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盲休瞎練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1      字數:2165
  天歌說“那內心的不平衡,像這種的不甘心非要和惡魔做交易的情況,要怎麽修練才能修成正果呢?”

  俊彥太子道“心若定,人神共助,心若不定,人神共憤若想要人心的劫難都平穩過去的話,那就要內練法!才能修成正果……”

  天歌說“內練法是什麽?”

  俊彥太子道“內煉法,內煉法門是五術中的上品之法,通靈五法中的上乘之法。概括起來此法之中又分為神道門、丹道門、氣道門三種,這三門之中在古代井無明顯分界,隻是由於因材施教,得訣多寡而參差不齊,後來逐步形成的差別,加上各自豐富充實內容而形成數個大的門類和種種派別。這三門之中,氣道門並不能直接突破太極弦的障礙,它必須與其它技術方法相結合才能完成這一突破。但是,氣道門的內煉法與其它技術結合後就可以大大提高其效驗,能更順利地突破空間層次障礙。例如氣道與奇門遁甲法相合,或與符咒法相結合等等,較之單純有為法中的科儀性修煉之法,其效應就不同同日而語。”

  天歌說“內練法,恐怕是丹道裏的吧?”

  俊彥太子道“丹道門重視內修,其中又分層次,有的門派偏重於有為性內煉,費時日久而成功不易。這一種門派大都是兼修其它方法來通靈,並不是直接突破太極弦。因為其內煉方法以修命為主,沒有跳出自身這一小宇宙,所以不算上乘之法。神道門實際是丹道門的上乘法門,它的方法是性命雙修、道德雙修。”

  它是一種提綱摯領性的上乘法門,它囊括了形修、精修、氣修、丹修諸門之法,自煉元神而神,煉內丹與培煉元神相結合,由性入命而兼修,由有為入無為至無不為。在道家千門百法之中,此法最得自然之妙諦,是萬法之冠。神修之法,由於性命雙修,修持者屹立於太極弦之上,元神自由馳騁於三維空間和多維空間之間。

  修命則能獲取兩界間的大量精華物質回補於身,以利金丹早成。修性則直超仙師座前聆聽教誨獲取真知。修德則積玄德於無形,以利超升。修法則能獲取諸法之精髓,直入佳境。在通靈諸法之中,唯有此法是精華中的上品,就山人所知,諸多方法中無出其右者。此法乃道家法門中的天人大秘密。通靈的法門雖然眾多,歸納起來這五類基本可以概括。

  天歌說“這種分類法隻是為了便於大家理解而如此歸納,在實際情況中,各法又是互相滲透交融的,並不能斷然割裂開進行實踐,研究者要時時把握道家學說“最重整體性“的基本特性。例如神修法在有為階段的過程中就包容了祈祭法、誦經法、符咒法等等方法中的一些內容和技術特性。理通法隨,進行分類扼要闡述,我認為還是有此必要的。掌握了各類通靈方法技術的理論,才能有的放矢地擇法而修,不至於盲修瞎煉。”

  俊彥太子道“說得對,道門類別可以把道門中與煉神有關的方法分為三個類別,存神變化、存思丹法、丹道性功。(以上文中,我把玄門和道門混談,讀者留意。)煉神一法,在流俗中稱作神修,近代略有公開。流行的神修可分為六個時期。”

  天歌說“哪六個時期?”

  俊彥太子道“第一個時期,在氣功大潮時就開始有流傳,當時名氣較大的是帶玄字的某功,隨後巫門的某些東西也流傳出來了,被融在某些功法裏。”

  第二個時期,某些丹功道功也部分公開了,其中名氣較大的是本命元辰祭煉,某些法術也開始廣傳了,再後來港台某些信仰也進來了。

  第三個時期,港台的符咒、拜神、大師都傳了進來,巫門也漸漸的上了台麵。氣功師淡出了大仙出來了,氣功熱也慢慢轉為宗教熱了。

  第四個時期,氣功熱的反彈,大量功法新創,良莠不齊。其中名氣較大的是昆侖某功,吸納巫門佛教內容後自成體係。密宗開始普傳。

  第五個時期,大量神修相關功法出現,不少是受昆侖某功影響後自編自創。丹功和法術開始亂傳,瑜珈取代了氣功。理論開始滿天飛。

  第六個時期,很多人自動的激發了精神層麵。西方靈修開始流行,小孩多著迷於魔法和女巫。書店大量宗教書籍,修真小說開始熱了。

  第七個時期即將到來。

  天歌說“神仙不是都會飛嗎?為什麽還要坐騎?”

  俊彥太子道“這個問題有意思啊,就和回答過的為什麽動物成仙要變成人形一樣,這也是個中國神魔係統的設定問題。在最初的的原始樸素神話時期,各種各樣的神仙沒有高下之分的時候,他們其實對坐騎不是很在乎。女蝸騎什麽?誇父騎什麽?盤gu到哪裏去找坐騎?大家都是靠著兩隻腳丫在世界上橫行。黃帝倒是騎龍,可他是為了升天,也就是說黃帝升天之前連飛都不會。”

  天歌說“上古的神,飛都飛不起,頂多是力大無窮,能跳高,能望遠,能造人,能開天辟地。大概最早記錄飛的是“列子禦風”了。但是列子是有師傅的,他是跟壺子學得這個技能。有個尹生想跟隨列子學習禦風,列子就給他講了自己當年跟隨壺子學習禦風的過程,經過九年的訓練,他做到了口中心中都不會有利害,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內外如一,於是心神凝聚,形體消釋,骨肉融化,不知不覺隨風飄浮,忽東忽西,最後也分不清是“風乘我”還是“我乘風”了。”

  俊彥太子道“我們可以看到這種狀態,其實並不能算飛,頂多是身輕如燕,像個風箏一樣隨風漂浮,不知所蹤。這也就是為什麽壺子並不以飛出名,而列子的本事顯然更高一點,莊子還說他“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反。”列子飛起來輕盈美妙,十五天一個來回,這就說明飛行這種行為在他這裏已經變得可控,成為了一項技能。但是這在莊子的眼中還是不算什麽,莊子的“逍遙遊”是“乘天地之正,禦六氣之辯,以遊無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