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天界投生的人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1      字數:2146
  天歌說:“你這方法,我好像聽說辟穀時候,練服氣,就要這樣做呢!”

  仙鶴童子笑道:“首先瞇起眼睛,讓自己的心靜下來,然後讓自己的呼吸變得細、勻、長。每天按時練習,慢慢地他感覺自己每次呼吸後全身的血管好像都被調動了,身上竟然微微出汗。其次,為了讓自己的腦子始終保持清醒。舌抵上齶、吞咽津液

  天歌說:“聽說除了鼻子可以呼吸、大腦可以記憶外,他的嘴也不用閑著。當他用舌頭抵住上齶牙齦時,口腔內的舌下腺、頜下腺、腮腺會分泌出很多津液。從現代醫學講,津液有助於改善胃腸消化功能,殺滅口腔細菌。傳統醫學認為這是「生津」,有唾液為「金津玉液」之說。”

  仙鶴童子笑道:“對,後來就這樣,他每天堅持「運動」。有一天,調理過氣息後,試著想坐起來。讓我和家人意想不到的是,我竟然成功了,房顫沒以前那麽厲害,也沒有出現以前稍一動心髒就想跳出來的感覺。此後,我逐漸能下床了,能外出散步了,我也增加了其他的鍛練,看來自己是把全身的血管都調動起來了。現在,他已經90歲了,除了高血壓(已經控製得很好)和輕度的膽囊炎外,什麽病都沒有。”

  天歌說:“那這個方法是誰最先發明的呢?”

  仙鶴童子笑道:“藥王孫思邈推崇至極其實,老先生提到的「舌抵上齶、吞咽口水」的養生方法一直為古代養生家所厚愛。他們稱口水為「金津玉液」,還給了它很多美譽,如「甘露」「神水」「長生酒」等等。藥王孫思邈更是對這種方法推崇至極。在看《千金方》時就發現,活了101歲高齡的孫思邈在《千金方》一書中用了很大篇幅來記述這種養生方法。《素問·經脈別論》中說:“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

  天歌說:“這說的是什麽意思?”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意思是說,津液經過胃、脾、肺,散布到全身的所有血管當中。試想一下,在人體的五髒六腑中,有誰比不起眼兒的津液更厲害呢?仙人皇甫隆送一個「活」字,曹操得養生秘訣

  又說:“另外,這樣一個故事。在三國時代,有一位被人稱做「神仙」的人,名叫皇甫隆。他雖然一百多歲,但仍然精力充沛,耳聰目明。曹操有一天請教他,說:「你悄悄地把你的長生之法寫成文章,密封後,秘密地給我單獨送過來。」我當時看到這裏時印象極為深刻,因為曹操的這句話雖然僅有短短的幾個字,卻連續多次用「悄悄地、密封後、秘密地」這樣的詞語,生動形象地刻畫出曹操對長壽長生的渴望。沒想到,皇甫隆用了一秒鍾就寫好了,密封後交給曹操。曹操打開一看,絹上僅僅寫著一個「活」字。絕頂聰明的他一看就明白了,原來長壽的秘密就是「千口水」呀!”

  天歌笑道:“哈哈哈,這人真會開玩笑。”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主人,莫非覺得我說了這麽會兒都是在開玩笑?”

  天歌笑道:“難道不是……”

  仙鶴童子笑道:“事實上,前世是仙界來的人,生來就是會咽口水的,這件事情就像是習以為常的,以前做過的事情根本不用人教就會了呢!”

  天歌哈哈哈大笑:“哈哈哈,你這說的,大多數人都不會咽口水嗎?那豈不是早都死掉了……”

  仙鶴童子笑道:“其實人投生,有很多種靈魂投胎,各自不同,我說的不會咽口水,和這個不是一回事……”

  天歌笑道:“哦?那你說說天界投胎的什麽人?”

  仙鶴童子笑道:“第一類人,是由仙界轉世而來的這些神到人間是帶有天命的,其天命是度化人類。那麽,這些人有什麽特征呢?她(他)們通常具有超高的智慧,氣定神閑,與眾不同,不愛金錢,喜歡哲學宗教,為人質樸,品德高尚。從容貌看,麵貌端正,富有仙氣和正氣。第二類人,是聖賢人轉世而來的比如老莊孔孟等,這些人也是帶有天命的,其目的也是為了度化人。除了上麵特征外,他們可能在德性和仙氣方麵不如上類人,但也是充滿正氣的。第三類人,帝王將相轉世而來。除了度人,也主要為了度己,也是容貌端正,氣概不凡。第四類人,名人誌士轉世而來,才高八鬥,各懷技藝。在德行智慧方麵,可能不及仙界聖界來的,但也是品行不錯的人。他們也希望度化自己,末世能上封神榜。”

  天歌說:“這些都是有特殊身份的人,那麽普通人又是怎麽轉世來的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第五類人,就是普通人轉世而來的,這些人的特點是德行、修養、智慧並不是很高,所以容易被煽動,但也容易被教化。他們比較容易成為「粉絲」,熱衷崇拜偉大人物或知名人物。實際上,但凡從仙界聖賢界來轉世的,都不容易崇拜人,他們不盲目,比較理智。但是前世是普通人轉世的,就容易被誘惑、被利用,這也是聖賢人要度化的對象,是希望他們分辨是非善惡,末世能得救,進入天道太平年。”

  天歌心想,自己就是那種不會盲目崇拜人的人,有時候也會想不通,為什麽,大部分人就容易崇拜人,而且盲目的很。

  仙鶴童子笑道:“第六類人,動物轉世而來的,有的如羊,有的如豹子,有的如豬,這類人的特點是動物本性難移,比較盲目無知,思維淺薄。其中的某些人鼠目寸光,隻顧眼前利益;某些人沒有廉恥之心,惻隱之心,缺乏最基本的道德;還有一些人則是濫用權力,為所欲為,或者軟弱無知,助紂為虐。很多人性的東西他們並沒有,亦證明是他們是動物轉世而來。孔子不是有一個三季人的故事嗎?不要和三季人爭吵,因為它活在前世的三季,我們尊貴的人或者聖何須跟它爭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