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駿馬城
作者:夢盡別離      更新:2020-05-18 10:53      字數:3568
  三日後,秋初,草長鶯飛,皓日當空,再回首時,趙國已經在茫茫山嶺的後頭。

  家鄉已是風中影,幾盞殘杯夢猶醒。

  湖州商幫一路西行,終於穿過邊境來到燕國,停在了這條商路的第一站,燕國西境駿馬城。

  顧名思義,此城產馬,不過不是驍勇的戰馬,而是又笨又重的馱馬,多用於商隊和物資運送。

  湖州商隊進城以後,也是統一住在了商行,按照隊伍規模,一晚上要交100兩銀子,不過好處除了保管財務和住店,還可以在商行裏開設臨時的鋪子,合法合規的售賣貨物。

  按照老胡多年來的經驗,這駿馬城周邊都是草地,人民也大多以放牧為生,所以衣物普遍都是毛皮為主。

  毛皮製的衣服,在春冬兩季天氣寒冷的非常適合保暖,但到夏秋兩季天氣悶熱的時候,毛皮衣服由於其不透氣性,很容易捂出痱子。

  因此,老胡在駿馬城販賣的貨物就是宣威城當地的織錦,這種織錦不僅做工精細,而且還具有冬暖夏涼的優點,非常的舒適,尤其適合在夏秋兩季穿著。

  按照老胡的估計,這次在駿馬城都能賣出的織錦大約能賺一千兩銀子,不過,這一千兩的銀子裏還需要拿出三百兩上稅,交給駿馬城商行。

  這是都是明明白白寫在燕趙經商規矩上的東西,沒有任何一位商人敢跨線。

  商隊到達的當天,老胡就已經組織人手拉開了場子,擺上了上百匹織錦,以及合適雜貨,糖果之類的特產……本來還應該有幹果,但眾所周知,因為某些原因,導致現在幹果嚴重供應不足。

  安排了這些事物後,老胡本想去叫一下少爺,看看這位很有能耐的少爺有什麽想法,但才剛走出了幾步遠,就看到趙驚雲走了出來。

  顧慈急匆匆的道:“老胡,我和牛兄去城裏逛逛,”

  老胡拱拱手道:“少爺,城裏最好玩的地方在瓦舍,那裏有唱皮影的和談小曲的,酒水也很不錯。”

  顧慈咧嘴一笑道:“倒還是個好去處,牛兄向來對這些小曲什麽的感興趣……商隊就勞煩老胡你多照看一下了。”

  “少爺這是哪裏話,照看商隊本來就是我的分內之事。”老胡信誓旦旦的說道。

  顧慈辭別了老胡,領著牛壯實匯入了人群中。

  老胡笑了笑,心想:“這驚雲少爺到底是少年心性,恐怕這一路上憋壞了,正好,瓦舍那地方聽完小曲再喚個女子,屬實愜意的很。”

  一念至此,他更加賣力的指揮了起來,爭取在天黑之前幹完,好去瓦舍和少爺匯合。

  顧慈和牛壯實往瓦舍走去,本來他是不想來的,但實在是不知道去哪裏才好,就隻能選擇這種起碼有方位的地方。

  瓦舍距離商行也就隻有兩條街左右,離得挺遠就可以看見一座大院,裏邊人山人海,搭起了各式各樣的棚子,走的近了,還可以聽見有吱吱呀呀的戲曲聲傳來。

  顧慈和牛壯實聽了會戲曲,附庸了一小下高雅,然後就轉身離開了這裏,在城裏隨意的逛著,往平民百姓最多的地方。

  這是因為顧慈在聽曲的過程中發現,去瓦舍裏的都是一些文人雅士或者有錢的主,根本就沒有普通的百姓,所以,他才腦中一亮,決定出來看看。

  一路走過去,發現這駿馬城的人皆都是像老胡說的那樣,在這天氣悶熱的秋季捂著厚重的皮衣,額頭和眉宇間全都是汗水。

  不過奇怪的是,明明穿著厚重的皮衣,卻沒有一個人願意將袖子割斷做成短袖或者背心,顧慈為此還特意的去詢問了一下,對方給出的答案很簡單:

  “如果將皮衣割短,那麽這件皮衣就隻能夏秋穿,如果不割短的話呢,那麽一年四季都可以穿這件皮衣。”

  顧慈點點頭,道了聲謝。

  除了這件事情,他還發現老胡的織錦其實並不受歡迎,隻有一些有閑錢的富裕人家會去買,餘下的老百姓紛紛認為買織錦實在是過於浪費,如何熱的厲害,他們完全可以赤膊著上身。

  再者說,織錦這種東西精貴的很,若是穿去放牧,不消幾天就會扯碎,根本就毛皮來得實在,

  地域的風俗和文化導致織錦這種在宣威城大放異彩的東西,到這裏還不如一卷開腚紙,因為實在是沒用,味如雞肋。

  “老胡的方法沒錯,就是沒提前做好市場調研,估計他的了解對象都是瓦舍和商行裏的人,對於這駿馬城了解過於片麵……”

  在平民百姓中走了一圈,更加堅定了顧慈的想法,這些人當中確實沒有人穿織錦。

  走了小半天的時間,顧慈和牛壯實吃了碗當地的寬粉,辛辣的口感配上濃鬱的醋味,讓人感覺口齒生津,流連忘返。

  吃過飯後,顧慈在回商行的途中去了趟當地最大的裁縫鋪,問了嘴毛皮的價格自以及當地粗麻布的價格。

  毛皮比較貴,整件下來要好幾兩銀子,而且還分為不同的檔次。

  而粗麻布就很便宜了,十個銅板能買一捆,這種東西通常都是用來鋪房頂或者當擦腳布,非常的廉價,來自於麻草擠壓編織而成。

  顧慈身上還有五千兩銀子,他先花了五百兩買了整整兩輛馬車的粗麻布,然後坐在馬車上趕回了商行。

  回到商行,老胡還在招呼著客人,餘光看見顧慈買了兩車粗麻布回來,當時臉色一變,覺得少爺興許是讓人騙了。

  當下,老胡也顧不得尊卑,小跑過去,嚷嚷道:“退貨退貨。”

  “退貨?”

  送貨過來的車夫一臉為難的看著顧慈:“老爺,我們這裏東西買完概不退款。”

  一聽這話,老胡當即就吹逼瞪眼道:“什麽不能退,別欺負我們外鄉人,我們可是交錢進的城,要是不給我們退,回到趙國以後定當稟報上去,看看王法管不管!”

  老胡行走江湖多年,深刻明白現在這種情況下,扯虎皮拉大旗是最好的手段,別管對麵怎麽想,先一頂帽子扣下去,保管他害怕。

  車夫聞言也有些慫了,求救似的看向一旁道:“老爺……這事你說說吧,貨是你買的。”

  顧慈點點頭,笑道:“貨是我買的,自然沒有退的道理,老胡你也不用擔心,我隻是突然想到了一條賺錢的買賣,這不,先買點東西回來試驗一下。”

  “兩車破布能有什麽好買賣。”

  老胡在心裏嘀咕了一句,不過表麵上還是不動聲色的道:“行,我叫人過來搬進去。”

  顧慈點點頭,跳下馬車走進了商隊租住的大院裏。

  兩車粗麻布很快就搬完了,在院裏磊了足足有三米高,看的老胡連連歎氣。

  顧慈看了眼他,沒說話,而是將大院裏所有的閑人都叫了過來。

  “今天少爺教你們做衣服,好好看,好好學,誰做的最快,我就獎勵誰二十兩銀子。”顧慈笑道。

  “少爺說的可當真?”有人不信的問道。

  “當然當真。”

  顧慈拿起剪子,提高了聲音說道:“都看好了。”

  隻見他手腕靈活的抖動,剪下了兩塊方布,接著將兩塊方布縫製到了一起,剪出可以伸出胳膊和腦袋的窟窿,做成了前世特別流行的背心。

  這就是他出門一天的結果。

  經過了調查,顧慈發現駿馬城的人根本就沒有背心這一概念,一來是毛皮昂貴,沒有人會舍得將毛皮剪成背心,因為那樣的話,毛皮的使用價值就從一年四季,變成了一年兩季,顯然是虧的。

  並且,也沒有人會想到用粗麻布坐成衣服,這裏邊原因很大的程度上,是因為當地人根本就沒意識到粗麻布可以做衣服,多年來的思想觀念根深蒂固。

  所以,這就給了顧慈一個可乘之機;你們不做,我做!粗麻布用來當正衣確實上不了台麵,但用來當居家背心,或者幹農活的時候穿著,還是很不錯的。

  再者說,背心這種東西的製作工藝非常簡單,顧慈第一次嚐試就做成了,更何況其他人了。

  這群閑人早就摩拳擦掌,等到顧慈演示一遍後,就都紛紛抄起剪子製作起麻布背心。

  二十兩銀子對於顧慈來說也就一個數字,但對於這群漢子來講那可是幾個月的工資……

  這麽說起來,顧慈給那七名娘子軍的工資確實不低。

  老胡在一旁看到這一幕,眉頭不由的緊皺起來,似乎是想到了什麽。

  啪!

  顧慈一拍他的肩膀,將這位精明世俗的商人拉回到現實中。

  “少爺,這種衣物我見過,沿海那邊的人經常這麽穿,不過那也為了下海捕魚。”老胡輕聲道。

  “這種衣物叫背心。”

  顧慈提醒了一句,接著道:“背心透氣且散熱,最是適合在悶熱的夏秋兩季穿著,最主要是價格足夠便宜,百姓們也都買得起。”

  老胡神色有些擔心:“要是沒有人買這背心呢?再說了,即使有人買,一件背心也賣不了幾個錢。”

  顧慈笑了起來:“沒有人買,那就當我趙驚雲給這駿馬城的百姓送了一份大禮。”

  老胡皺眉道:“不掙錢了?”

  “掙名聲。”

  顧慈輕聲道:“做完以後,讓人在背心的一角寫下‘湖州商幫’這四個字。”

  “那有啥用?”老胡愣住了。

  “到時候你就知道了。”顧慈聳聳肩道。

  ……

  時間很快就到了第二天,足足有五米高的粗麻布有一半都做成了背心,老胡正領著人在背心的一角寫下‘湖州商幫’四個字。

  “寫好字的做了多少件。”顧慈走過來問道。

  “一百八十件。”老胡簡短的回道。

  “很好。”

  顧慈笑了笑,吩咐道:“將這一百八十件背心全部都送給駿馬城裏的百姓,記住,是百姓,不是那些有閑錢的富裕人家。”

  “這……這……好吧。”

  老胡哀歎了一聲,還沒等賺錢呢,就要白送出去,這就是少爺的做的買賣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