的名氣便在民間流傳開來,百姓們都知道了有個神通廣大的喬道士。有了名氣以後,大家對他就更加好奇了,見他麵容清奇,精神抖擻,行走間似腳不點地般灑脫,一副隨時羽化飛仙的樣子,大家便都想知道他有過什麽經曆。”

  這時喬道士見百姓們都被他吸引了,便滿意地說起了自己的經曆。他說自己出生於明朝時期,曾經和明末大將孫傳庭把酒言歡,可是孫傳庭不像他那樣可以長生不老,因此早就去世了。在孫傳庭去世後,他因懷念故友,又感觸世事無常,便隱居而去,不再出現在世俗中。他整整在山林中隱居了四百年的時間,直到最近,他才決定出來看看外麵的世界。

  當喬道士講完自己的經曆後,大家都驚呆了,因為沒有人能夠活到四百多歲的,於是大家更相信他的本事了。就這樣,喬道士的故事逐漸流傳開來,而他本人也被傳得更加神乎其神了。在喬道士的有心造勢之下,竟連皇帝都聽說了他的故事。不過乾隆可不是一般人,自然不會被那些傳言所迷惑。反而他對於喬道士的傳聞極為不滿,認為他是個迷惑百姓的妖道。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於是乾隆便想把喬道士給殺了,但礙於喬道士的名氣,要殺他,就必須有個名頭。恰好不久,京城中突然發生了罕見的旱災,導致田地顆粒無收,百姓生活陷入困境。乾隆得知災情後,立刻便想到了這個喬道士,想看看他是否真有真本事。於是乾隆立刻下令召來喬道士,命他開壇設法求雨。”

  喬道士接到指令後,非常欣喜,認為自己的機會來了。於是他立刻便開始準備求雨的工具,並於次日開壇做法求雨。京城百姓聽說喬道士要開壇設法求雨,紛紛趕來看熱鬧。但令他們失望的是,喬道士並沒有求到雨,一時間眾人議論紛紛。而喬道士卻氣定神閑地說明日必會下雨。第二天,天空果然烏雲密布,並很快下起了大雨。百姓們非常高興,紛紛跑來感謝喬道士。

  天歌說:“哎呀?這雨都求下來了,可是殺不了人家了!”

  仙鶴童子傲白:“這下子,乾隆也找不到借口殺喬道士了,於是此事便擱置下來。可是經過求雨事件後,喬道士的名氣更大了,甚至百姓還將他的塑像供奉起來,一時間他的風頭蓋過了乾隆。這可犯了乾隆的忌諱,於是他再次起了殺心。這一次乾隆沒有猶豫,他隨便尋了個罪名,便把喬道士抓捕起來,並判了秋後問斬。”

  天歌說:“呃,閑雲野鶴就好,何必去朝廷爭寵呢!最後死了嗎?”

  突突魚:“據說在行刑當天,就在劊子手準備砍頭時,喬道士突然化作一團煙霧飄走了,此後再也沒有回來。雖然不知道喬道士是否真的死亡,但不可否認,幾乎所有撼動皇帝地位的道士,最終都沒有好下場。”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萬緣放下,是外築基法;一念不生,是內築基法。緣聲入靜法,觀物入靜法,是“由外打入”築基法;凝神寂照法、心息相依法,是“由內打出”築基法。其餘如胎息法、止息法、三一法、觀心法、存想法、攝念歸元法、神氣相注法、養聖胎法。無不為閉心止念入定要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