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新時代
作者:沐凝九歌      更新:2021-04-21 09:48      字數:2099
  徐忠傑在並州宣布要對選官製度做出巨大改變的時候,很多人都在嘲笑他。然而,當士族之人看到寒門子弟前往並州的時候,他們已經意識到了,徐忠傑口中的唯才是舉,可以說是一種顛覆現在社會的根本性革新。

  “徐忠傑的華朝,不是當初袁術的仲氏。昔日,袁術的仲氏王朝,殘暴不仁,對待百姓也是沒有任何的憐憫之心的。可是,你們看看現在的徐忠傑,於並州之地,開疆拓土,墾荒種地。雖然那裏苦寒,但是百姓們並沒有怨天尤人,相反卻是非常擁護徐忠傑的。若是如此看來的話,徐忠傑的華朝,可能不像預期的那樣……”

  除了唯才是舉發生的古怪事情以外,天下之人,也是見到了其他奇特的一幕。並州之地,似乎在不斷的發展著,而且變得比之前更好了。

  “華朝皇帝徐言功,能文能武,據說他還會奇幻之術,能夠為農民們提供極好的肥料,讓莊家長得非常好。以至於,一畝地,比之尋常多收幾十擔糧草。若是如此下去的話,並州之地,糧草豐足,絕不是瞎話。”

  “在這裏,寒門子弟成為了官員,他們懂得農民們的苦楚,故而很多政策,都是傾向於農民的。若是以往的那些士族之人為官的話,又怎麽會考慮到那些苦寒之人呢?須知,士族之人才多少人,可是農民呢?”

  一些新興而起的家族,開始了反駁天下士族之人的偏見,顯然他們是擁護著徐忠傑。不過,這一部分家族,也僅僅是在並州之地,才會存在的。畢竟,他們不是士族之人,也不是什麽世家大族,幾乎都是依靠農耕發家的農民。

  此時此刻,天下人已然明白,新的時代要到來了。因為按照徐忠傑這般製定政策的原則,以及發布詔令的內容,天下寒門子弟歸心那是遲早的事情。自古以來,皆是有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這一點,放在徐忠傑身上,也同樣適用。

  世人皆是知曉,所謂士族之人,都是那些能夠傳承官職的家族裏的人。可是剝開了這一層外衣後,他們便是什麽也不是了。最為關鍵的,就是士族之人的數量,非常少。與士族之人相對應的,便是那些普通百姓所在的寒門。當然,他們也有一個稱呼,叫做寒族之人。隻不過,這個稱呼,並不是很經常使用罷了。

  可以這麽說,如今的並州之地,徐忠傑稱帝這件事,並沒有獲得士族之人的支持想,相反卻是遭受到了反對。然而,在並州之地的士族之人,其數量是遠遠不如那些出身寒門的子弟的。換言之,寒門之人支持著徐忠傑,徐忠傑是依靠寒門子弟建立起的華朝。

  最為通俗的理解,那便是老百姓才不會去關心誰當皇帝,他們隻關心誰能夠讓他們吃飽肚子。徐忠傑正是利用了這一點,才收買了整個並州之地的民心。原因很簡單,徐忠傑能夠讓並州之地的百姓們吃上飽飯。

  這一點,自然是得益於徐忠傑所利用化學藥品倉庫的化肥的。事實上,這一件事,早在很多年前,徐忠傑就實行了。隻不過,到了現在,才出現自己想要的結果。

  人們自然是議論著徐忠傑的諸多事情,可是徐忠傑並沒有坐在並州太原郡的宮城裏。與之相反,他來到了終南山。

  在終南山之地,隱居著很多人才,其中就包括徐忠傑當初勸說前來並州的荀彧。

  “徐言功,真沒想到,你的野心竟然這麽大?自立為皇帝,這一件事,難道就不啪天下諸侯,聯合起來攻伐你嗎?”荀彧的草廬之中,徐忠傑與荀彧對坐著,兩人之間的桌案上,擺放著茶水,“大漢天下,就被你毀壞到這種地步,難道還不夠嗎?”

  時至今日,荀彧仍舊是心懷大漢王朝。荀彧也是士族之人,顯然,他對徐忠傑稱帝一事,是持有反對意見的。然而,徐忠傑在並州之地所做的一切又是有所耳聞,且荀彧來到並州隱居以後,更是聽說了徐忠傑是如何對待並州百姓的,這一切,皆是讓他原本堅持的信念有所動搖了。故而,荀彧雖然表現出不支持的表情,但仍舊能夠與徐忠傑和顏悅色的討論問題。

  “時代在發生變化,昔日士族階層,在我看來,已經走到了陌路,這也就是為什麽董卓篡逆以來,大漢王朝江河日下,直至今日名存實亡了。以至於,我在並州自立華朝,天下士族之人口中喊著要討伐我,卻並沒有實際行動。我想,這其中的真實原因,足下比我更清楚吧?”

  徐忠傑這一番話剛說罷,荀彧便是陷入了沉思。放眼整個天下,自從黃巾起義以來,天下大變,大漢王朝也早已名存實亡了。換言之,在這麽多的豪強軍閥之下,大漢王朝想要恢複到往日的繁華,那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這之中最大的問題,恐怕就在於,眼下的大漢王朝,僅僅是一些有著擁護漢王朝的士族之人在支持著。可是那些背後的寒門子弟呢?這一切,都不好說。

  “我在並州之地做了很多事情,相信足下已經了解了。”徐忠傑的臉色滿是些許的期待,“這是一個新時代,不同於大漢王朝的新時代。不知道荀大人有沒有意願,幫助我開疆拓土,結束這天下分裂的景象!”

  對於徐忠傑的所作所為,荀彧怎能不知曉?此時此刻,徐忠傑提了這麽個問題,讓荀彧不由得陷入沉思。他是一個士族之人,自然希望天下結束分裂,走向統一。可是,士族之人的習慣,讓他認為徐忠傑不過是篡國之賊,自立為帝的亂臣賊子的形象,在荀彧的心中,也早已烙下了。

  “有些事情可以改變,而有些事情不可能改變了。分分合合,天下一統,才是正道!”

  徐忠傑見著荀彧沉思,便是再次開了口,他很需要荀彧來協助自己,畢竟這個人在治理內政方麵上,很有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