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吸引力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0      字數:2137
  天歌說“天命是不是人生來天生注定的命運呢?也就是說這個天命也就是所謂的宿命?”

  禦瑤盤笑道“哈哈,你說的對,也說的不對,天命者上天之旨意,受天命而行駛人之使命……”

  禦瑤盤說“能量越大,吸引力就越大……”

  天歌說“什麽,天命就是說,你的命運已經在冥冥中安排好了,隻有認命——不管是富貴和貧窮。這是唯心論的觀點,其實還蠻有道理。有很多人一輩子拚命奮鬥,結果還在原地踏步。天命人一般指50歲的人,50而知天命。”

  禦瑤盤說“莊子《逍遙遊》中說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裏者,宿舂糧;適千裏者,三月聚糧。”

  天歌說“這個意思是說,如果你要去郊區的話,你準備了三餐就可以往返,回來的時候肚子還飽飽的;如果你要走一百裏的地呢,你就要用一晚上的時間準備足夠的幹糧;如果你要去千裏之外的話,你要提前準備三個月的幹糧。這個道理很淺顯。盡管現在大部分的人要去遠的地方,坐火車和飛機都可以很快到達。”

  禦瑤盤說“但《莊子》用這件事情引發了一個思考,你準備走多遠?你準備為此做什麽樣的生命資糧的儲備?”

  天歌說“我生命需要儲備能量?”

  禦瑤盤說“當然不光生命,精神也需要儲備能量《莊子》給我們的啟示是,不管你要走多遠,你都要準備適當的糧食;如果你的心要走很遠,你需要為你的心儲存能量。”

  天歌說“比如年輕的時候你可以愛很多人,後來你可能隻能愛一個人,再後來你可能隻能愛自己,到最後很多人可能連自己都不愛。不是不想愛,是沒有力氣了。寫字畫畫的人特別有感觸,一個人寫一幅字,他每天都寫。按道理說,應該越寫越好,但是那些每天都抄經的人卻說,今天這一副不行,沒有力氣。他說這跟技巧無關,就是這一天“心”的能量不足,所以寫出來的那個字,就沒有心氣兒。”

  禦瑤盤說“精神的能量,需要一個方法來儲備。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一個人,他的能量不是操練出來的,而是等待和積蓄出來的,尤其在精神層麵上。所以不要為自己某一個階段無作為而感到鬱悶,這可能是我們的生命本身涉及的一種積蓄能量的程序。你待著,你修養著,它就會長出能量的利息,這就是休息。你待著,慢慢地你也不知道什麽樣的東西就進入了你的身體,有可能你身體本來有,隻是它像一汪泉水一樣,以很緩慢的方式在釋放,會有一天慢慢地飽滿、充盈。”

  天歌心想自己一直沒人喜歡,也沒人愛自己,說明自己沒有吸引力。那自己為什麽沒有吸引力呢?

  天歌說“”人的吸引力來自有一些人,天生就有吸引別人的能力,也有人自己培育出了這種能力。另外一些人呢,他們追著哭著請你吃飯,也未必能讓你提得起精神。那麽一個有吸引力的人,他的吸引力是從哪裏來的呢?”

  禦瑤盤說“生命能量的提升?就來自能量的儲備。中學物理告訴我們,一個物體的吸引力來自於它的質量,質量越大的物體,吸引力越大。質量來自什麽?物體的長度、寬度、高度和密度。生命也是如此。生命的長度,一個活150歲的人,如果他還神智清醒的話,不需要說出多麽深刻的道理,自然也能夠吸引全世界各地的人。如果這個人能活到200歲,他還需要說什麽呢?什麽人他吸引不過來呢?”

  天歌說“原來活的久了人就有吸引力了!那等到我兩百歲的時候,我都老掉牙了,誰還喜歡我呀!”

  禦瑤盤笑道“嗬嗬,生命其實也有它的高度……”

  天歌說“生命也有高度嗎?”

  禦瑤盤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如果你能像《逍遙遊》裏的大鵬飛到九萬裏的高空,精神上的你就能夠看得高、看得遠。那麽你生命的高度,自然會達到一個非常人能及的地步。這樣的人,就會產生氣場。生命的寬度,“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年。”你的知識的寬度,你看世界的寬度,就是你生命的寬度。生命有寬度的人,他的格局也寬闊。”

  天歌說“照你這樣說,生命的密度,就如品酒,當一口好的茅台流入嘴裏唾液會唰地一下充滿口腔,然後徐徐咽下喉嚨會產生灼熱和溫暖,然後呼氣的時候會隱隱地體會到高粱發酵、經過時間陳放而舒展出來的糧食的昏黃……這種細膩真實的感受就是生命的密度。這樣的人,他的生命磁場會更強。生命的長度,就是看你活得有多長;生命的高度,就是你看問題的維度;生命的寬度,就是你是否能夠看到事物的另一麵;生命的密度,就是你對事物的感受的細膩和豐富程度。”

  禦瑤盤說“在任何一個維度上提升50,你整個吸引力會提升多少呢?計算後答案是一個很恐怖的數字,中學數學告訴我們,四個變量,每一個增加50,就是乘以15的四次方,就等於50625,也就是你的吸引力是以前的50625倍,很可怕吧?”

  天歌說“所以為什麽有些人有吸引力?就是因為他積蓄了不同維度的能量,讓每一個維度都加了分?”

  禦瑤盤說“調好你生命的波段,莊子《逍遙遊》中說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蜩是指蟬,學鳩是一種小鳥。一隻小蟲和一隻小鳥的姿態,就是飛得低無所謂,能飛多高算多高,實在不行就掉到地上去。南懷瑾在《莊子諵嘩》裏說,你們不要學小鳥,沒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以自由為借口做一些小事,能飛哪兒飛哪兒,能停哪兒停哪兒。愛新覺羅·毓鋆卻認為,為什麽不能夠尊重一隻小蟲子和一隻小鳥的自然之性呢?大人吃大饅頭,小孩吃小饅頭,這才是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