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太後托孤
作者:孫默默      更新:2020-05-16 08:10      字數:4158
  太後緊緊的握著平昭公主的手,懇求她,眼中含著淚,在這一刻,平昭公主覺得太後蒼老了何止十歲,兩鬢的白發驟然增多,一個將死之人的懇求,加上她無論如何都要保護顧廷菲,最後點點頭應下了。

  太後才欣然的笑了笑,感謝了一番,最後太後朝蘭嬤嬤看了一眼,舍不得離開她,再伸出蒼老的右手,從枕頭下拿出一封書信,請求平昭公主帶給顧廷菲,別讓任何人知道,尤其是皇帝。

  接過這封信,平昭公主沒有久留,便離開了太後的寢宮。現如今,她從衣袖裏緩緩掏出這封信,冷聲道:“廷菲,這是太後留給你最後的信,打開看看吧!”她不曾做過母親,但也知道母親對孩子的愛,那是最為無私的,這輩子最後悔的事,便是沒能給林子安留下一絲血脈,想起過往的事,平昭公主緩緩的閉上眼睛,仰起頭,強迫自己將眼淚咽下去。

  顧廷菲沒有遲疑的接過書信,打開看了起來。太後如是寫道:廷菲,當你看到這封信的時候,哀家已經不在人世了,哀家知道對你造成了無法磨滅的創傷,哀家從前不知道你的身份,因著對平昭公主的怨恨,和皇帝之間博弈,將你許配給了程子墨,這是哀家這輩子做的最為正確的決定。

  程子墨是個好孩子,福安郡主他們能保護你,哀家也能放心的離世了。曾經對你做的錯事,想要謀害你,甚至差點兒就殺了你,哀家每每想到這裏,都非常痛心,如果上天再給哀家一次機會,哀家絕對不會再入宮,會找一個平常百姓嫁了,或許這一生,哀家能過的很和睦。

  罷了,過往的事不提了,哀家隻希望你能盡快的離開京城,皇帝對你念念不忘,他連哀家手中的解藥都不願意要,還要你,你如今懷著程子墨的孩子,他暫且還動彈不得,勢必得等朝堂之上穩定下來,你記住哀家的話,一定要離開京城,離的越遠越好。

  哀家無能,不能再為你做任何事了,哀家已經擺脫平昭公主讓她一定要保護好你,千萬不能讓你入宮為妃。好孩子,是哀家對不住你,貴為太後,沒能護著你,讓你一輩子榮華富貴,希望下輩子,哀家能做個好母親,好好對待自己的孩子。廷菲,哀家去找先帝了,哀家要去向先帝懺悔,這些日子,哀家已經好好的反思了。

  你說的很對,要不是哀家一味的縱容霍光義和霍氏一族,他們根本就不會有如此狼子野心,妄想要謀朝篡位,這一次給京城帶來的危難,哀家就算死一百次都不為過。好孩子,廷菲,哀家最不放心的便是你了,哀家在世對你多次針對你,想要置你於死地,如今才明白,一切都是笑話。

  哀家對不住你,哀家要走了,去陪先帝了,去陪先帝了,你要好好的活著,哀家對替你祈福,好孩子,再見了,下輩子,哀家一定做個好母親。這封信是一位母親對女兒的懺悔。

  可惜不是對她周明菲,太後可悲,可惡,這一生,她走過了,下輩子,顧廷菲不知道會如何,將手中的書信遞給平昭公主,讓她也看一看。顧廷菲需要時間來消化太後信中的內容,皇帝的解藥,這是什麽意思?看樣子,皇帝找太後攤牌了,兩人沒談妥,皇帝如今最想要的便是太後離開人世,對他就沒有了束縛,太後不在了,皇帝就一人高高在上,獨享皇宮。

  皇後對皇帝來說,並不能造成多大的影響。平昭公主緊捏著手中的書信,和顧廷菲有同樣的想法,皇帝莫不是真的中毒了?要不然太後信中不會提到解藥,兩人對視了一眼,顧廷菲道:“義母,太後薨了,想必很快聖上就會接你入宮,到時候你要忙碌了,還是早些回府歇息吧!”福安郡主府就不留她了。

  平昭公主將太後留下來的書信燒了,這是最好的結果,不能讓任何人知道。臨走前,平昭公主輕聲道:“顧廷菲的身世還是告訴子墨,得提前讓他有個心理準備,還有皇帝那,你得想好了,到底該怎麽辦?”

  從太後的信上,不難看出皇帝對顧廷菲誌在必得,一個手握皇權的皇帝,他想要什麽,還不得費盡心思的得到。就算顧廷菲嫁人了,又能如何,隻要是他想要的,一定要得到。平昭公主對此異常的擔心,生怕懷著身孕的顧廷菲憂心太多,對腹中的孩子不好。

  顧廷菲嫣然笑道:“好,義母,我知道了,你快些回去歇著,別太累了。”該來的總會來的,他們姐弟倆總會有相認的一日。送走了平昭公主,顧廷菲疲倦的躺在榻上,再等程子墨進來,她已經睡著了,聽著她清閑的呼吸,顯然睡的正沉。程子墨眸光微閃,不管發生什麽,他都會一直守在顧廷菲身邊,寸步不離!

  方如煙終究還是給齊豫納了兩房妾室,對此齊國公和老夫人特別滿意,對方如煙好一通稱讚,是個大度的當家主母。李氏依舊留在後院裏閉門思過,能對嫡親的兒子下藥,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還得再讓她繼續過過苦日子,才能知道從前的日子多麽安逸,應該多珍惜才是。

  顧廷玨看著蘇明和,道:“這樣找下去,也不是辦法,要不然去告訴廷菲,讓她幫著想想辦法。”李鸞不見了,那日她去街上,隻帶了兩個小廝,一直到今日,蘇明和派出去不少小廝都沒找到李鸞。實在沒辦法了,不能再繼續隱瞞顧廷菲,再這樣下去,李鸞說不定會出什麽事。

  蘇明和略微沉吟,道:“好,大姐,我聽你的,你在府上養著身子,我離開就去郡主府!”“好,你快些去!”顧廷玨的話剛說完,蘇明和已經沒了身影。好端端的大活人不見了,豈能不著急,尤其李鸞還是祖母臨走前給他定下的媳婦,不管李鸞曾經如何,他們相遇的時候,她已經和離了,這就夠了。

  蘇明和急衝衝的趕到福安郡主府,得知他是兵部侍郎,要見顧廷菲,管家二話沒說,便奉茶招待他,還讓丫鬟去請顧廷菲過來大廳。蘇明和根本就沒心思喝茶,一直在等著顧廷菲,卻沒想到等來了程子墨,起初蘇明和不願意告訴程子墨,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最後程子墨沉聲道:“蘇大人有什麽事可以跟我說,內子如今懷著身孕,精神不濟。”看樣子,等不來顧廷菲了,隻能告訴程子墨,希望他能幫忙想辦法找找李鸞。程子墨淡聲道:“蘇大人可知道李姑娘的家世?”

  蘇明和遲疑的搖搖頭,他不知道,他隻知道李鸞和離過,沒有子嗣,這還是顧廷菲告訴他的。從程子墨口中得知李鸞居然是鎮國公府的唯一的嫡女,下一秒不用程子墨提醒,他就知道了李鸞的前夫是永安侯府的嫡長公子萬梓齊,心裏隱隱的作痛,鎮國公府,就算他如今是兵部侍郎,也未必能娶到李鸞。

  程子墨之所以告訴蘇明和這些,並不是希望他想太多,道:“我們得派人去永安侯府和鎮國公府看看,是不是他們將李姑娘帶回去了。”這個想的是,萬一不來這一趟,或許他不會這麽快就有頭緒。他給李鸞的兩個小廝武功高強,應該能保護的了,況且李鸞也沒什麽仇家,那就隻有永安侯府和鎮國公府。

  程子墨找來了明路幫著蘇明和一起去打探消息,不管怎麽說,李鸞都是顧廷菲的朋友,幫忙也是應該的。蘇明和再三感謝,才作揖離開。等程子墨回屋,顧廷菲已經醒了,訕訕的笑道:“你來了,總覺得困,就睡著了。”

  程子墨聞言,走到她跟前,噓寒問暖一番,將蘇明和來訪的事告訴了她。

  下一秒,顧廷菲嚴肅道:“要真的是永安侯府和鎮國公府將鸞兒擄走了,那可如何是好?”不行,她不能讓李鸞陷入這樣的困境,還有顧廷玨,她很快就要生產了,身邊沒知心人陪伴著,那怎麽行?

  一時間知道這個消息的顧廷菲非常焦慮,滿臉憂心,低首垂眸,絞著手中的絲帕,在努力思考該如何盡快的找到李鸞,解決顧廷玨生產的顧慮。她不能陪伴在顧廷玨身邊,隻能留下李鸞。

  程子墨的大手緊握著她的小手,溫聲道:“廷菲,放心好了,我已經加派人手和蘇明和一起去找尋李姑娘,相信很快就會有消息,倒是你,我之所以告訴你,就是不希望你想太多,現在有方向,不用太擔心。好了,我陪你出去逛逛,如何?”散散心總是好的,在屋裏待著,顧廷菲會胡思亂想。

  不可否認,她心情好一些,早就想出去逛一逛了,在屋裏悶得難受極了。她略微遲疑道:“我們能出去嗎?太後剛薨了,我們還是等她出殯了之後再出去吧!接下來你坐下來,我要跟你說一件很重要的事。”瞬間臉色變得嚴肅起來,手心有點兒出汗。

  程子墨緊鎖眉頭,順著她的話,坐在她身邊,輕看著她,等著她的下文。從顧廷菲口中得知她是太後親女的那一刻,程子墨愣住了,顧廷菲竟然是太後的親女,那便是黎國的公主,皇帝和她有血緣關係,那麽他們倆就不可能在一起,如此一想,程子墨心裏舒坦多了。

  他一直都擔心,皇帝任舊對顧廷菲念念不忘,她懷著身孕,別提多高興,這個消息比得知顧廷菲懷有身孕還要高興百倍,千倍,程子墨真恨不得哈哈哈大笑起來,隻是顧廷菲臉色不太好看,他能知道她此刻的心情。太後對顧廷菲不喜,多次想方設法的置她於死地,到頭來,顧廷菲是太後的親女。

  顧廷菲依偎在程子墨的懷裏,低聲道:“我從未想過會有今日,太後她走了,也好。”對皇帝是一種威脅,太後活著,顧廷菲不可能跟她冰釋前嫌,母女倆既然產生了裂痕,就很難再縫合。再者,她本就不是顧廷菲,太後和霍家做下的惡事那麽多,顧廷菲怎麽可能心無芥蒂的跟太後做親母女。想必太後也知道這些,才會選擇離開吧!

  死對太後來說是一種解脫,活著永遠得不到顧廷菲的諒解。差點兒就要了她的小命,傷了腹中的孩子,她不可能對太後心存仁意。

  程子墨低頭,輕柔的伸手勾起她散落在兩鬢的頭發,將它們勾到耳後,輕聲道:“廷菲,我會一直在你們身邊。”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時間會證明一起,會見證他會顧廷菲的愛意,慢慢的兩人不約而同的閉上眼睛,嘴角噙著笑。

  太後薨了,蘭嬤嬤拿出了她留下來的懿旨,也就是罪己詔,太後訴說了她對黎國和先帝的愧疚,是她一味的縱容霍光義,讓他最後起兵謀反,落得如今的下場。她要去向先帝請罪,還命令霍氏族人今後永遠不許踏入京城半步,更不得入朝為官。

  原本太後想要冊封顧廷菲為宮女,那是她的親女,理應有此殊榮,最終她還是放棄了這個念頭。顧廷菲對她恨之入骨,隻要她好好的活著,比什麽虛名都強得多。有福安郡主和平昭公主等人袒護著她,皇帝不會冒著天下之大違將顧廷菲納入宮中為妃。

  皇帝一直積壓在心頭的大石頭終於落地了,霍家和太後就像兩塊積壓在他心頭的大石頭,總算能安心的在朝堂之上大展拳腳。太後縱容霍光義等霍家族人,但她畢竟是黎國的太後,在霍光義攻城之際,她沒有投降,而是讓李東陽嚴守京城,爭取了有限的時間,最終皇帝在大臣們的商議之下,點頭了,讓太後葬入皇陵,安葬在先帝身旁。

  同時皇帝還下令加封他的生母舒妃為皇貴妃,亦能跟先帝同陵,常伴先帝左右。皇帝必須要等朝堂之上徹底穩定,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才能去找顧廷菲,他還壓抑著自己,要去找顧廷菲的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