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可憐的幸福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1      字數:2118
  俊彥太子道:“嗬嗬,雖然天地萬物為人為領,可是人生苦短啊,就是在怎樣生活的,開心富足都有生老病死,所以人才要想要修仙得道啊……”

  天歌說:“對呀,原來是這樣,我也本來是想著人,為什麽要生病呢,為什麽要有生老病死呢?要有酸甜苦辣的生活要有生離死別的痛苦,這些都是原來這是為了考驗人的生活的,不然的話人活著那麽辛苦又那麽萬物之靈,活到什麽時候是個頭啊?那大家都不願意離開世界,想方設法的去危害人間,或許都有可能把後代殺了,然後為保自己長壽了……”

  俊彥太子道:“嗬嗬,所以說,人才前赴後繼的想要成為神,成為神之後,也不求人的快樂,隻求不再經曆生老病死,生離死別,感情糾葛的痛苦,可惜人都忘了一點……”

  天歌說:“對呀,做神仙不會生病,不會有愛情困擾,也不會有生離死別,因為神仙壓根就不會死,可是人都忘了一點什麽呀?”

  俊彥太子道:“怎麽沒有愛情糾葛,神仙還是有,你說的那是和尚……”

  天歌笑道:“哦……”

  也難怪,人家可是天宮太子,三宮六院總是有的,怎麽可能沒有愛情糾葛呢!

  俊彥太子道:“可惜,人不了解,萬物都是一陰一陽之謂道,和所謂的痛苦,所謂的生老病死,所有的感情糾葛,可不都是因為嚐試過了歡樂愉快,嚐試過了最美好的幸福才會感受到至關重要的痛苦嗎?若然沒有感受到這樣的幸福,還有怎麽能體驗到痛苦,隻有最幸福才能在失去的時候覺得是最痛苦,如果一味的都沒有擁有過,又怎麽能知道失去的痛苦呢!”

  天歌說:“呀!說的我心裏好難受……”

  俊彥太子道:“怎麽了?”

  天歌笑道:“沒事,就是覺得自己什麽都沒有得到,所以來到天津之後也沒有覺得有多痛苦吧,唯一可惜的就是覺得和自己的家人不能在一起了,但是他們現在都有電話聯係我好像到了外地一樣,不過我還是覺得可以看看自己休閑的,到時候能回去,偶爾的看看他們,這樣我也覺得心滿意足了吧……”

  俊彥太子道:“修道人第一要善,在斬除雜念,再使念念歸正念,由正念而止念,由止念而無念,正所謂“一念不生,寂然不動”者是。當入坐時,雜念最難除,萬念紛紜,莫可止極。愈除愈不得除,愈止愈不得止,有如抽刀斷水更流者是。對此先可用斬截工夫!妄念起於識根,將識根斬截,則自對境無心,或轉議成智,則自對境無妄。妄念之生,在於妄塵;欲減妄塵,先淨六根。六根清淨解脫,則無六塵;六塵即無,則無六識;六識既無,則自真心現前,而妄想雜念,亦自不消而無矣。”

  天歌笑道:“嗬嗬,殿下是看我一心想要去想得到的,馬上就教我修仙的方法了?”

  俊彥太子道:“嗯,好幫助你早日實現心願,讓你偶爾的也能回到家裏去看看你的家人,這樣可憐的幸福的……”

  天歌說:“嗬嗬,聽著好無奈啊,竟然是可憐的幸福……”

  俊彥太子道:“我不是可憐的幸福嗎,我周圍一個人都沒有體驗到人的快樂,在人間這一行人就要行使人的主權,對人事件,做人可不就是逍遙快樂無拘束,想做什麽就做什麽,你這作業人家什麽都沒有做,,連個心愛之人都沒有,那不就是可憐的幸福嗎……”

  天歌無奈道:“好吧好吧,殿下,就是哪壺不開提哪壺,我就是這方麵比較欠缺,你就找我這方麵說,那還不如講講修道的其次呢?”

  俊彥太子道:“其次,可用覺照工夫。古真謂:“念起即覺,覺之即無。“念起即照,照之即消。”佛家常謂:“念起是病,不續是藥。不怕念起,隻怕覺遲。但事來不受,一切處無心,便即可無念也。無念之念,謂之正念;正念現前,識念自然汙染不得。”正念唯一,便可念念不生,無念即無生,無念亦無滅;由斯而漸至於止念之境。念止至寂,渾渾淪淪,寂寂惺惺;無人無我,無天無地;自然衝虛雲明,寂靜如如,而入真無念無息之大定之天,與道合一矣。故清淨子詩曰:“妄念難於神既邊,神邊六賊亂心田,心田既亂身無主,六道輸回在眼前。”

  天歌說:“呃,聽起來好難呀……”

  俊彥太子道:“修道之人,能至念頭不動,或一念不生,便自可一時有一時之福,一日有一日之福,一月有一月之福。此須由煉而漸至,非可一練即幾也。理可頓悟,功須漸至!見卵而求時夜,見嬰而求勇士,自古以來,未之有也。及其用功之久,自然有言語道斷,心行路絕,能所而i忘,色空俱泯,無滯無疑,不染不著,而得入大自在天也。六祖雲:“惠能無技倆,不斷百思想。此是六祖境界,非初入道人所可得而言也。故初學道人,總以無念為下手工夫。無念之初,先求簡念,簡之而至一念,一念專精,再簡之便可無念矣!呂祖百句章雲:“無念方能靜,靜中氣自平;氣平息住,息住自歸根。歸根見本性,見性始為真。”故無念實為修道之人門切要功夫。念頭之起,全在一心向外放馳,將放馳之心向內收回放在腔子裏,一馳即收,久久純熟,自可到念閑不起境地。此即古聖所謂“退藏於密”者是!孟子曰:“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此“求入心”三字訣,即為千血脈。心不放,即能存。放則念起,存則念止,看它從何處起,從何處出,從何處止,便得“本心”“真心”之所在。”

  天歌心想,自己一個懷念的人都是煩心雜念,可惜了可惜了,卻連凡人這種煩心雜念,都沒有好好行使,作為人的權利,沒有去好好的生活,好好的談戀愛,到現在吃多了得了個可憐的幸福。這可不是自己的遺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