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迷心何存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1      字數:2174
  最快更新步天為凰最新章節。

  天歌說:“嗬嗬,我沒有驕傲,隻不過,可能我想到的太過簡單了。實際上並沒有這麽簡單對吧?”

  俊彥太子道:“你看人活一輩子,好好吃飯,睡覺,有些事情難不難呀?”

  天歌說:“不難,可是很多人都說活得太苦了,咋這麽苦的命,也許是男的吧,可是為什麽這麽簡單的事情卻這麽難呢?”

  天歌說:“那接下來是第幾步?”

  俊彥太子道:“若與人有犯,則應多思己過,多向自身察失,所以欲求師明道,需知懺罪消愆之要。諸眾生所以輾轉輪回,隻因其無始劫來,曆劫沉淪,犯造諸業,乃至世世輪轉,昏沉迷亂,即使不墮三塗,轉為人道,亦是舊業未盡,而多造新業,所以難得脫離。《仙經》雲:“魔障蠲除,道心即生。覺性顯現,迷心何存。所以諸向道善人,欲見道心,當常念己過,懺今生罪業,懺過去罪業,懺未來罪業,懺子孫罪業,懺父母罪業,懺九玄七祖罪業。懺至念念虛心契道,不造新業。三業不消,大道難成。若能勤行,則成真有望,天尊曰:“若有男女,處世以來,於仙聖前,內省於中,至心地清淨,已無可懺悔自新之事,是為古仙,不名新聖。”所以諸善隻要道心精誠,則太上有感,以一念時,消萬劫殃。業障總有盡時,成仙隻在咫尺。”

  天歌說:“可是我來到天庭之後,也沒有一個互相借鑒學習的對象呀,我遇到的全都是神仙,哪裏有什麽道門弟子呢!”

  俊彥太子道:“諸善,倘若己身道行未固,法理未通,正統未全,法無所鑒。務必常思先善己身,莫憑固見,好為人師。己尚未明而好教人知,須知諸惡有盡,而誤人子弟,斷人法緣,引人入邪,其惡為最,一世法緣,須累千生之功,害此者其罪無盡,生有鬼神伐身,求生不得。一旦身死,徑入地獄,吞火食炭,求死不能。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助人之心不可無,而助之有道。不可貪圖虛名妄為,否則貪得一時,斷送的乃是永世。今事道之士多為全真、正一二者。然萬法殊途而同歸,雖教門名異而同源。祖師曰:“萬派支流,同歸於海;萬法紛紛,同歸於道。眾生執著,自生分別,故墮**之界。”諸道派本是出於同源之處。所以門戶之別當鑒祖師之言果斷棄之。大道無親疏,聖眼無貴賤,一切眾生,皆以平等解。眾生尚且無別,諸法何來有差?派別皆有自家之長,無有高低之理,當應多思同參妙道,虛心互學。”

  天歌說:“你說魚龍混雜,是什麽個情況呢?我以為隻有善人才會想到去修行,惡人才不會呢……”

  俊彥太子道:“第二步:虛心懺悔,如今修道人中,魚龍混亂,善者不善者盡皆有之,但觀諸事,務必先明以客觀思學,置身於外,不強認,不斷否,不為一切外相所迷。學道者,更不可以凡心為固,框牢自心,聞人所雲,莫憑一己之見,當即駁斥,古言:“忍者身之寶,慎勿與人爭。”我輩常與將心比心,和氣語論方是善舉。虛心參訪,必得其真。諸善當知“水唯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極天”,是人血肉之軀,皆非完人,無從全知全見,言者未必是錯,我見亦未必是真,與人當有海納之心,虛心請教,拋卻我見之執,方能進道一寸。邱祖雲:“願慈心下氣,恭敬一切”,即是教人虛懷若穀,恭敬他人。“人生於世,如在寶山,種種善緣,皆為寶也。”所以與之能遇即緣,心和即善,能惜緣寶,深察長短,相互補鑒,方才是上上之選。”

  天歌說:“孩子殿下說的對,多謝殿下教誨,我一定會記在心上,好好思考。以後就不會這麽輕率的下決定,草率行事了……”

  俊彥太子道:“所以說看似簡單的事情,實際上也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麽簡單呢,就是都那樣簡單的話,常人都容易達到,又何須去苦苦尋找修煉呢……”

  俊彥太子道:“第三步:勤修心性,初求道者,當先以正心持德。以修心為先行,以德就為首要。《仙經》曾雲:“教人修道,則修心也。教人修心,則修道也。”所以離心則無道。諸善,我道門雖派別諸多,然萬法歸宗不過修心二字。往古今來之真仙未有不修心而達成者,降魔除邪之能未有不修心而能為之者。但觀妙道,道道教人修心煉性,直通修仙至理,不執神通術法,不強符咒科儀,持萬法之宗體為本來,集千經萬教為一心。我龍門之祖邱大真人,初修道時,曾事師三載未沐王祖一言之誨而道心不動,後得馬祖接引還山,惟行煉心育性,常聞祖師於煉心之時,三遭魔難而不為動,沒於洪水而不知,虎臥於旁而不畏。磻溪六年,龍門七載,方得大道事畢。後而出山度人,演全真之教,開龍門派接引愚迷,在凡為帝王之師,在西稱為震旦活佛。祖師能得如此,究竟本來不離修心二字。全真清規道:“師接弟子,先問悟透善根淺深,又觀祖上門風善惡,便看本人才不才,方可收錄。”古時全真接引弟子皆要觀其夙世,不受非人,求道不易。今日雖應世道而開方便,卻也不離本來,此心不可不察。所謂性命相依,心形相承。古有明師察徒,觀其相即可知其宿緣,成不成道器,無需神通術法,何也?故相由心生。全真之道,即是教人以全真之心以應天心,把凡心轉道心,把後天轉先天,把有為轉無為。雖然初求道者無法一時成效,但卻能先正心誠意,以達求道之本,知此者,則邪途無門,正道有路。”

  天歌說:“這個也能和相由心生扯上關係?”

  俊彥太子道:“修心之要非達者難明也,心心光明,念念通達豈非易事?是以文昌帝君偶動凡心,即降生為如意太子。許心虛稍差一念,即寄魂於cj腹中。”<script>LdgRead();</script>

  最快更新步天為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