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留一步與人行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1      字數:2086
  天歌笑道“哈哈,這個小鳥兒,能有多少肉吃,不吃也罷,就是現在人也沒有人吃這個吧!所以這一個根本就不用擔心,但是古代好像有很多人吃燕肉呢!”

  寒雲道“姑娘好像對弱小,的東西都有自己的保護欲?”

  天歌笑道“哈哈,這也是正常的呀,每個人都是善於保護弱小的東西,就跟談戀愛一樣,若是你和我是對象,你肯定願意保護我弱小楚楚可憐的,不會喜歡我罵你打你吧?嗬嗬……”

  寒雲臉紅道“不知道這是姑娘在說些什麽,姑娘有些話一笑是開不得的,特別是在太子殿下的眼皮子底下,我不得不好好提醒你,就是有一天惹怒了殿下可就不好說了……”

  天歌笑道“好吧,謝謝你提醒……”

  難道這個世界上現在還有會害羞的男人?

  寒雲也覺得自己好像講多了,和天歌還不熟,就講了這麽多,恐怕未免有點不妥,便打岔道“對了還有第四個個”其四、不食狗,因其「忠」古往今來,人們常說“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終生隨主,為主效勞,不可食也。狗是人類至善至忠的朋友,為人類服務,忠心耿耿。所以道教禁食狗肉,因其“忠”。龍虎山的道教文化淵遠流長,道教養“神”、“處世”養生之術更具獨到之處,我們常人雖不修道,但是也能從中汲取些許養分。”偶與一位老道長閑談,仙風道骨的道人夾雜著鄉音向我娓娓敘著第一代天師張道陵123歲羽化成仙,第五代、第十代、第十三代均在100歲以上,前二十六代天師都在90歲以上。立時肅然起敬,插話說,道家“養身”確有精妙之處,除了煉丹煉氣養身之外,應該就是道文化中享譽全球的——“飲食養身”了吧。”

  天歌,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和眼睛,沒想到不善於言辭的反應,居然說了這麽多話,而且自己還插不上去了,這可真是不尋常啊,天歌以為,他根本就是個隻會打架,的都不會說話的人呢。沒想到他還有這樣的一麵。

  寒雲繼續道“可是老人話鋒一轉,你這是常人以為,依我多年參道所見,曆代天師除了煉丹、飲食方麵異於常人、格外講究外,老祖天師們對“處世養生”更為注重。愕然一驚,平靜安詳、與世無爭的老者竟有這等處世哲學,我便央求老人幫我細細解讀個中緣由,可是他隻是身體北轉,微微一笑,取來一束金香,邊焚香邊自語這些不是哇個(講的),要慢慢感悟個(的)。說著,敲起木魚,不再理我。”

  天歌說既然還有,好不容易說幾句話,也不忍心打斷他,就由著他講這個故事。

  便說“後來呢?發生什麽事情了!”

  寒雲道“由於這個疑慮一直縈繞在我腦海,所以在以後的工作、學習、生活,特別到天師府遊覽時,我總是格外留意觀察府內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以期能從某一件事物中發現不同,並能幫我解開心中謎團,好讓我茅塞頓開,豁然開朗。可是,每每總是讓我抱憾而歸。一日,我漫步來到天師府後花園的百花塘,隻見塘水青幽,香樟環繞,頓覺清風拂耳,仙境幻化。我給人們講解到百花塘(也叫放生池)是曆代天師地方,張天師有“四不吃”,有四種動物是張天師最尊敬、最推崇的,當家人捕獲或友人惠贈到這四種動物,張天師便會來這裏放生時,我頓悟,我何嚐不能從張天師的“四不吃”中得到天師“處世”養生、長生的真諦呢!”

  因老祖天師“處世養生”一直是我想深究的,所以我特想從“四不吃”中捕捉到一絲訊息,用以釋然天師“處世”與“養生”之間真正的聯係。通過翻看工具書,查閱史料,我明白了其中的一些奧秘。何謂“忠孝”?自古以“忠”、“孝”為尊。

  書雲“人生在世,貴盡忠孝節義等事,方於人道無愧,可立身於天地之間。否則身雖在世,其心已死,是謂偷生。”這是教育我們要忠於國家,忠於家庭,不做有損其利益的任何事。同時,我們還要孝順父母,尊敬師長,珍惜親情,方謙謙君子,磊落男兒。記得範曾說過“身為男兒,一生之中可哭兩次----國之將亡,痛哭於祖廟之外;母之將死,痛哭於帳幃之前。”

  天歌說“委身低處,是韜光養晦的智慧,委身低處,是成就大事的一種方式。低處的謙卑最受益。不誇誇其談,不自以為是,以求教的姿態、商量的口氣說話,總會有意外的收獲。有的人自以為是,好為人師。卻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以謙遜的姿態向別人請教,汲取別人的智慧,從中得到啟發和教益,從而形成自己的見解。其實,高處有高處的風光,低處有低處的景致。而且,善於在低處經營的人,最後往往能到達人生高處。”

  天歌心想,低調,是修身養性的境界低調做人,還意味著你必須丟掉一些東西,比如身份感、優越感、尊貴感、榮耀感等等。低調,不是壓抑自身的,而是自然而然,修養品性,“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嚐”,能為人著想,能顧全大局,能合作共贏。更進一步,讓自己擁有超脫、淡泊名利的兄襟。如此,方能看到更高的人生境界。守得住低處的人從不討巧,他們依靠的是自己誠實的勞動,他們明白恬淡從容方能走得更遠。

  守得住低處的人,溫厚、寧靜,就像大地,永遠把自己置於低處,但沒有人否認它的博大;守得住低處的人,收斂、含蓄,就像大海,永遠把自己放在低處,但沒有人否認它的深邃。倘若沒有壓力,水是不會往高處流的;倘若沒有操守,人是不會往低處走的。在物欲至上的紛紜俗世中,守得住低處的人,是最難得的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