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人間百態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1      字數:2132
  天歌說“我的印象中,見過的就是太子殿下和翼瑤殿下了,其他的神仙長什麽樣還真是不知道呢!”

  俊彥太子心想這丫頭明明見過,九天真王,而且九天真王對她還挺特別,為什麽她隻字不提,好像還刻意隱瞞呢!

  “你確定你沒見過其他神仙?”俊彥太子斜睨天歌道。

  天歌說“是呀!沒見過,哦對了,我想起來了,還有一個忘了說……”

  俊彥太子道“想起來誰了?忘記了誰……”

  天歌說“我忘了,那次祭天大殿時候,見過紫微大帝呢,還有好多仙官,可是這些都……”

  俊彥太子道“我說的不是這些,這些都是些,算了……”

  天歌說“怎麽,太子殿下生氣了?”

  俊彥太子道“在如此眾多的神仙之中,他們的形象也是不盡相同的,最容易被大眾所接受的乃是那些後天得道的仙真,比如八仙之中的八位仙人。八仙是我國民間廣泛流傳的八位仙人,他們分別是鐵拐李、漢鍾離、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和曹國舅。雖然他們最終東渡蓬萊、飛升成仙,但是他們在人間的形象依然被保留下來,八仙神仙團體裏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窮有富,有仙風道骨的呂洞賓,也有跛腳邋遢的鐵拐李。他們的神仙形象道盡了人間百態,非常貼近人們的生活,被認為是人情味最濃的神仙。”

  算了,這丫頭好像刻意避開九天真王的事,自己還問什麽呢!

  天歌說“出於對宇宙萬物的信仰崇拜,道教的許多神仙是由自然現象神格化而來的,如風雨雷電、日月星辰、山川河嶽等等,他們本應無形無象,卻被道教人格化為與人類形象想同的樣貌,受到香火供奉的神明。”

  俊彥太子道“如北極四聖之首的天蓬元帥,乃北鬥破軍星的化身,他的形象為三頭六臂,手執斧索弓箭劍戟六物,黑衣玄冠,赤發跣足威風凜凜。五嶽之東嶽大帝,為東嶽泰山的神格化之神,他的形象為常服青袍,戴蒼碧七稱之冠,佩通陽太平之印,統領百神,乘馭青龍,東嶽大帝主管世間一切萬物的生死。除了這些神仙以外,還有一些代表著“道”的最高信仰的先天尊神,他們有先天之炁顯化而來,如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天尊,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他們的總稱為“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居於三清仙境。這三位至高神由先天之炁化生而來,代表了大道的本源。他們的神像形象威嚴,頭罩圓光,手持各種象征宇宙萬物初始的法寶。眾星之母的鬥姆元君,乃元始天尊之先天陰炁所化,她三眼八臂、梳華精,手中分別拿著太陽、月亮、寶鈴、金印、矛、戟等作戰兵器或法器。通過以上的神仙可以發現,道教的神仙形象變化萬千,有如魁星神赤發藍麵、怒目獠牙,右手持朱筆,左手拿墨鬥,右腳踩大鼇魚的頭部,左腳向後踢起北鬥;王靈官官麵目凶惡,紅臉膛,額頭上還有一眼,三目圓睜,鋸齒獠牙虯須怒張,給人一種很深的畏懼感。也有如大部分的神仙麵目和善,和藹可親。不管他們的形象如何,他們都是“道”的表現,都在警示世人或護佑世人。”

  山中日月夕相照,洞口煙雲似彩飄。野徑深穀通幽處,澗風清勻繞樓袍。潛心修道峭壁下,神隨遐意駕雲霄。寧靜至高法自然,抱守元一悟黃老。世間秋序自排定,陰陽五行法則妙。天地循環日月複,九宮八卦太極抱。解讀玄理明真義,坎離兌震乾坤交。巽風吹動良位土,戊己呼應方圓調。若能勘穿無形機,得道成仙傲逍遙。

  天歌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天地循環,哲理昭然。上下數千年,縱橫千萬裏。在中國這塊廣袤神秘的土地上,勤勞智慧的華夏祖先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文明。以整個中華古文明為背景,經過無數代前人的精滌錘煉,造就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中國的根抵全在道教。”解讀曆史的篇章,尋蹤原始的軌跡。天地初生之時,日月無光,星空不現,混沌朦朧,迷霧一片。自盤gu辟地,女蝸補天,陰陽界分,萬物井然。地顯異象,天降秘寶,靈龜禦馬,傳世神話。河出圖,洛現書,伏羲則之。演八卦,泄天機,教化蒼生。天與人,地與物,轉化之道,陰與陽,男與女,生生不息。至黃帝製文字,立下倫常。繼之堯、舜、禹、湯、文、武、周公,體其道、行其教,以治臣民。至周末孔夫子應運而出,帶眾徒,攜高賢,周遊列國。講古經,傳製法,善說道義。克己複禮欲行其道,願望難成。遂問禮於老子,道教祖宗,微其微,妙其妙,奧理無窮。老夫子聽道經,茅開頓明,遂著書寫六經,才有儒稱。騎青牛,過函穀,點化關尹,五千字珠璣言,天地真詮。傳後世諸子學,經注千年。天有陰晴,月有圓缺。道有人世出世之分別。縱論古今,有多少英豪賢達抱道而人世。匡扶社稷者:渭河垂釣薑子牙尊師命,演太乙,封眾神,扶周興世。黃石公泄天機圯橋授書,漢張良佐劉邦掃秦滅楚。布九宮,行奇門,八卦陣名成諸葛亮。袁天罡、李淳風推背圖力保唐王。劉伯溫算五數一統中原,丘處機曾點化一代天驕。此皆行人世之道而名留千古。”

  俊彥太子道“廣成子崆峒山積精煉氣,上八仙遊天地顯示真宗。更有隱身之賢士於崇山曠野,澗穴密洞,晨練口訣,夜屈禪座,眼不輕睜,舌不妄動。聽鬆濤韻聲,感太虛寂靜,忘卻塵緣,舍本求源。抽坎填離,勾漏丹砂,采陰補陽,修真煉丹,元陽聚現,返樸尋根。算準天地陰陽開闔之玄門,把握五行生化之妙機:投身而人,棄宅飛升,得道成仙。此乃出世之道,所演繹出動聽的仙凡妙語,久負盛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