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丹田是什麽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0      字數:2080
  天歌說“到底怎樣才能淨化磁場呢?”

  禦瑤盤說“靜心可以淨化磁場,今天你出去見那些不好的人,他們散發出來的不好的氛圍、磁場被你吸收了,你晚上回到家,一閉眼,一靜坐,五分鍾就把他們的磁場給淨化掉了,這時候說明你可以出去工作了;如果你白天接觸那些不好的氛圍和磁場,回去修了好幾天還沒有淨化掉,那你最好少出去。而一個修道之人可以通過修行的頻率震動,把記憶中所做過的不好的事情清洗掉。所以為什麽我們每天都要靜心呢?當你的頻率處在一個低層次的時候,你就會幹擾;當你的頻率提高時,你在這個低層次所做的一切就和你脫離了,就不會被業障追趕了。”

  天歌說“業障是指命運注定的宿命嗎?”

  禦瑤盤說“不管你相信與不信,命運都在不停地發生著,陰陽五行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宇宙間的所有物體,包括每一個人,從富貴貧賤吉凶壽夭,到生老病死都是在陰陽五行製約下的自然規律,五行運氣束縛著人們整個人生的發展過程,要想把握命運首先必須知命,才能做到趨吉避凶改善命運。每個人都知道練氣功要“氣到丹田”,但是丹田的正確位置在哪裏?丹田的功能為何?氣人丹田之後要怎麽練?這些都是練氣功必先明白的知識。”

  天歌說“原來是這樣,也就是說,人要修仙得道,比其他生靈容易多了,而修仙你說丹田練功,是想教我如何修仙吧?丹田又在哪裏呢?武俠小說裏總是說丹田……”

  禦瑤盤說“《難經六十六難》雲:“丹田者,人之根本也。”又說:“臍下動氣者,人之生命也。”臍下就是指丹田,丹田是生命的大本營,是氣的工廠和倉庫,是人體全身“氣”的營運供應中心,是人類賴以生存、維持健康的最重要部位。人身有兩大循環係統:一是血,一是氣。對於血來說,心髒可以稱為血海,所有大血管的源頭都在心髒,由此將血液送往全身;就氣而言,丹田所處的位置又稱為氣海,所有的經脈直接或間接都與丹田有關,氣由丹田送往全身,換句話說,心髒是血的泵,丹田則是氣的泵。”

  天歌說“氣泵,那豈不是說的呼吸?”

  禦瑤盤說“呼吸吐納時吸氣到丹田,雖是練習氣功的基礎功法,但是,人隻要活著的一天,身體就不能缺少氣的供應。不論功夫練到什麽境界,照樣還是要練丹田,丹田氣的補充與儲存是一輩子不能停止的,否則人體便無法運作。如果老師父光煉神係,不練丹田精氣,照樣會生病,而且也不能活得很長壽。但是,丹田的位置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爭議,有人說在臍下一寸三分,有人說在臍內一寸三分,還有人說在心窩太陽神經叢,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到底丹田的正確位置在哪裏呢?首先依語義來看,不論是臍下一寸三分或是臍內一寸三分,它指的是一個點,而不是指一整片。我們意守丹田時,守的是距離肚臍下一寸三分的那個點,這跟武術家所練的“丹田氣”不一樣,武術家在丹田練成精點合一的混元氣,混元氣是一種“遊動的磁場團塊”,它已經不是一點,而是一片。”

  在心息相依的作用下,它與體外的能量隨時保持聯係,而且可以任意指揮,這才是真正的“丹田氣”。因此,靜坐隻是意守關元,練丹田氣才是真正的意守丹田。道家守竅必須靜心,但是武術家守丹田氣隻要分點心就能掌控,所以行住坐臥都可以練,甚至在動武、運動之間都可隨時補充丹田中的能量。

  天歌說“還是有點不明白丹田到底是什麽……”

  禦瑤盤說“要談丹田,首先要把“丹”和“田”分開來解釋比較容易明白。以中文文義而言,“丹”字引申為“丸狀之物”,“田”字引申為“塊狀之物”,稻田、麥田意指田中有稻、麥,丹田則意指田中有丹。宇宙萬物皆可用幾何圖形來說明,萬物起源於八卦的變化,八卦就是萬物構造的幾何圖形。”

  人為天地所生,那麽,人在天地間的定位在哪裏?若以坐標圖來看,我們從天上拉一條直線穿過我們頭頂進人地裏,這是縱坐標;再拉一條橫線從我們身體中間穿過,因為肚臍是人身橫切麵的中點,故以這條線作為橫坐標,縱坐標、橫坐標必定在肚臍裏麵的一點交會,而這一點即人在天地間的定位。

  天歌說“人和天地和丹田又有啥關係?”

  禦瑤盤說“古代朝鮮醫學家許浚在其醫學巨著《東醫寶鑒》中指出:“臍者,齊也,言其上下齊,身之半,正謂之臍中也。”人身縱坐標與橫坐標的交會點正好在我們肚臍裏麵(不是下麵)的一寸三分之處,也就是在人身坐標等於零的地方。以科學的角度而言,坐標為零表示不會消耗能量,就像是一個黑洞,可以無限吸收、儲存能量,內聚成為一個能量中心,因此道家所稱的“丹”就是指這個地方,老子講的“不如守中”,守的也是這個地方。我們在十字坐標的四周各一寸三分之處再用個方形把它框住,它就成為一個“田”字了,這個田字的上半部叫上丹田,下半部叫下丹田,也叫上氣海及下氣海。但是丹田是立體的,縱剖麵是田,橫剖麵也是田,而中脈剛好通過田的中心點,上通靈台接天,下通陰竅接地。”以橫剖麵來說,十字與口字接觸的四個點,分別為任脈、督脈、左脈、右脈通過的地方。我們練功常說的氣沉丹田,其實是氣沉下丹田;至於肚臍往下一一寸三分的那一點叫做“關元穴”,一般人所說的“意守丹田”,其實守的是關元穴,因為守竅都是守點,不是守整片,桓譚所著的《仙賦》一書就談到“積氣關元”的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