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精彩的音樂演出
作者:公子聽雲      更新:2020-07-11 12:02      字數:2343
  走入和平電影院之後,薑聽雲在門廳的位置就感受到了這家電影院服務的專業性和細節上的精細度。

  在門廳位置不但有賣飲料、零食等的雜貨鋪,還有賣各種電影海報和紀念品的商店,甚至設立了一間很大的專門存放衣物的地方。

  和一般的寄存處不同,和平電影院的寄存處大約占了大約一百平米的麵積。

  特別是為了方便冬天來看電影或者聽音樂會的客人進入暖氣充足的房間後能夠更好觀影,據寄存處購置了大量的獨立衣櫃。存放衣服的客人可以拿到衣櫃編號的收條,在離開的時候取走衣服。

  對於行李箱等大件物品,寄存處也設置了單獨的區域。幾位拿著行李箱的客人將箱子交給寄存處後,行李箱被掛上了一個標牌。客人也收到同樣編號的標牌作為演出結束後領取的憑證。這種服務讓很多客人倍感親切。

  進入演出的大廳之後,薑聽雲再次被裏麵的布置吸引了。

  難怪很多重量級的演出放著天津的各大專業劇院不去也要放到一家電影院,這裏的環境真的是比其他專業的劇院好上很多。

  歐式羅馬柱和古典主義石雕的大量使用,讓音樂廳整體看上去十分大氣;頂部微微的弧度能夠使聲音更好地聚攏到觀眾席;所有座椅也都采用和沙發同樣的材料和高檔的呢絨麵料,使人坐上去異常舒適。

  李如萱和薑聽雲的位置是十六排二十座,處於音樂廳最中間的位置。

  坐好之後,李如萱指著二樓的一排貴賓單間說道:“那些都是給外行人的。這家音樂廳第十五到十七排的位置才是最難搞的。怎麽樣咱有麵子吧”

  薑聽雲道:“有麵子,有麵子。如果上麵的那些作為算貴賓席的話,咱就是貴賓中最貴的唄。”

  李如萱道:“知道就行,好好聽音樂會吧。”

  離演唱會開始還有八分鍾的時候,薑聽雲看到南開大學合唱團的幾個人也進入了表演廳。他們進來後坐到了第二十排靠邊上的位置。其中還有薑聽雲的班長文若鳳同學。

  在馬上要開場的時候,薑聽雲看到另一個熟人也走了進來,正是自己的室友楊建勳。

  上次帝國會所的事情出了之後,楊建勳去算了一卦,算卦說是當時的女伴梁曉培克自己,那天梁上的燈掉下來就是個征兆,而且培這個字的發音對做生意的人極其不利呀。

  於是楊建勳趕緊找了理由和梁曉培分了手,又在音樂學院找了一個叫鄧友慧的女朋友。今天和楊建勳一起來聽演唱會的人就是鄧**。

  楊建勳坐到了薑聽雲身後十七排的位置,拍了拍薑聽雲,給他和鄧**互相介紹了一下,然後說道:“你這位置不錯呀,怎麽搞到的票。”

  薑聽雲指了指李如萱道:“是她搞定的,我哪有門口。我看文班長也來了,她也懂音樂”

  楊建勳道:“聽說學校樂隊差個敲鼓的,她以前有廟會的時候敲過紅皮大鼓,就報名去參加了。”

  薑聽雲道:“可是貝多芬的第三交響樂裏麵,除了定音鼓也沒有其他大鼓和小鼓的演出呀”

  楊建勳道:“嗨,估計學校也就是仗著張伯苓校長的麵子分了幾張票,她那虎背狼腰的,沒人敢和她爭唄。她一瞪眼,你不害怕呀”

  薑聽雲道:“那倒是真的。”

  演出馬上就開始了,鄧**提醒他們兩個人保持安靜,然後薑聽雲就扭過頭等待演出的正式開始了。

  在等待的時候薑聽雲有些擔心李如萱會向蘇斯洛那樣突然握住自己的手,現在他真的不希望和李如萱發生什麽事情,何況還有墨紀拉就在旁邊。

  好在李如萱對音樂會十分感興趣,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舞台上,雙手放到自己的腿上,並沒有其他的舉動。

  今天表演的第一部分是由管樂和弦樂表演者為主的貝多芬第三交響曲。

  這部又名英雄交響曲的作品分為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樂章是降e大調,34拍子,屬於輕快明朗的節奏。這部分樂章與大部分傳統交響樂不同的是,開頭沒有使用緩緩而進的方式,而是由兩個十分雄壯的齊奏接和弦大提琴演奏打開整部交響曲的序幕。激昂快進的音樂在第一樂章就讓所有人有一種熱血沸騰的額感覺。

  第二部分樂章使用了c小調和24這種緩慢的拍子,節奏也從激進的咆哮聲轉為悲慟的惋惜聲。這部分的曲調在十分肅然的莊重中帶有極度深沉的哀傷,以至於後世的大詩人羅曼羅蘭稱之為“全人類抬著英雄的棺柩”。

  第三部分樂章又回到了降e大調,34拍子,節奏重新變得輕快,曲調也活潑起來。

  第四部分樂章使用了降e大調,24拍子。最後的終曲采用了極不尋常的奏鳴、回旋和變奏相結合的形式。從如從廣闊草原風馳電掣地馳騁開始,然後是仿佛英雄陷入了沉思一般的舒緩平靜的曲調,最後是一段宛如英雄王者歸來一樣的壯麗**。

  今天的第一首曲目結束之後,所有在場人的心情久久無法恢複平靜,都還沉浸在一場由英雄們主導的史詩戰爭之中。由此是德國演奏家法比安先生的大提琴演奏,更是數次將演出推向了**。

  人們在稍事休息之後,很快進入了今天的第二個節目,華夏著名鋼琴演奏家李遠洲的個人鋼琴獨奏。

  李遠洲今天要演奏的曲目是貝多芬先生創作的第十四鋼琴奏鳴曲。如果說第十四鋼琴奏鳴曲這個名字很陌生的話,那麽月光曲這個名字恐怕很多人就耳熟能詳得多了。

  月光曲這個名字由來據說是因為德國詩人路德維希雷爾施塔布曾用“如在瑞士琉森湖那月光閃耀的湖麵上一隻搖蕩的小舟一樣”來形容這首奏鳴曲的第一章。

  李遠洲從入場開始,到落座演奏都極富大師的風範。隨後的演奏也對得起他華夏第一音樂天才的名號。

  整部奏鳴曲從第一章對柔情中帶著悲傷、明快中潛藏陰暗的那種複雜、深切而憂鬱的感情描寫開始,到第二章似乎是一段短暫溫存樣的日子描寫作為銜接,到第三章對熱烈的感情、堅強的意誌等內心活動的強烈表達,李遠洲都進行了完美的詮釋。

  當時間停留在月光曲結束前五分鍾的時候,十二月十六日的夜晚仍然是一個美好的夜晚,但是似乎總是有人對美好這件事情並不感冒。

  就在李遠洲演奏的歌曲進入最後**的時候,在音樂廳的上方位置突然傳來了一聲巨大的爆炸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