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萬年仙鶴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1      字數:2134
  天歌說“嗬嗬,太子殿下,你怎麽對我這麽好呀?真的要把你的寶貝送我一隻讓我當坐騎嗎?”

  俊彥太子道“嗬嗬,你這女人,高興糊塗了吧?”

  天歌笑道“這麽多神獸,我到底選哪一個?”趁太子殿下還沒說反悔的話,還不如就趕緊跟他定下來,等他反悔了自己又失望,有時候人的心思就是在一瞬之間就變得前後不一致了。

  俊彥太子道“百年神鹿、千年壽龜、萬年仙鶴……”

  天歌說“那太子殿下是說仙鶴比較好嗎?”

  俊彥太子道“《述異記》記載“鹿一千年為蒼鹿,又五百年化為白鹿,又五百年化為玄鹿”。古人對鹿的解釋是“鹿,善聚善散,皆體健壯,但性膽尤怯,飲水見影則奔”,被視為神物。認為鹿能給人們帶來吉祥幸福和長壽,那些長壽神就是騎著梅花鹿。古代“四靈”中,龍和麒麟都有鹿的特征,由此可見鹿在古代吉祥文化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是長壽的象征,在古代還代表政權和帝位。尤其是白鹿,人們稱之為“仙鹿”或“天祿”,視之為祥瑞神奇的瑞獸。古代瑞獸中唯有鳳和麒麟可與白鹿媲美。鹿的性格特征和道家追求的隱士精神相契合。鹿幽居山林,逐食良草,安於自然,具有恬淨無為的道家氣息。古代隱士以戴梅花鹿皮帽為身份、權威、修身養性的象征。所以,有一成語“鹿衣牧世”,往往被用來比喻有才能的隱士,雖隱於山林,但其高尚的情操仍能影響天下。”

  天歌說“聽起來鹿也不錯呀!”

  俊彥太子道“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獸部·鹿》之“集解”中對鹿有這樣的描述“鹿,處處山林中有之。馬身羊尾,頭側而長,高腳而行速。牡者有角,夏至則解。大如小馬,黃質白斑,俗稱馬鹿。牝者無角,小而無斑,毛雜黃白色,俗稱麀鹿,孕六月而生子。鹿性y,一牡常交數牝,謂之聚。性喜食龜,能別良草。食則相呼,行則同旅,居則環角外向以防害,臥則口朝尾閭,以通督脈”。鹿全身都是寶,既有食用價值,又有藥用價值。《坤雅》雲‘鹿乃仙獸,自能樂性,行則有涎,不複急走。”可見古人認為食鹿脯有延年益壽的作用,把長壽鹿稱為“仙鹿。自古以來,經過了相當漫長的時間,人類對健康的促進從開始的食其肉、寢其皮、用其骨,開始發展為後期的不斷深入認識。”

  天歌指著龜說“這個呢也能飛嗎?”

  俊彥太子道“龜一般被人們比作長壽的象征,我國許多延年益壽的補品大多以烏龜命名,許多祝壽之辭,則用“龜鶴延年”、“龜鶴遐年”等,中國古籍記載較多。《述異記》記載:“龜一千年生毛,壽五千歲謂之神龜壽一萬年曰靈龜”,烏龜長壽之謎在哪裏呢?對人類有什麽啟示?一切生物體內都有一種由遺傳而決定的“生物鍾”,它限定了細胞分lie繁殖代數,這就大致決定了其壽命的長短。人體細胞可繁殖50多代,理論壽命約120—150歲;而烏龜細胞可達130多代,壽命應達300多歲。烏龜生命力十分強盛,其離體心髒竟能連續跳動48小時之久,是人體的幾十倍。烏龜個性,喜靜,活動很少,行動緩慢,所以新陳代謝慢,乃長壽一訣竅也!它對食物的需求不高,食性廣,不挑剔。當飲食來源匱乏之時,烏龜能長時間耐饑、耐渴、耐旱,並通過“生物鍾”使其新陳代謝明顯減弱,以少耗竭體內養料。烏龜無肋間肌,它呼吸為口腔下方一升一降的動作,且頭、足一伸一縮、肺也就一張一收。正是這種“龜息”,才使它長壽。很多“氣功”等養生功法,正是模仿這種“龜息”動作。”

  仙鶴西來過滄海,九皋聲聞知何去,翩翾浩歌望鐵槎,古樹青鬆長相依。

  天歌說“那仙鶴呢?”

  俊彥太子道“鶴最重要的寓意就是長壽,人們常說“壽比南山不老鬆”,是長壽的象征;鶴為出世之物,是高潔淡雅的代表,鬆鶴故有延年益壽、誌節高尚之意,所謂“鬆鶴長春,後福無疆”。民間的傳說神仙總是以丹頂鶴為伴,駕著祥雲飄忽而來,一路高唱前行,而丹頂鶴也就有“仙鶴”之稱了。道教經常有仙人的坐騎為鶴,所以有“駕鶴歸西”的說法。不難看出鶴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所擁有的神秘性和長壽性。鶴的習性是雌雄相隨,步行規矩,翩翩然有君子之風。鶴的壽命很長,部分鶴類如丹頂鶴可達一百年。一對鶴從性成熟到自然死亡將會一起度過數十年,令人欽佩的是,其中一方死亡之後,另一方孤鶴常哀鳴,鳴聲淒慘,不忍卒聽,將終生不嫁或不娶。由於鶴的形態是長頸、竦身、頂赤、身白,給予人一種清高的感覺,所以鶴很早就被人認為是有德行的禽鳥。古人多用鶴來比喻有高尚品德的賢能之士,把潔身自愛聲名遠播的人稱為“鶴鳴之士”。仙鶴古代最崇高動物中的一種,它象征著聖潔,清雅,長壽。鶴也象征著父子關係,因為當鶴長鳴時,小鶴也鳴叫。所以鶴也成了道德輪序的父鳴子和的象征。它動作飄逸,優雅,性格不緊不慢。這份輕鬆與瀟灑,遠遠勝過人間榮華富貴。中華大地是丹頂鶴的故鄉,中華民族愛護歌頌丹頂鶴,形成中國特有的丹頂鶴文化。丹頂鶴是國家劃為一級的珍貴名鳥,但也是一級瀕危鳥類。丹頂鶴心態和平。丹頂鶴是大家族群居的典型鳥類,平時以小家庭生活,互不幹擾。活動時多小群體行為。鶴群體之間和諧謙讓,兩群鶴尋食時碰在一起,五米之間,就互相退讓,並鳴唱表示問候和歉意。中國古籍文學裏常用成鶴對幼仔的精心哺育,象征父母對子女的愛,維護子女,甘願犧牲。南北朝的詩文中,詩人常常以別鶴來比喻夫婦離另的悲哀,其中大部分是寫深閨女子對客居它方的愛人的思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