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南征北戰、東討西伐的華夏
作者:公羊卿      更新:2020-06-10 13:36      字數:2281
  朱瞻基略做思索,隨後問道:“如柏兄是不看好此次分封蒙古瓦剌諸王?”

  李如柏點點頭道:“草原人不看重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相比王爵,他們更看重的是跟隨封王一同賞賜下去的封賞。”

  “憑借那些封賞就想換來和平甚至是他們的忠誠,這就有些太可笑了。我敢斷言,陛下他此舉也隻是緩兵之計,隻是在韃靼和瓦剌中間拉一個打一個,等到時機成熟,沒準就要舉兵一舉而下,徹底滅了韃靼和瓦剌兩族,以絕後患!”

  朱瞻基眼睛一亮,按照自己對自家爺爺的了解,沒準他老人家還真能幹出這種事情出來。

  不過草原那麽大,想要徹底滅了韃靼和瓦剌可不容易,打不過跑還是很簡單的。

  於是就疑惑道:“如柏兄,那些草原上的蠻子可不好對付,而且漢人天生文弱,同等人數之下很難打贏那些蠻子,再者現在朝野上下都主張求和,認為不宜再開戰端……”

  對於朱瞻基的疑問,李如柏嗤笑了一聲,搖了搖頭,端起水杯喝了一口水,這才緩緩的道:“我華夏一族建立以來,用南征北戰、東討西伐這兩個詞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從夏朝開始,國土麵積兩億一千萬頃……”

  朱瞻基心中默默按照李如柏教授的數學和現在的單位換算了下,哦……,兩萬萬又一千萬頃……然後心中默默的吐槽了李如柏幾句,萬萬不挺好的,搞得自己現在聽到和計數相關的都要習慣性的換算一遍……

  李如柏自然不知道朱瞻基心中正在吐槽自己,繼續道:“到了商朝,國土麵積三億兩千萬頃,周朝,三億四千萬頃,到了秦朝,始皇帝一統天下,國土麵積四億六千萬頃……”

  接著李如柏帶著濃濃的自豪之情說道:“及至漢朝,兩漢最鼎盛時代,國土麵積達十億四千萬頃。”

  朱瞻基有些吃驚……

  李如柏沒有理會他,隻是自顧自的說道:“漢之後,三國割據,國土麵積共計九億三千萬頃,到了西晉,國土麵積縮減到了五億四千五百萬……”

  接著李如柏沉默了一會兒,穩定了情緒之後繼續道:“東晉時期,五胡亂華,東晉偏安一隅,國土麵積僅剩兩億八千萬。”

  搖了搖頭,李如柏又道:“南北朝時期,國土麵積合計約九億三千五百萬頃,自隋朝再次一統天下之後,國土麵積八億四千萬頃。”

  “唐朝,鼎盛時期,國土麵積高達十二億四千萬頃!”

  說到這裏,李如柏有些手舞足蹈,要是不明所以的人看了著實會有些好笑。

  朱瞻基也點點頭:“強漢盛唐,所言不虛”

  李如柏笑了笑接著道:“宋朝,重文輕武,鼎盛時期的國土麵積也不過四億六千萬頃,自宋朝開始,漢人開始變得保守起來……”

  “再到前朝,蒙元時期,國土麵積三十三億兩千五百萬頃……疆土之大,可謂前無古人。”

  蒙元的國土麵積很大很大,直到現在,北元餘孽韃靼還掌控著不少蒙元的國土,這點身為皇長孫的朱瞻基非常清楚。

  李如柏並沒有多提及蒙元,直接說到了當朝:“到了我大明,當今陛下收複交趾,再加上奴兒幹衛,國土麵積已然到了十億三千萬頃左右。”

  朱瞻基點了點頭,對這個數字表示了認同。

  李如柏頓了頓道:“從夏朝至今,華夏的國土麵積大概是一開始的五倍左右。並且在過往有明確史書記載的三千餘年間,我華夏一族有兩千六百餘年都能完全壓製周邊所有民族……”

  李如柏在“所有”這個詞上特意加重了語氣,隨後自豪的道:“遊牧民族可能是個勁敵,但是古往今來有多少?犬戎,匈奴,回鶻等等等等少說十幾個,他們呢?基本已經被滅族或者同化,不要說漢朝擴地千裏,殺盡蠻夷。就連溫文儒雅的唐朝都可以為了一個大不敬這麽虛幻的理由動輒就滅國。漢族從來不是什麽軟弱的民族,他向來並且習慣於做世界之王!”

  “在過去的五千年中,我漢族至少已經做了四千年的王者!瞻基,這樣的王者並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麽仁慈、軟弱和無能。韃靼和瓦剌,隻不過是又一個勁敵而已。”

  朱瞻基握緊了拳頭,臉色潮紅,被李如柏的一番話鼓動的有些熱血沸騰,隻覺身上豪情萬丈,頗有些此生不悔入華夏之感。

  李如柏看了一眼滿臉漲紅的朱瞻基道:“朝中大部分叫囂著求和的,都是些目光短淺、貪圖安逸之輩,你且看看你爺爺器重的那些重臣們,有幾個整日叫囂著要求和的?”

  朱瞻基想了想,搖了搖頭道:“夏元吉、金忠他們,從來沒有過和談的想法。”

  接著又想了想道:“如柏兄方才所說的一番話,意思是說韃靼和瓦剌不足為懼嗎?”

  李如柏擺了擺手道:“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是,韃靼和瓦剌目前實力不弱。除非舉國之戰,否則短期之內消滅不了韃靼和瓦剌。因此我們要在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這話有些籠統,朱瞻基有些摸不著頭腦,疑惑的道:“如柏兄,這兩句話,又是藐視,又是重視,這個要怎麽理解?”

  “在戰略上藐視敵人,才能敢於和敵人戰鬥;才能保持旺盛的鬥誌,百折不撓,一往直前;才能在暫時處於困難的條件下,不被敵人外強中幹的現象所迷惑,不至過高估計敵人而悲觀自棄、停頓不前;將士們才能勇於出站,不至於未戰先怯。”

  “戰術上重視敵人,是大軍戰無不勝的保證。隻有在戰術上重視敵人,才能不至於過低的估計敵人的實力而產生麻痹輕敵思想;才能在每一場具體的戰鬥中,采取謹慎的態度,並講究戰爭的藝術;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至於魯莽蠻幹,畢其功於一役。”

  朱瞻基恍然大悟:“這是不是就像是獅子搏兔,亦用全力?獅子可以在實力上藐視兔子,但是在獵殺兔子時,也要拚盡全力,不然一不留神就會前功盡棄。”

  李如柏點了點頭:“沒錯,不過韃靼和瓦剌可不是兔子,他們是狼,喂不熟的白眼狼!”

  隨即朱瞻基又想到了的問題:“可是如柏兄,以我大明目前的情況,如何能解決這兩隻白眼狼?”

  書友群:1095903121,可以進群扯扯淡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