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大宴銅雀台
作者:沐凝九歌      更新:2021-04-21 09:48      字數:2130
  望著曹丕有些慌張的神色,徐忠傑突然有了想法,他便是道:“或許是,或許不是,但公子身為長兄,若是文采不及幾位弟弟,那豈不是很丟臉嗎?”

  “多謝先生提醒了,在下明白了!”徐忠傑說罷,曹丕便是拱手施禮,仿若是他已經聽明白徐忠傑的話了。其實,徐忠傑的言下之意,並沒有什麽太深奧的內涵,他隻是隨口一說罷了。察覺出曹丕眼神之中的那股狠厲之色,徐忠傑心中倒是略顯欣慰了。事實上,他要的就是這種效果,要讓曹丕誤解自己的意思——曹操真的打算確立曹衝或者曹植為世子。唯有這樣,才能讓公子相爭,徹徹底底得擺在台麵上。

  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徐忠傑想要做的,就是在不動聲色之下,坐收利益。

  曹丕與徐忠傑又是談論了一些時間,天色漸漸晚了下去,曹丕方才起身告辭。哪料得,曹丕前腳剛走,下人便是傳話來說,曹衝前來拜訪自己。

  這倒是讓徐忠傑頗感意外。自從曹衝待在了並州之地以後,曹衝相當於是跟曹植、曹丕之間產生了隔閡。故而,促使他免於了成為公子內鬥的犧牲品。也正因為如此,曹衝沒有年紀輕輕就早逝了。如今的他,已是十二三歲的少年,聰明無比。

  “先生,父親明日要在銅雀台上擺下宴席,不知道這是什麽意思?”與曹丕一樣,曹衝問了類似的話題,隻不過更加委婉罷了,“我還聽人說,銅雀台上,眾多公子比試文章,到時候就以銅雀台為題。不知道,父親這樣做究竟有什麽目的,先生常年待在父親身邊,還請先生能夠教教我。”

  “自古以來,唯有帝王能夠建造高台,那麽公子覺得魏王為何要建造銅雀台呢?他又為何要用這般題目,來讓眾多公子比試呢?”一樣的流程,寒暄完畢後,徐忠傑屏退左右,便是跟曹衝單獨交流了起來,“公子聰明絕頂,即便是曹植公子也不如你,不妨猜猜看?”

  “是了,父親這是要彰顯自己的帝王之誌。然而,父親稱魏王,總是有些非議,不論是朝堂上,還是許昌城中,都是如此的。我知道,這一件事是二哥在策劃著,可現如今到底是不是這樣一個時機,那真的很難判定!”

  曹衝對於曹操稱魏王一事,顯然是有著自己的看法。因此,一張口,便是沒有提世子一事,相反卻是在提曹操稱魏王帶來的最新情況。

  “父親既然有帝王之誌,那麽銅雀台作為題目,就是要寫彰顯這種帝王之誌的詩文,在下多謝先生的指教了!”

  曹衝與徐忠傑的話語並不多,寥寥幾句,很快曹衝便是離開了。這一點,徐忠傑倒是非常欣慰,畢竟曹衝太聰明了。

  “像曹衝這樣的人,一旦成長起來,就會是曹丕的威脅。看來,曹丕一定會想方設法的除去曹衝的。”不過,徐忠傑很快就有些擔心了,“在那之前,一定要阻止這一件事情的發生。”

  對於此,徐忠傑早就想好了辦法,那就是要在銅雀台宴會結束之後,勸說曹操將曹衝送往並州,讓其繼續跟隨郭嘉學習兵法謀略。

  送走曹衝,已然是深夜時刻,此時,徐忠傑方才有自己的時間。府中,徐忠傑召集了自己的親信密探,交代了一些事情後,方才睡下去。

  直至次日清晨,天色大亮的時候,徐忠傑方才起來。徐忠傑收拾完自己,便是徑直往銅雀台的方向而去。

  銅雀台上,早就按照大臣們的名單,排列好了座位,不過其中有不少的位置,都空著了,非常顯眼。曹操身著華服,眾多武將,緊隨其後,便是登上了銅雀台,望著那些空位,他便是開口道:“今日都是哪些臣子沒有來?”

  “要不,在下去查查看?”對於哪些人沒有來,徐忠傑自然是清楚的。除了荀彧,還有董承等人。至於這些人為什麽沒有來,其中的原因,自然是厭惡曹操的這般帝王之誌。不過,徐忠傑心裏雖然知道,但表現出來,也是一臉懵的樣子。

  “算了,算了,他們有他們的想法!”

  曹操抬眼,望向了一處空位。那裏有兩個位置,按照道理來說,應當是荀彧和荀攸的。

  “荀彧和荀攸都沒有來,這是怎麽一回事?本王記得,昨日明明在白馬門的時候,親自邀請過的?”

  “聽說昨日之後,荀彧在家裏病了,少府耿紀、荀攸都去照顧了。”那一日,徐忠傑自然是注意到了扶助荀彧回家的年輕官員,不是少府耿紀,又能是誰呢?

  “什麽病?平日裏身體好好的,我看他這是心病!”曹操心裏跟明鏡一樣,徐忠傑隻是神色一愣,假裝自己絲毫不知道。

  “算了算了,讓大家入席吧!”

  “魏王賜眾臣入席!”

  “今日是,高朋滿座,美酒佳肴,更有文臣武將,相伴左右。這些年來,大家隨同本王征戰四方,雖有勝負,但盡皆是忠貞不渝,來,我曹操敬大家一杯!”眾人落座以後,曹操便是端起酒杯,向大家勉勵了一些話語,“待得今日之後,大家共同努力,為實現天下一統,匡扶漢室!”

  曹操雖然稱魏王,但他口中的言語,仍舊是匡扶漢室。這大概就是,名為漢臣,實為漢賊的做法吧。

  “接下來,我們請文臣寫文章,以彰顯大漢朝廷之氣象。”曹操滿飲一杯酒後,抬眼望了望席間的眾多臣子,以及自己的幾個兒子,“題目就是銅雀台!”

  “諾!”

  眾人聞言,便是拱手,表示自己明白了。緊接著,銅雀台上,奏樂之聲響了起來,眾多文臣,紛紛動筆書寫。

  這之中,自然包括了徐忠傑。所謂題目銅雀台,那自然指的是曹操的帝王之誌,然而於此,徐忠傑卻不敢點明。事實上,徐忠傑也能夠明白曹操的心思,他這是借著銅雀台宴會的事情,來考察眾多文武官員,是否與之一條心。考察眾位公子,隻不過是順勢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