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五行與感應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1      字數:2089
  天歌說:“以為的天人感應,隻不過是人和天溝通的一個過程,或者說祈求上天賜福於人類的一個形式,或者說是那些有異能的法師巫師的所作所為,怎麽什麽時候是天人感應,就和那蓋房子這些都有聯係了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哈哈哈,主人有所不知,天人感應,也不至於是賜福這些,那你說我們蓋房子的時候,是不是也是老天賜予我們的福氣呢?如果老天不賜福,你不去蓋房子當天就會出事,這種事情多的去了,不能不警醒呀……”

  天歌說:“那這房子也是人家辛辛苦苦自己賺的錢呀,跟老天有什麽關係呢,再說了為什麽老天就不賜福給人家,要當天出事呢?這跟天人感應又有什麽關係?”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嗬嗬,這就要跟我們的五行相生相克有關係了,比如說今天立於東南不利於北方,這時候水火相克,你又要做水方麵的事情,那就肯定不利於你了呀,這也不是說老天非要降罪與誰……”

  天歌恍然大悟道:“原來是這樣,我明白了,金木水火土是如何相生相克的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董仲舒繼承了儒家傳統中《洪範》講五行的思想,並發揚光大之,建立了一套囊括天人的宇宙學說。董仲舒認為,宇宙由木、火、土、金、水五種不同的屬性組成。此五種不同的屬性相生相勝,構成一合理的宇宙關係。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反過來看則是水勝火,火勝金,金勝木,木勝土,土勝水。五行相生是一種生成關係,五行相勝是一種變救關係。宇宙按照這種五行相生相勝的關係生成變化,因而成為一可理解的合理的宇宙。如木性主生故為春,火性主長故為夏,土性主養故為夏,金性主收故為秋,水性主藏故為冬。用五行來解釋天時,天時即合乎理性可被理解。”

  天歌說:“他怎麽看五行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在董子看來,不僅天時依五行構成,人事也依五行構成。如木為春生之性宜以農為本勸農事無奪農時,火為夏長之性宜選賢舉能賞有功封有德,土為養成之性宜循宮室之製謹夫婦之別,金為秋收攏宜刑有罪伐無道安集天下,水為冬藏之性宜敬四時之祭與諦袷昭穆之序。如此,依五行解人事,人事亦合理而可理解。按照董子的宇宙構成說,宇宙依五行被合理地安排,日月星辰、春夏秋冬、山河大地、魚蟲鳥獸皆依五行之性合理地運行生成,故人世間與自然界不應有災異存在,因人世間之災與自然界之異均是不依五行之性合理地生成運行所致。但是,從現實上來看,合理地構成宇宙的五行關係往往會被打破,即五行相生相克的合理宇宙會因為五行失序處於一種不合理的荒謬狀態,這樣,日月星辰、春夏秋冬的運行就會失序,山河大地、魚蟲鳥獸的生成就會變態,即就會出現災異現象。也就是說,災異是破壞了建立在五行之上的合理的宇宙關係所致。故董子在《春秋繁露·治亂五行》一章專門論述了災異產生的原因是破壞了合理的五行關係。董子曰:”

  天歌說:“說什麽?”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嗬嗬,“火幹木,蠻蟲早出,雷早行;土幹木,胎夭卵毈,鳥蟲多傷;金幹木,有兵;水幹木,春下霜。土幹火,則多雷;金幹火,革木夷;水幹火,夏雹;木幹火,則地動。金幹土,則傷五穀,有殃;水幹土,夏寒雨霜;木幹土,倮蟲不為;火幹土,則大旱。水幹金,則魚不為;木幹金,則草木再生;火幹金,則草木秋榮;土幹金,五穀不成。木幹水,冬蟄不藏;土幹水,則蟲蟄冬出;火幹水,則星墜;金幹水,則冬大寒。”董子雖然用五行學說說明了災異產生的原因,但要說明天人感應還不夠,還必須進一步說明為什麽人的行為會破壞五行(天)的秩序而導致災異。鑒於此,董仲舒再進一步從陰陽的角度提出了類應學說。”

  天歌說:“那他對天人感應有說法嗎?”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為了進一步說明天人感應的原因,董子還提出了氣化學說。董子認為,天地宇宙唯氣化而成,人生活在天地之間陰陽之氣的包融中,就像魚生活在水的包涵中一樣,隻是水有實物可見,而氣化之宇宙浩浩然難見而已。因此,天地之間,宇宙之中,雖虛而實(實即謂充滿著氣,由氣化而成)。在這一由氣化成的宇宙中,人之氣與天地宇宙之氣相互流通,相互滲入,因而人之氣會影響到整個天地宇宙之氣。如果人之氣調和順適,此氣與天地宇宙之氣相肴(相混合),天地之化即美,祥瑞乃現;如果人之氣邪亂乖謬,此氣與天地宇宙之氣相肴,天地之序即亂,災異乃出。由此可見,董子是以氣化之宇宙來作為天人感應的基礎,以人天之氣相數來說明災異的產生。天人類應之跡,雖無形而不可見,但氣化宇宙中人天之氣相肴實有因果關係可尋。董子是以氣化說證明類應說並非虛構,實有理據可依。”

  天歌笑道:“也難怪,他對,五行這麽了解,何況天人感應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在天人感應是其神學目的論體係的核心。天人感應主要有兩個方麵的內容:1災異譴告說,認為自然災害和統治者的錯誤有因果聯係。“凡災異之本,盡生於國家之失”。天子違背了天意,不行仁義,天就出現災異,進行譴責。若“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2“天人同類”說,認為“天有陰陽,人亦有陰陽,天地之陰氣起,而人之陰氣應之而起;人之陰氣起,而天之陰氣亦宜應之而起。其道一也”。這種說法,以氣為中介,認為氣具有刑德的作用,“陽為德,陰為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