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謫居人世的仙人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1      字數:2225
  天歌笑道:“一直以來,說實話,我讀書少,也不懂什麽詩詞歌賦,但是我看到說,白玉蟾的嫡仙,就覺得這可能是真的,天上我們去不到的地方,我們看不見的,摸不著的,就像地球你去不到的地方,你永遠不知道是怎麽回事!又怎麽能否認天上確實有神仙境地,有謫仙被貶下凡呢?”

  仙鶴童子笑道:“嗬嗬,謫仙:意思是被貶謫的仙人。引申為才情高超、清越脫俗的道家人物,有如自天上被謫居人世的仙人。”

  天歌笑道:“嗬嗬,你說我要是曾經的仙人,如果上課遇到這種事情,我什麽都不知道,又是個凡人,而別人卻說我是個神仙的話,那我是不是也算是謫仙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哈哈哈,很明顯呀!這還用問,主人難道一點都沒有感覺到自己是什麽身份嗎?我就說怎麽能有人提醒你呢,原來是也是有人問過了呀……”

  天歌思想,這還是真是是有這種可能啊,自己雖然是個凡人,但是前世的自己一無所知,誰能知道自己的前世到底是誰呢?不然的話自己又有多麽好的運氣,可以來到天庭上肆意妄為,可以遇到這麽多的好心人幫助自己呢。

  也許會有這樣的運氣的人吧,但是自己在凡間是多麽一個平凡的人啊,這根本就是太大的對比!

  仙鶴童子傲白見,天歌不說話,便說:“道生萬物的思想,認為“道”創生了世間美好的萬物。在他看來,“天”與“道”具有相同的功能,可謂異名同實。人作為萬物之一,就是“天”與“道”化育的結果。他說:“一尺之麵,容貌不同者,道與之也。”這是說人的容貌,秉於天道,美與醜,都是“道與之”的。而動物植物,也同樣是直接體現“道”之“大美”的“天地”的產物,“植物產乎地,得地氣之正者鬆柏,動物育乎天,得天氣之正者聖人”。這是說,從得“道”之“大美”角度說,人和動物植物都有同樣的機會和可能,因為他們都有“生”,具有生命的美。”

  天歌說:“白玉蟾真有其人嗎?”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白玉蟾推崇的這種“真快活”,是從先秦道家引入道教並宗教化的。莊子講的“至樂無樂”,顯然就超越了一般生理kuaigan,指一種精神上的極大快樂,實際上更接近於我們今天所說的美感或審美愉悅。“至樂”,首先不是世人誤認為的“當官”樂:“古之所謂得誌者,非軒冕之謂也,謂其無以益其樂而已矣。今之所謂得誌者,軒冕之謂也。軒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儻(倘)來,寄者也。寄之,其來不可圉,其去不可止。故不為軒冕肆誌,不為窮約趨俗,其樂彼與此同,故無憂而已矣。今寄去則不樂,由是觀之,雖樂,未嚐不荒也。”

  天歌說:“我是問你,這個世上或者天庭或者地獄,到底有沒有白玉蟾這個人?”

  仙鶴童子傲白:“呃,有,絕對有,隻不過我這種小仙子,根本沒有接觸這樣神仙的機會,更別說俊彥太子了,我就一直生活在太子仙苑,卻沒有見過他幾次呢!嗬嗬……”

  天歌說:“那白玉蟾還說什麽了?”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嗬嗬,故曰:喪己於物,失性於俗者,謂之倒置之民。”他認為“軒冕”之類,隻是身外之物,了道者決不可以這種虛榮為樂。這正是後世道教以隱遁山林為樂,以恣性肆意為美(道-美)的理論根源。白玉蟾的“真快活”論,從審美趣味角度發展了道教“喜樂”觀。從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發展史來看,這種“真快活”論,與儒家的“仁義生樂”論和“樂是心之本體”論是殊途同歸的,隻不過道教美感論是以宗教的思想邏輯和宗教的語言來闡述罷了。”

  天歌說:“總之,道教從建立民間宗教組織“太平道”、“五鬥米道”算起,其宗教美學思想一千年來發展曲折、變化多端,其往往從先秦道家美學思想那裏吸收轉化了基本的思想觀點,不斷加入時代需求和宗教實踐體驗,僅以審美體驗和美感中“快樂”為線索,我們就可以看出這種“複歸”道家與因時創新之間的不間斷的螺旋式發展。我們研究道教美學思想和藝術精神,特別應該關注這個特點。”

  天歌又說:“對了,總是看到很多人修練,不管是功夫還是修仙,總是很容易走火入魔?”

  仙鶴童子傲白:“有些不正確的修煉,確實要小心了,一定會“走火入魔”!”

  天歌說:“哎呀,那走火入魔的很多呀?真有這種事……”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修行人抱著“這種想法”修煉,一定會“走火入魔”!有人認為禪修、靜坐會走火入魔,因此主張不可學禪、靜坐,然事實並非如此;走火入魔多是因為誤隨邪知邪見者為師,或觀念、方法錯誤所致。這類人往往抱著“強烈的念頭”來打坐練功,如有的為了追求氣通周天,有的追求特異功能,有的是為了成仙成道等等。若能了解何謂“走火”、“入魔”,即能破疑生信,不致對禪修、靜坐產生誤解而心生恐懼。”

  天歌說:“那怎樣才能杜絕走火入魔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嗬嗬,“走火”屬於生理上產生的問題,此係因修煉“安爐煉丹”的方法所引起。即是意守丹田,將意識集中於丹田處,此處因而發燒、發熱,猶如火種,稱之為“火”;再用意識引導此火,打通任督二脈,乃至於轉小周天、大周天若心情過於急躁,或方法拿捏不穩,就會氣血逆流,導致微細神經受損,甚至引發嘔血或半身不遂,嚴重者因此死亡。而道法靜坐不修此種法門,所以不可能產生“走火”的問題。”

  “入魔”屬於心理上產生的問題。此乃由於心有所求,希望諸神明予以加持;長此以往,幻境現前,例如夢見神明指示種種吉凶禍褔之事。起初可能有些感應,慢慢地感應不複靈驗,失眠、頭痛隨之而至,此時心生恐懼,以為招感魔障,即用種種方法降伏;不知此諸境界,乃自己心識所變現之幻象,日益執著,而導致精神失常,此即所謂的“入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