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壺中自有日月天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0      字數:2346
  天歌被發芽的種子頂了老高坐在半空中,就聽那怪鳥兒大笑不止。

  這時候突然天歌屁股下麵,發芽的種子又扯出來許多藤啊。這藤就像是長了手長了腳,使勁往旁邊伸出,許多枝條條。

  天歌心想這是個什麽東西呀?難不到自己種了一棵葡萄嗎?可是葡萄的種子也不是像那個樣子呀,再長再長這種子一發芽就長了3樓層樓高,又扯了這許多的疼,這也不像一個正常的,種子發芽的過程啊。

  可是天歌心想,這畢竟是在天庭,奇怪的東西多的去了,哪裏能說到幾米了?這種子長了三層樓高他不扯藤也不可能了。

  可是長成這樣自己下不去,這可怎麽辦呀,不過天歌心想,既然扯了這麽多藤,等一下自己順著藤趴下去不就可以了,這可把天歌高興壞了!心想自己可真聰明,再讓那傻鳥,再笑了下去,自己下去就把他,揍一頓。

  剛剛想著接下來種子發的藤,長出幾個平方?一個房子那麽一間屋子那麽大的樣子,就像一顆種子的威力,可真大,一個房子都被它占滿了,不知道要結出什麽樣的果子來呢?

  天給歌真好奇,隻見這藤上,慢慢的就出許多葉子來。這葉子長得有點像黃瓜葉子,又有點像葫蘆葉子,當然天歌又沒有見過葫蘆葉子,隻是見過黃瓜葉子,所以她就這樣想著,不過心裏心想這種子莫非是一棵葫蘆種子,不然的話那種子都長得有點像葫蘆籽。

  天歌便順著那藤往下爬,等她爬到地上的時候爬到中間一半的路上的時候,發現這藤上開了無數的小白花。

  這種子生命力可真頑強,不會回來的功夫從發芽都開花了,莫非自己爬上去它果子就結成了?

  不過還真是被天歌想到了,猜對了,等天歌爬到地上的時候,那些小花是接了無數的小葫蘆,這些小葫蘆長得好可愛呀,就像那八仙過海裏拿的那種上下八字形的葫蘆,兩個圓套成一個葫蘆的金剛葫蘆娃的那種。

  天歌心想,莫非這葫蘆裏還能長出來一個葫蘆娃。這可把天歌心疼死了,這天庭中的東西誰能說得出,去哪兒?有可能就蹦出個葫蘆娃來,這也是很有可能的,但是事到如今的葫蘆已經結成了,等一會不到天亮葫蘆就可以長大了蹦出來葫蘆娃了。

  可是並沒有事情,並沒有像天歌想的那樣簡單,葫蘆,長的挺慢的!

  這時候天歌發現那三頭鳥還沒有走,還在這裏守著“你這傻鳥怎麽還沒走?種子居然都被你長大了,你也吃不了了,你還不走,等到這裏難道還想吃小葫蘆娃嗎?”

  那三頭鳥笑道“哈哈哈哈,這壺小葫蘆馬上要成熟了,等它成熟了之後,咕嚕裏又有種子了,我搶一個就走了,再吃種子也不遲啊。”

  天歌倒也不管這三頭鳥到底要不要偷自己的葫蘆了,畢竟這藤上結了無數的看小葫蘆,一眼也看不出來有幾個,天歌此時的想法都是放到三頭鳥,到底為什麽要吃葫蘆籽的這件事情。

  天歌說“這葫蘆籽到底有什麽好的?你為什麽要等到這裏?非要吃這胡子?”

  三頭鳥說“哈哈哈哈,壺中自有日月天為何古代道士喜歡隨身帶著葫蘆?”三頭鳥反問天歌。

  天歌說“不知道,你知道嗎?跟你偷吃種子有關?”

  三頭鳥說“這葫蘆可是寶貝啊……”

  《太霄琅書經》稱“人行大道,號為道士。身心順理,唯道是從,從道為事,故稱道士。”

  道士作為道教文化的傳播者,在度己度人的同時也在傳播著傳統的中華文化。在現代社會的今天,道士們依然是身著青衣道袍,簡單樸素。從古至今道士們都喜歡隨身攜帶一些物品,本期就為大家介紹其中的一種——葫蘆,聊一聊葫蘆與道教的不解之緣。

  葫蘆在古代又被稱為“匏”,根據《說文解字》的解釋,匏“從包從誇,聲包,取其可包藏物也。”葫蘆被人們當成一種儲藏物品的器皿。葫蘆的諧音為“福祿”,其植物的根莖又叫蔓帶,諧音為“萬代”,合在一起就是“福祿萬代”,是吉祥的寓意。因此,葫蘆一直受到古人的喜愛。

  葫蘆是如何跟道教有關聯的呢?這要從一個神話故事說起,根據晉代道教名家所著的《神仙傳》記載,據傳說在汝南有一位名叫費長房的城管,他注意到有一位叫壺公的老翁,行跡十分可疑。每天這位壺公都會帶著一個葫蘆來市場賣藥,他賣的藥非常神奇,病人吃完就可以痊愈。壺公樂善好施,將所得到的錢財大部分都分給饑寒的窮人,自己隻留少許。每天日落之時,壺公會跳進葫蘆,消失不見。這讓費長房大為驚奇,而且隻有他一人能看到壺公消失,費長房覺得這是仙緣,想拜他為師。費長房每天殷勤伺候壺公,壺公被他誠心打動,告訴他等三更之時找他,並讓費長房跟他一起跳入壺中。二人進入壺中才發現,原來小小的葫蘆之內大有天地,隻見一片仙宮世界,瓊樓玉宇,簡直就是洞天福地。

  另外在《拾遺記》中,更是將道教神話傳說中的仙境描述為“壺天”,據說在大海中有三座仙山,第一個叫方壺即方丈;第二個叫蓬壺即蓬萊;第三個叫瀛壺即瀛洲。這三座神山也被稱為“三壺”,道教的仙境被寓意為“壺中日月”

  這在很多的古代詩詞中都有描述,壺中日月成為很多文人墨客詩中的名句。道教徒李白寫有“何當脫屣謝時去,壺中自有日月天”;“壺中日月存心近,島外煙霞入夢清”等關於葫蘆與道教的淵源。白居易寫有“誰知市南地,轉作壺中天”。元稹的“壺中天地乾坤外,夢裏身名旦暮間。”等等諸多讚美葫蘆的詩句。

  道教的很多神仙及道士都以隨身攜帶著葫蘆的形象出現。藥王孫思邈不但是道教敕封的一位藥王,同時也是民間百姓崇敬的醫者。不管是上山采藥還是濟世救人,孫思邈總會隨身帶著葫蘆,因此人們也把孫思邈治病救人譽為懸壺濟世;西遊記中太上老君煉製的九轉金丹就是用葫蘆裝著的;八仙之一的鐵拐李也總是腰裏別著一個大葫蘆,葫蘆裏既存著美酒,又有救人的仙丹妙藥;南極仙翁也是隨身攜帶的也是葫蘆,葫蘆不但裝著靈丹妙藥,也是一種長壽的象征。

  道教認為葫蘆能吸收天地間包括煞氣在內所有的氣。所以葫蘆也有驅邪避禍之效,不但能作為道教的一種法器,同時也可以掛在房中作為風水擺件,寓意福祿雙全,吉祥如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