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誰的......大明?
作者:公羊卿      更新:2020-05-16 14:49      字數:2311
  李如柏坐在書房中看著朱瞻基和李遠的來信,思考著應該要怎麽給他們回信。

  梁火在一旁呆坐著,閑的有些無聊的他正在盯著打瞌睡的趙虎,每次在他以為趙虎的下巴要磕到桌子上的時候,那小腦袋就好像有先知似的猛地抬了起來,讓梁火覺得甚是有趣。

  朱瞻基在信中大概的跟李如柏講了下他是怎麽把鏡子賣給他的那位表叔,也就是定國公徐景昌的。

  這中間的過程很簡單,朱瞻基那天抱著鏡子就去了徐景昌家,然後讓那位定國公夫人瞧了一眼,順口說了一句此物目前隻此一件。

  朱瞻基的話定國公夫人自然是相信的。

  於是那位定國公徐景昌就顛顛的拿出了八千兩銀子把那麵小鏡子買了下來,還是現銀!

  這讓朱瞻基這個大明帝國未來的繼承人對自己的這個表叔家所擁有財富的數量之巨很是震撼。

  朱瞻基可是知道大明如今一年的賦稅是多少的。

  就拿去年來說,大明在田地上收的賦稅一共三千二百萬石糧食,全部按照一兩銀子四石糧食的價格計算,折合銀子才八百萬兩。

  而自己這個表叔,為了給自家夫人買上一個小鏡子,隨隨便便就花了大明一年的賦稅將近八百分之一的銀子。

  現任的戶部尚書夏元吉為了能夠少花一兩國庫裏的銀子,甚至敢和自己的爺爺當麵跳腳互懟,每每懟的自己爺爺啞口無言。

  平心而論,這位表叔真真比皇家、比大明奢侈多了。

  而像定國公這樣的權貴大明究竟還有多少?

  朱瞻基在信中有些疑惑的請教李如柏,他想知道那些權貴們的這些錢都是從哪裏來的?

  李如柏自然是知道這些錢是怎麽來的了,像自家這樣普通的舉人之家都不停的有人主動來投獻田地,更遑論定國公這種豪門大戶了,普通人想去投獻沒有門路估計八成都不收的,而且別忘了這些特權階級他們去行商也是不收稅的。

  如此一來財富的積累自然如同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而這雪,原本都該是大明這個國家的。

  然後朱瞻基又說了一件讓李如柏很是蛋疼的事情:

  原本隻是他們倆合夥的香皂生意,現在合夥人中多了一個叫名字叫做朱棣的人,也就是說他們從此和大明帝國的現任掌舵人——當今的皇帝陛下搭上夥了。

  而且這個朱棣還是現在香皂作坊最大的股東,一張口就要了朱瞻基和李如柏各一半的份子。

  這是大明唯一一個敢明目張膽的巧取豪奪而且還沒有人敢去管的主。

  所以李如柏想去找人做主都找不到。

  李如柏當下有些淡淡的......憂傷。

  而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現在送給宮中的香皂,朱棣他居然也不給錢!

  “乖孫兒啊,這香皂作坊,爺爺我可是一個人占了一半的份子了,也就是說這香皂作坊從此就是爺爺的了,那爺爺我用自己的東西,怎麽還要收錢呢?”

  這是朱棣的原話,也隨著信一字不落的一起來到了李如柏對麵前。

  “他這是,,這是,,這是坑孫兒啊!!!”

  “他們老朱家的人良心簡直壞透了啊!!!”

  “這叫與民爭利!!!老朱他居然下得去手!!!”

  當然了,這話李如柏隻敢在心底說,要不然正在旁邊坐著的梁火估計這次就要立功了:

  大人!有人對當今陛下不敬,在下已經將那人的人頭給割了下來了!

  ......

  民生多艱!李如柏自己現在也算是深有體會了。

  不過還好,朱棣也不是白白的就奪了朱瞻基和李如柏的利,反而派了不少匠戶到了作坊一起參與香皂的生產工作。

  “不僅巧取豪奪,與民爭利,居然還派人來無恥的偷師!”

  李如柏此刻隻覺得後世史書中說的那個英明神武的“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怕不是個假的吧!!!

  “怎的能如此下作。”

  “他們老朱家的人是真真的是無恥之尤!”

  “朱瞻基那小子果然還是不靠譜,要是當時自己在場,哼哼”

  “要是自己在場,恐怕早就跪著、求著老朱把香皂作坊全部給收了吧~~”

  好恨自己啊!真是太沒骨頭了。

  不過那些匠戶的到來還是有好處的。

  朱瞻基在信中說由於豬油實在難以收購,導致香皂作坊的規模一直不能擴大,作坊中的人至少有一半都被李遠滿南/京的撒出去收購豬油去了,最遠的李伍都跑到揚州去了。

  這個倒是出乎了李如柏的預料,原本在他看來,南/京那等富庶之地,豬油這種東西應該非常多才對,隻是沒想到南/京的父老鄉親們居然這麽喜歡吃豬油,李遠讓人一天到晚的守著屠夫居然都買不到豬油。

  後來那些匠戶來了就發現了這個問題,隨後他們就提出了疑問:為什麽不能用其他的油來代替豬油?既然不能開源節流不頂事,那為什麽不能換一種原材料呢?辦法總比困難多。

  朱瞻基信中說那些匠人們陸陸續續的分別試了羊油、芝麻油、黃豆油等等,用不同的比例再添加了些不同的添加物,製造出來的香皂居然各有千秋,用那羊油製作的香皂甚至比用豬油製作的還要好,而且到現在還有些匠人在不停的嚐試一些其他的配方。

  “妙啊!”

  李如柏對古人的智慧實在是佩服無比,這些匠人居然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就想到了多種解決辦法。

  朱瞻基也很是敬佩這些匠人們,但是敬佩之餘也提及到這些匠人的待遇之低,簡直令人發指。

  這些匠人中有一部分屬於是坐班匠人,雖然薪俸頗低,但是也勉強夠一家的溫飽。

  另外還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輪班匠人,不僅輪班期間沒有任何薪俸,而且來回的路費還要自己出,很多匠戶為了湊齊輪班的路費賣田賣地賣房子,把家裏能賣的都給賣了,然後拖家帶口的來到輪班的地方謀生。

  朱瞻基對於這些為了大明的繁榮強盛而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工匠們很是不平、不忿。

  但是他現在所能做的,僅僅隻是給目前在作坊工作的幾十戶匠戶們,按照作坊裏的標準給他們發放對應的工錢。

  而這樣的匠戶在大明還有幾十萬戶。

  朱瞻基有些迷茫,這就是滿朝文武口中的盛世大明?這究竟是誰的盛世?誰的......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