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地,水,火,風,空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0      字數:2090
  小蘭繼續道“假設你訓練20次或30次後,要調換意念的時候,需要意念全身的毛孔打開,全身的毛孔在排除風邪。呼氣時全身毛孔打開,排除體內的風邪;吸氣時,全身毛孔包括風池穴關閉,全身有意識地微微用力收縮。這是意念風,采風氣的方法。這樣做就有可能不容易感冒……”

  天歌還想問問其他,土金都是如何攝取,小蘭就好像了解了天歌的想法道“修練攝取,隻講,地,水,火風,空……”

  天歌說“那空又是什麽?怎麽修練?”

  小蘭笑道“意念空的訓練,就是采集空中很多的物質之氣的方法。這個方法比較多,這裏隻介紹比較簡潔的方法。你在氣功訓練過程中,閉上眼睛,意念自己坐在空中,好象沒有坐在凳子上。意念自己在空中坐著,在雲霧上坐著,或者站著,或者在行走,接著意念將小腹裏麵的荷花圖像打開,想著小腹裏麵的荷花在長大,慢慢慢慢地由小腹肚臍裏麵出來,意念荷花在自己腳下,自己就站在荷花上邊或者坐在荷花上邊,由空中到地下,由地下到空中,反複訓練若幹次,女選擇雙數,男選擇單數,就是說你自己訓練24次或27次,或者36次,或者49次。在訓練過程中,荷花好象在采取宇宙中的水分,好象很多霧氣一樣的物質隨著這個意念荷花的光澤要將自己包圍起來似的。就這樣加意念訓練,訓練若幹次後,又將荷花回到自己的肚臍裏麵,回到原來小腹裏麵。”

  小蘭又說“這是關於地、水、火、風、空五種意念方法,采氣訓練。可以強身健體,預防一些疾病的發生。練功時可以任選一種方法,訓練一段時間有一些體會後,再變換另一種方法。一般不適宜幾個方法都進行訓練,因為需要很長時間。”

  一般說來,一個方法,地、水、火、風、空任選一種需要訓練幾十天,才能有一些明顯的效果。如果你一次訓練太多了,那就比較雜了,顯效反而比較慢了。但也可同時訓練這麽多,不是絕對的,主要是在訓練一種意念過後,能盡快把前麵的意念關閉掉、排除掉。如果你能很快進入另外一種意念狀態,那麽這幾種意念同時在一段時間內反複訓練,也是可以收到一些效果的。

  清心寡欲,熄滅貪嗔癡,但這貪嗔癡在身體中,是有物質部分的。也就是說本身的物質沒有轉化,貪嗔癡都在。怎麽轉,古代道家講,人身體內有三屍九蟲。三屍蟲中上屍蟲在上焦,腦部,讓人貪寶貝,口臭,發落,有些人愛好古董、古玩、字畫,或現在人愛車愛手表金銀,等。但是你覺得寶的東西,都是上屍蟲在作怪。

  天歌笑道“這個道理我懂,其實東西寶不寶,就是一種堅固的妄想,為什麽唐朝宋朝出土的東西就是寶?這就是妄想而已。許多人精神上追求字畫,書法,這些都一樣,一念貪求,就是中了上屍蟲的圈套。所以黃金白玉非為貴,要有這個覺悟。這類毛病一般知識分子容易犯病,比如貪求書,貪求字畫書法,這些看起來很高雅的東西。”

  孟昶笑道“修道的人為什麽能灑脫,背起一個包就能走天涯,因為不貪求的緣故。所以知識分子不灑脫,總是被困住。這跟上屍蟲多有關。人業障重時,出門都是大包小包,家裏也是一大堆物質,衣服,然後儲存著。這就是上屍蟲多的原因。所以凡是太多貴重東西的人,都是上屍蟲多。這些上屍蟲專門吃人的精氣神。現在城市人為什麽活得那麽累,因為上屍蟲在增多,使人拚命地去抓取,然後上屍蟲就把人的元精氣神吃得精光。濁氣就很重了。”

  很多人學道也進去一個悖論,就是越積極,結果私人也越強大。這就是沒有實際的從熄滅貪嗔癡下手,我們講發心度眾生是對的。但沒有熄滅貪嗔癡,福報越大,苦惱就越多。而且會誤導學道的人,也徒增他們的貪嗔癡。現在環境的破壞,向大自然拚命索取,都跟我們過多的相關。所以目前應該在減少上去努力,人心清淨,就自然得安寧。這才是功德。

  天歌說“可是都說積德,可是積累陰德難,我現在大多講陰德,不講功德。現在功德二字被誤解嚴重,導致很多人麻木浪費以為是功德。比如點燈點千萬個,以為是功德。或者一方麵在索取百姓的血汗,破壞環境,然後用獲取的錢拿來蓋個道觀、寺廟,然後以為是功德。或者迷戀度鬼,天天拿食物給鬼吃,與鬼為夥伴,以為是功德。所以我講陰德,陰德有兩個特征,第一陰德是主要以度人為主,教化他人人心向善,莫欺百姓。相對於度鬼,度畜生,人能度人陰德最大。救人一命,度壞人為善人,善人再去度人,如此循環,才是好事。”

  孟昶笑道“道教講累劫修布施,講修仙也要三千陰功。這些陰德是不損害眾生,同時能善導眾生,這才有福報。所以修道之心,先要正心誠意,不管是布施,還是其它功德善事,都要心正。以辛苦而來的一百元來建道觀、寺廟,功德大過賭博,乃至欺騙而來的一萬元。辛苦而來的一百元看是小,但沒有惱怒損害到人,乃至動物,乃至破壞山河大地。所以功德大。”

  小蘭說“若一萬元是殺生,賭博,乃至侵犯百姓利益而來,則沒有陰德也,陰德存於心。陰德也是來自度化老百姓,讓人民心淳樸,斷惡修善,這才有陰德。不是說神仙貪求凡夫建個廟宇給住。切莫誤會陰德之意。所以林則徐說,妄取錢財,布施無益。意思是既然有布施之心,又何苦去妄取錢財呢。寧願少布施,也不要妄取。那才是陰德。”

  天歌心想,難怪說陰德難得,原來都是不經意間的德行,現在的社會,又有幾人經受的住這樣的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