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臥龍,我們來煮酒論天下吧!
作者:沐凝九歌      更新:2020-05-19 09:22      字數:2234
  徐忠傑聽著諸葛亮這麽說,心中自是十分開心,他趕緊扶住諸葛亮,道:“雨勢頗大,我們且先回到草廬中,再慢慢說來!”

  當下,兩人也不再互相拉扯,隨後冒著大雨,趕回到了諸葛亮的草廬中。

  回到諸葛亮的草廬後,兩人花了些時間,洗漱了一番後,便換了一身衣服。徐忠傑出門在外,自是沒有隨身攜帶換洗衣服,他隻得找諸葛亮借了一套,隻不過穿上之後,雖然儀表堂堂,但他始終覺得缺少了些什麽。

  “先生讀書頗豐!”

  草廬書房中,兩人對坐,中間一方茶台,顯然是已經擺上了兩杯好茶,共兩人品嚐。

  徐忠傑最先開口,他望著諸葛亮手上的那卷竹簡,方才發現自己缺少的到底是什麽東西——一把鵝毛羽扇。或者說,此時此刻的徐忠傑,方才發現,自己麵前的諸葛亮,跟記憶中的,有一樣最大的差別,那就是手中的持物。

  “先生手裏總是我這卷書?”

  “山野之地,沒有什麽趁手的持物,隻得用書簡。”諸葛亮坐定,與徐忠傑麵對麵,紳士一般的口吻,讓徐忠傑不由得興奮起來。畢竟,坐在他麵前的,是三國時代名氣最響亮的謀士——諸葛亮。

  盡管徐忠傑昨日也與諸葛亮相見過,但當時非現在,兩次的心情完全不同。

  “小童,上酒,我與徐公子之間,不必喝茶!”

  招待客人上茶,招待朋友則上酒,這樣的人情世故,徐忠傑自然明了。此刻,諸葛亮的這番話,顯然將徐忠傑視之為朋友了。

  一時之間,徐忠傑的心中,更是翻江倒海,甚是激動。要是後世人知道自己能跟三國時代的諸葛亮做朋友,那豈不是要羨慕死?

  徐忠傑雖然這麽想著,但心裏也知道,後世人是不可能知道這種事情的。

  “那日,襄陽議政,公子的才能已經顯現出來,亮甚是佩服。”徐忠傑沒有說話,諸葛亮則是拱起手來,“昨日在這裏,又展現出了天文之才,今日果真應驗,亮甚為欽佩。”

  “先生自號臥龍,我自是比不上!在下才疏學淺,於此一件事,也隻不過是巧合而已。”徐忠傑謙虛了兩句,“先生大才,將來必定會尋到明主,為其所用,一展宏圖於天下。”

  此刻,小童已經將一壺徐家酒擺了上來,下麵放了個木炭爐子,酒液在壺中發出了咕嚕嚕的聲音。

  諸葛亮聽完徐忠傑所說,並沒有接下話茬,而是從爐子上提起酒壺,為徐忠傑斟滿一杯酒後,又為自己斟滿。

  “此一杯酒在此,今日你我便是朋友!”

  諸葛亮舉起酒杯,徐忠傑見此,也趕緊舉起。兩人碰杯,隨後滿飲。

  木炭爐子上的壺中酒液繼續沸騰著,徐忠傑放下酒杯後,見此情景,不由得聯想到當年曹操煮酒論英雄的故事,便道:“昔日,曹操於許昌中,跟劉皇叔在宮中煮酒論英雄,甚是快活;今日,先生不如與我一道,煮酒論天下如何?”

  “在下看得出來,公子絕非池中物,身懷大才,胸中也必有大誌,既是論及天下大勢,不如公子先說?”諸葛亮也放下酒杯,他的雙眼盯著徐忠傑,仿佛能夠看得懂徐忠傑真實的心思,“若胸中沒有大誌,公子也不會以徐家酒朝貢曹操!”

  “在下便冒昧了!”徐忠傑迎上諸葛亮的眼神,不禁笑道。既然讓自己先說,那不妨就把千古名對隆中對拿出來說一說。

  當然,徐忠傑心中也在不斷的發笑,當著隆中對原作者的麵說出來,是不是有點古怪的感覺?

  不過,徐忠傑並沒有考慮太多,假裝沉思了一會,便開口道:“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昔日,袁紹雄踞靑、冀、幽、並四州,其後為曹操所敗。曹操起初兵微將寡,城池不如袁紹,卻能戰勝他,這背後的原因,大概不是天時所導致的,而是人為謀略所造就的。”

  “荊州劉表,憂慮曹操南下,而決心朝貢許昌,可這並不是什麽有效的策略。須得知道,曹操雖然戰勝了袁紹,其後在平定北方各處,但是他心懷一統天下之誌,必將會南下,荊州敗亡,隻不過是早晚的事而已。”

  “所以,公子教劉琦先行駐守江夏,待曹操南下後,你卻反客為主,一舉取江夏為根據,趁亂北上或東征……”

  諸葛亮接了徐忠傑的話茬,正要繼續說下去,卻被徐忠傑打斷:“先生說笑了,我不過是荊州的一個小小酒稅官,怎敢有這等想法?”

  徐忠傑自然不會將自己的真實想法告知諸葛亮的,他讓劉琦駐守到江夏,是另有目的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徐忠傑也曾想過像諸葛亮說得那般,於亂世之中,取得一方城池,自己成為一方諸侯,進而謀奪天下。然而,這樣做成功的幾率將會非常小,原因很簡單,徐忠傑沒有本錢。

  亂世之中,謀臣、武將、土地、兵馬、糧草……都是立足於一方的本錢。所有的這些,徐忠傑都不具備。如果僅僅靠化學藥品倉庫係統的話,占據一方城池,就能進取天下的話,很顯然不太現實。

  “公子認為劉表這個人怎麽樣?”

  “廢長立幼,昏聵之際,死後荊州必亂!”

  “荊州乃四通八達之地,北上可以取曹操;東進可以攻江東,西征可以入益州,往南則可以抵達交州。此地更是天府之地,物產豐饒,足可以養兵五十萬,難道公子就不心動嗎?”諸葛亮將竹簡放在了一旁,“天下大勢,漢室衰微,注定英雄四起,兵戈不斷,現在以公子之謀略,你又在江夏安排了棋子,將來取荊州難道不是易如反掌?”

  諸葛亮的話,像是在勸告著徐忠傑,讓他趁機奪取荊州之地。徐忠傑聽後,不由得讚歎起來,怪不得諸葛亮能自號臥龍,這其中是有原因的。他的這一番話,直接將荊州的地理優勢說得明明白白了,就算徐忠傑沒有這方麵的想法,他都有些心動了。

  荊州,的確是一塊肥肉,怪不得曆史上曹操想要,孫權想要,哪怕是劉皇叔,也在懷著各種心思,看能不能奪得。

  “此乃上天賜予公子的,公子若不取,久後必為他人所有,豈不是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