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哪敢嘲笑太子殿下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1      字數:2085
  俊彥太子道“啊,你隻是個凡人,你一個小小的凡人女子,你又能怎能知道我一個作為天庭的太子,一個神仙的痛苦呢,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不同的立場,你恐怕不能了解我的想法……”

  天歌笑道“嗬嗬,其實這種事情不是我不能理解,是我覺得太子殿下,純粹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懂惜福吧,是你這種生活,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生活呢?你有哪裏知道你得到的,正是別人拚盡一生力氣,都得不到的安穩,和安定的幸福的日子嗎?”

  俊彥太子“你在嘲笑我?”

  “呃,沒有呀,我隻是一個凡人,而且是個小小的宮女,我哪裏有資格,去嘲笑一個紫微星垣的天庭太子呢!”

  天歌被俊彥太子那犀利的眼神給嚇到了,隻不過是覺得不公平,明明有人在這裏去享福,他卻身在福中不知福,根本不懂得惜福!也不知道老天爺怎麽安排人的命運,竟投胎如此的不公平,每個人在這裏拚的其實就是投胎的運氣根本不是其他,仍然是自己身在這種地位上決然不會像他這樣自暴自棄想這些問題的,沒人喜歡就沒人喜歡唄,有什麽了不起的,居然還要說別人笑話他,這可真是無厘頭的理由害人不淺呢。

  俊彥太子道“哼!一個小小的宮女,我看你這個宮女根本就不簡單吧,我從來就沒有見過任何一個宮女,像你這麽大膽敢跟我說這麽多話的,更何況敢在這裏肆意妄為的笑話,本太子。”

  天歌說“太子殿下息怒,我本沒有要笑話你的意思,我隻是覺得有些事情就不公平,這天下地下難道就沒有公正公道可言嗎?隻是也許,唉呀,就是自己一句話怎麽說呢,可能是我的貧窮限製了我的想象力,我根本無法想象到一個富有的像太子殿下這麽一個,要什麽有什麽的高富帥,會有什麽痛苦呢?我覺得你都是生活在蜜罐子裏的但是我有什麽說錯的地方,還請太子殿下見諒,千萬不要治我的罪呀!”

  俊彥太子道“高富帥是什麽東西?”

  天歌本來想笑,又突然想起來,太子殿下還挺嚴肅的便正色道“高富帥,就是像太子殿下這樣的,有皇位可繼承,富可敵國又俊美的天下無可匹敵,比如說太子殿下這樣三界內第一美男的稱號,那可是不虛呀!”

  俊彥太子道“這天底下現在亂成這樣,有這麽多的皇位需要繼承嗎?”那是天下可得亂成什麽樣子呀,隻要一個人做皇帝,幾兄弟搶起來都不容易了,更何況是天底下這麽多的人都要去爭奪皇位的話,那豈不是要民不聊生,生靈塗炭了。

  天歌噗嗤一聲實在忍不住笑出聲道“殿下,你可真是會說笑呀,哪裏有這種事情,我說的這種隻不過是比比喻你懂不懂,比如說他們家,家裏麵也有官,有主權是有地位有身份,不隻隻是有皇位可以繼承殿下多慮了,這天底下如果這麽多人去搶皇帝的話,恐怕天庭也不太平吧,現在的人這麽不安分,要是有這麽個事兒多的人來爭皇位的話,那還不得打到天庭上來,讓太子殿下煩心呀!”

  俊彥太子道“哦,對了,你沒有生在這種富貴家庭,那也是累生累世積累的福分,或許是你應該過得簡單,你就該生在這樣的家庭去一步一步的努力,不過像這種的家庭一般都會出來很偉大的人物。怎麽樣你都該接受自己的命運,這就是你自己的命,誰也管不了的……”

  天歌說“如果老天,這麽大的權利,為什麽不把所有人都加為身在這種富貴家庭,那全天下的人都能吃得飽飯都能有錢花,都可以穿得起漂亮的裙子呢,如果老天有這麽大的權利,如果佛祖有這麽大的權利,如果道祖有這麽大的權利,為什麽不讓所有的人都一起過上好日子呢……”

  俊彥太子道“這就牽扯到因果關係了,每個人的因果關係都是不一樣的,一陰一陽之謂道我們都不是天生的慈善家,誰也不是活著,再說了我們信封的道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哪裏有公平之說!”

  天歌說“這世上怎麽就沒有公平之說,怎麽就沒有公道之說呢?那這天底下還有沒有天理,還有沒有王法呢?對了你就是這個天庭的太子,你就是天理,你就是王法呀,你代表的可不就是天道王法嗎?”

  俊彥太子道“紀曉嵐在《紀文達公筆記》裏記錄了一則“義叟免難“,善惡有報的事例,講明了因果報應的毫厘不差。雍正癸醜(1733)年,紀曉嵐年僅十歲,陪祖母張太夫人,在滄州以南莊園的水明樓裏消夏避暑。水明樓坐落在河崖上,憑樓可以俯瞰衛河,能看到舟帆點點來往於護欄之下。一日,在水明樓,紀曉嵐推窗南望,見有男女數十人絡繹登上一條渡船,船已經解開纜繩,行將啟程。突然,船上有一人奮力揮拳,將一位老叟擊落在岸邊的淺水中。老叟的衣鞋全y了,他掙紮著坐起來,憤怒的大罵。這時候,船已經鼓棹離開岸邊。當時正當大雨之後,衛河水突然暴漲,洪波直瀉,洶湧有聲。就在此時,有一艘運糧船張滿雙帆順流而下,恰似離弦之箭,直向渡船撞去。那渡船當下被撞個粉碎,船上數十人全部落水,無一人幸免於難。隻有那沒有上船的老叟幸存性命。有人問老叟要到何處去?老叟說“我昨天聽說一位族弟得了人家二十兩銀子,就要賣童養媳予人為妾,據說今天就要立下字據,我趕緊把幾畝薄田押給別人,弄到二十兩銀子,好把那女子贖回來,真沒想到“眾人聽了,無不交口稱讚,都說“這準是神明頤使那小子打的。“於是眾人急忙張羅其他渡船,將老叟送過河去。祖母張太夫人又講起滄州有個人,他逼迫寡居的弟媳改嫁,並把兩個侄女賣進青樓,眾鄉親對此都憤憤不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