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盯著太陽看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1      字數:2134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要吸收天地靈氣其實不用特別刻意,生活在靈氣足風水好的地方,就能感受到什麽是天人本一體。人體會隨著四季的轉變,出現很多變化,這些變化在靈氣稀少的城市中感受的不那麽明顯。”

  天歌說:“相較於日月精華,天地靈氣一詞在今天修真小說中出現的更為頻繁,其實這個詞匯比西遊記,的日月精華出現的要晚得多,唯見於明朝文獻。如鬆溪王先生全集,鬆溪者王陽明也中就有“夫天地靈氣,結而為心。”同時期的封神演義,中也有天地靈氣的描述。”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此詞出現的晚是晚,但更好理解。修真小說中說天地靈氣分地脈,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現實中內煉的道人也總喜終南山等山清水秀的福地洞天修行,就是因為這裏自然環境好靈氣足。”

  突突魚笑道:“現在更多的人居住在靈氣稀少的城市,故此處推薦大家吸收日月精華。”

  天歌說:“不懂或是看過妖言惑眾之文者可能會說這不是要看太陽?盯月亮嗎?在城裏也不方便吧?”

  突突魚笑道:“看完之後相信大家就明白城裏方便不方便了。”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日精月華或日月精華在古代更頻繁的出現在各種小說和道經中,是古人修道標配。如《西遊記》開篇說完子為天正,醜為地正,人生於寅後講述孫悟空的石頭“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

  天歌說:“何為日月精華?”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道經正一法文修真旨要中說“凡服日月精華者,即須皆早朝,及夜半生氣時,仍須天氣晴明,隻如內氣但覺腹空,即服,不限時節,及行住坐外也,亦不論日服幾度也。”如何服用,則在後文中有存想、服炁、煉炁等步驟。總之全文重在內煉,而非是看太陽,盯月亮。”

  天歌笑道:“嗬嗬,我以為真的要盯著看太陽和月亮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全唐文中有一篇名曰“日月元樞論”,這是唐朝的一個縣令劉知古寫的,雖是為迎合唐玄宗好道寫的文章,但闡述金丹之妙,言日月精華是“夫流珠為龍,龍即日也;黃芽為虎,虎即月也。此二物者,日月精氣,鹹有變化之理,故餌之者亦能變化。”此為內丹隱語,具體操作和正一法文修真旨要相似,不認為日月精氣是要盯著太陽和月亮。”

  突突魚道:“呂祖全書中呂祖問鍾祖“天地陰陽升降之理,日月精華交合之度,二者何先?”對於日月精華鍾離權祖師說的很清楚是:“日月之交會,以陽煉陰,使陰不生焉;以氣養神,使神不散焉。”皆是內煉之法不需你去盯太陽看月亮。”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清代全真龍門宗師劉一明的象言破疑裏更是直接譏諷:……”

  天歌說:“怎麽譏諷的?”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嗬嗬,“愚人不知,疑為烏兔二字,或口吸日精月華,或眼接日精月華者,非也。夫天有天之日月,人有人之日月,人身真陰真陽,即人之烏兔日月也。天邊日月精華,與我相遠,怎能采來?如曰能采,則所采者身外邪氣,久必內得臌脹,外則失明,無益有損矣。”

  天歌說:“這是什麽意思?”

  噗噗魚笑道:“這段話說那些認為日月精華是嘴巴吸,眼睛看的人都蠢。自然界人日月,人體內也有日月。那些蠢人對著太陽月亮想者氣入體的,久而久之內氣不暢,還會失明。”

  天歌說:“呃,這還了得,這不是在說我蠢麽……”

  突突魚和仙鶴童子笑個不住。

  噗噗魚卻笑道:“然後說了日月精華,其實就是人體內的真陰真陽,即人之烏兔日月也。這也是為什麽《西遊記》在說石能吸日月精華前,要說什麽子為天正,醜為地正,人生於寅的天人合一之理,闡述那塊石頭“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圍圓,按政曆二十四氣。上有九竅八孔,按九宮八卦。”這些都是在說這塊石頭和人一樣內有天地,自成陰陽,然後才說“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

  天歌說:“好吧,還不如一條魚知道的多呢!那如何吸收日精月華?”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此處推薦《太上養生胎息氣經》中的方法,經中說“凡入氣為陰,出氣為陽,此二者服日月精華。然後說人如果放棄**,內心自然安靜,而後神定氣和。而後人身虛了,元炁就能來填補人身,滋潤五髒,而後百脈通流嘴生口水,咽下即可養生,消除饑渴。方法就是無論讀者身居城市還是鄉村,隻要每天尋個清閑時刻按照自己舒服的姿勢呆著,感受自己的呼吸,別的啥也不要想,嘴巴有口水就吞咽。哪怕就這樣做了幾分鍾,也會有非常舒服的感覺,久了必定延年益壽。”

  噗噗魚笑道:“最後再提醒一句,一定不能去盯著太陽吞氣,不信的人可以試一次,眼睛會很難受,堅持下去一定能瞎。”

  突突魚說:“妹妹,你這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呀?這樣說雖然你是好心,可是姐姐還以為你是取笑她呢!”

  天歌尷尬道:“嗬嗬,這沒事,你讓她說不知者無罪,她還是個孩子,我怎麽能跟一個天真可愛的,小魚妹妹生氣了,她說她的,我聽我的,我才沒那麽小氣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哈哈哈,老子曰:“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道者,道即我,我即道,生死不能拘,造化莫能束,跳出陰陽,得大自在,故能了脫生死。”

  天歌說:“了脫生死這是什麽情況?”

  突突魚笑道:“是對生死都不畏懼,不害怕,不喜不卑……”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先天至陽之一氣,實為丹道入門與否之鐵門坎;而神通與了脫生死,又堪稱丹道之兩項鐵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