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優哉遊哉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0      字數:2089
  “千峰映碧湘,真隱此中藏。餅不煮石吃,眉應似發長。風榸支酒甕,鶴虱落琴床。雖斅忘機者,斯人尚未忘。——貫休《懷南嶽隱士二首(一作贈隱者)》”

  小蘭說“證明古之隱士必先具有“悠哉遊哉,聊以卒歲”的物質生活基礎,否則就“隱不成”;再則歸隱也並非為了清高,而是為了打出一塊“飯”的招牌,說穿了,“謀隱”就是為了“謀官”。指出當代隱士對天下大事雖無見無聞,但對“議及自己們或他的一夥”的人,卻必定大加討伐,實質上也不過是為了保護那塊“噉飯”的招牌。”

  天歌說“後來呢?後來怎樣了?”

  小蘭故作不知道“什麽後來,什麽怎麽了?”故意吊人胃口……

  天歌疑惑道“不是剛才一直在講那個漢朝的王爺劉安麽?還建立了世外桃源的淮南王,他最後怎麽了?不是沒有講完嘛,難不到不成,是我漏聽了還是小蘭姐姐,你忘了嗎?”

  小蘭笑道“,嗬嗬,不跟你兜圈子了,就是想嚇唬你一下,讓你著急著急,嘿嘿……言歸正傳,然而,盡管漢武帝非常欣賞劉安的才情,但他強力推行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統治思想,卻和劉安推崇的“無為而治”的道家學說南轅北轍,而父親劉長之死更成了劉安心中的一個“死結”。因此,劉安在廣置門客進行“學術研討”的同時,也在不斷地積蓄力量,為有朝一日的謀反做著準備。”

  又說“不過,和自己的父親一樣,劉安的謀反還沒有來得及實施,便由於門客雷被的告狀,以及門客伍被、孫子劉建的告密而劃上了句號。在劉安招募的數千門客中,有8個人最具才華,他們分別是蘇非、李尚、左吳、陳由、伍被、毛周、雷被和晉昌,這8個人號稱是淮南王府上的“八公”。其中雷被是一位劍藝精湛的劍客,他在與淮南王太子劉遷的一次比試中,失手擊中了劉遷,從此惹怒太子,後來更是被逼得在淮南國裏待不下去了。雷被於是向劉安請求跟隨大將軍衛青去打匈奴。沒想到劉安聽後,反倒認為雷被起了叛心,並將其免了職。心懷怨恨的雷被索性逃出淮南王府,跑到長安城狀告起劉安來。根據漢律,凡阻撓執行天子詔令者,應被判棄市死罪。此時正忙著“削藩”的漢武帝,早已對劉安的所作所為有所耳聞,因此雷被這一狀正好告對了時候,漢武帝順水推舟,剝奪了劉安的封地。”

  天歌說“淮南王劉安帶著滿腹的怨恨和遺憾,匆匆走上了不歸之路,但這位博學之士卻為後人留下了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被近代學人梁啟超稱譽為“漢人著述中第一流”的劃時代巨著《淮南子》。《淮南子》又被稱為《淮南鴻烈》或《鴻烈》,是劉安在做淮南王時,“招致賓客方士數千人”撰寫而成的。此書雖為多人合作完成,但“為人好書”、“善為文辭”的劉安,則被公認為是名副其實的“主編”,《淮南子》中必定有他親自撰寫的文章,這本書也大體上反映出了他本人的思想。”

  又說“《淮南子》原為鴻篇巨製,共有“內書”21篇、“外書”33篇和“中書”8卷,全書以道家思想為主軸,內容包羅萬象,涉及到政治學、哲學、倫理學、史學、文學、經濟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農業水利、醫學養生等多個領域,是漢代道家學說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不過令人遺憾的是,流傳至今的《淮南子》僅僅隻剩下“內書”21篇了。”

  小蘭笑道“《淮南子》吸取了《老子》、《莊子》,特別是《黃老帛書》的思想資料,成為集黃老學說之大成的理論著作,它不僅對“道”、“天人”、“形神”等問題提出了獨特見解,同時又在繼承春秋時的“氣”說與戰國中期稷下黃老之學的“精氣”說的基礎上,提出了“元氣論”的概念和係統的宇宙生成論。作為西漢時期一部影響巨大的社會百科全書,《淮南子》所蘊含的史學研究價值和豐富的精神智慧,仍有待我們後人去進一步挖掘。另外很有趣的是,明朝羅頎在《物原》中提到前漢書劉安做豆腐的記載。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說“豆腐之法,始於前漢淮南王劉安。現在在淮南市火車站廣場前還有劉安的騎馬雕像,每年九月有豆腐節。”

  天歌想了想說“原來是這樣,不過,我們常會發現,隻要心躁動了,身體便會不由自主地做出一些莫名的行為,勞累身形。那麽,心為什麽會浮躁不安呢?是因為“神”不清。”

  小蘭笑道“形體是心的外在表現,而心是形體的主宰,神又是心之寶。因此,形體靜,心境就會和;心境和,則形體健;神浮躁,則心蕩漾;心蕩漾,則形體傷。”

  孟昶笑道“要健全自己的形體,先在理神。若能以恬和來養神,則內心自然相安;若能在清虛中棲心,則不被外物所誘,能夠做到神怡心情,也就無所拖累了。”

  如果讓自身形體安靜則心神清寧,心中沒有陰影,則內欲永盡;神氣清寧,則外累不入。

  天歌說“現在的人聽到清歌鳴奏而心樂,聽到悲聲發動而心衰,這是神居形體之中而遇感推移。由此看來,情的變動,是有外界來的。一衰一樂,猶自消耗正性,那麽天下萬物紛紜,又怎能從中自拔,以使我之心神得生呢?”

  小蘭笑道“即如萬人齊拉弓箭射向一個靶子,這個靶子能不被射中嗎?萬物紛紜炫耀來迷惑一個生命,生命能不被迷惑嗎?七竅是精神出入的窗口,誌氣是傳遞五髒信息的使者。”

  天歌說“這還真說不準,萬人拉一個弓箭,平衡都沒有了,怎麽可能射的中!嗬嗬,不過小蘭姐姐,你這比喻我還是能理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