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亂點鴛鴦譜
作者:孫默默      更新:2020-05-16 08:10      字數:4139
  當然馬成崗說的也非常重要,郊外還有懷著身孕的顧廷玨和李鸞,她們倆不能再留下了,必須回到京城裏,才安全。既然她出來了,那就親自去接她們回京城,卻不曾蘇明和出聲道:“程少夫人,我同你一起去。”說話間顧廷菲已經明白了,蘇明和唯一的祖母也住在郊外,那便結伴而行,未嚐不好,況且蘇明和身為兵部侍郎,想來城門口的官兵們也不敢攔著她。

  顧廷菲含笑著應道:“好。”

  霍光義此舉鬧得京城人心惶惶,太後最不願意看到的事發生了,哥哥,你真的要把哀家逼死,將霍家帶上絕路。從蕭正勳口中得知,霍光義從各地調集了五萬兵馬在京師外安營紮寨,聽說還有陸續的兵馬正在趕到京城的路上,他此舉無疑便是造反,讓天下人都知曉,霍光義沒死,必定有太後在大理寺幫忙。

  太後抄起手邊的茶盞狠狠的擲在地上,胸口憋著一口氣,哥哥,你真是我的好哥哥,拿到霍光義的書信,這幾日一直睡不好,原本以為隻是隨口一說,哪裏想到,他居然真的這麽做了。蕭正勳正等著太後發話,接下來他們該怎麽辦?

  良久,太後才出聲道:“現在立刻讓丞相和六部的尚書入宮,到哀家的寢宮來商議此事,快去!”

  “是,奴才這就去。”蕭正勳弓著身子退下,一聲的冷汗,出了太後寢宮才算安定下來。蘭嬤嬤小心翼翼的走到太後跟前,道:“太後息怒,有丞相他們在,應該不會有事。”這是安慰太後的話。

  太後沒吭聲,皇帝不在宮裏,隻希望湛王接到惠太妃給他的書信能盡快的起兵,清君側,霍光義是她的兄長沒錯,但霍光義若得了江山,坐穩超綱,她隻是皇帝的嫡親妹妹罷了,不能手握權勢,更不能坐穩後宮。但是湛王登基那便不一樣了,她是湛王的嫡母,穩坐後宮,那是必須的。

  太後眼中閃著精光,哥哥,這可是你逼我的,之所以霍光義這麽快,就是怕湛王趕到京城,在湛王沒有得手之前,他得攻占京城,到時候利用京城的人手,再跟湛王決一死戰。

  辛苦蘇明和出麵,才得以出城,如今霍光義帶人在城外安營紮寨,九門提督已經下令加強京城內的防守。在馬車上顧廷菲得知她跟蘇明和去的竟然是同一個地方,她便愣住了,似乎聽李鸞跟她抱怨過,隔壁有一個年邁的蘇阿婆,她的孫子似乎在京城裏做官,卻沒將她接到京城裏享受。

  李鸞對蘇阿婆這個孫子頗有微詞,沒曾想居然是蘇明和,顧廷菲嘴角微微上揚,看樣子,遇到熟人了。一同下了馬車,馬成崗敲開了別院的門,蘇明和去了隔壁蘇阿婆的院子,李鸞不在家,顧廷玨在屋裏給腹中的孩子坐著衣裳,聽說顧廷菲來了,急忙起身迎接她,姐妹倆相視一笑,緊接著顧廷菲正色道:“大姐,這郊外不能住了,你現在立刻收拾東西跟我離開。”

  “為何?”顧廷玨脫口問道,她分明在郊外住的好好的,安靜的日子很好。顧廷菲輕哼了聲:“大姐,我還能害你不成,霍光義帶了五萬兵馬在城外安營紮寨,估計用不了多久就會將這裏攪的天翻地覆,大姐,你還懷著身孕,趕緊跟我進城去,如此我也能放心。對了,李鸞呢,她人在哪裏?”既然來了,自然要將李鸞一起帶走了。

  顧廷玨心裏咯噔一下,真是多事之秋,她點點頭:“好,廷菲,我聽你的。”她不是孤身一人,腹中有孩子,做母親的人了,自然得替孩子考慮。

  顧廷菲滿意的點點頭:“好,那你快些讓丫鬟給你收拾東西,李鸞是不是去隔壁陪蘇阿婆了?”得到顧廷玨的回答,顧廷菲便轉身由春珠攙扶著去隔壁找李鸞,春巧留下來幫顧廷玨一起收拾衣裳。

  當顧廷菲趕到的時候,李鸞眼眶含著淚,握著床上蘇阿婆枯瘦的雙手,蘇明和跪在地上,神色不好看,再仔細瞧著床上的蘇阿婆,似乎已經油盡燈枯了。

  蘇明和張張嘴,想解釋,喉嚨裏就像堵塞了棉布一般,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蘇阿婆含笑著:“明和,不許哭,你從小到大都沒讓祖母操心,祖母以你為榮,這輩子祖母能有這麽一個有出息的孫子,祖母能去見你祖父,還有你父母了。明和,李姑娘是個好姑娘,祖母希望你能娶她為妻。”顧廷菲張大了嘴巴,這是什麽情況?李鸞和蘇明和,他們倆?

  李鸞趕緊出聲道:“蘇阿婆,你別說話了,大夫一會就來,別說話了。”她跟蘇阿婆很親近,在蘇阿婆的身上,她感受到了祖母的溫暖,那是在她祖母身上從未體會過的。

  所以她才會時常過來陪伴著蘇阿婆,讓她嫁給蘇阿婆自私自利的孫子蘇明和,她才不會答應呢!

  蘇阿婆用力的捏著李鸞得手,急促的咳嗽了幾聲,道:“鸞兒,我知道你是個好姑娘,心地善良,肯陪伴著我這個老婆子,明和是我的孫子,也是個好孩子,我唯一的希望就是沒能看到明和娶妻。明和,明和,鸞兒是個好姑娘,你就答應祖母,娶了她好不好?明和,明和。。。。。。”這是她老人家唯一的心願了,蘇明和飛快的看了李鸞一眼,是個漂亮的小姑娘,最重要的是她代替自己,陪伴著蘇阿婆,讓她高興。

  為了能讓祖母高興,蘇明和點點頭:“好,祖母,我答應你。”

  “好,好,好,好孩子,好孩子,祖母就知道你是個好孩子,你娶了鸞兒,一定要對她好,不許納妾,知道嗎?”蘇阿婆眼中含著淚,那是喜悅的淚水,她終於等到了,唯一的孫子要娶妻了,娶妻了,娶的還是她看中的李鸞,能不高興嗎?李鸞此刻也不能不答應了,點頭答應嫁給蘇明和。

  />

  慢慢的蘇阿婆含笑的閉上眼睛,沒了氣息,終究沒等到大夫來便去了。望著躺在床上毫無生機的蘇阿婆,蘇明和閉上眼睛,兩行清淚流淌下來,今日他若不是跟顧廷菲一起來郊外,是不是連祖母最後一麵都見不到?

  都是他的錯,是他太自以為是,以為祖母留在郊外,是對祖母好,其實一個疼愛孫兒的祖母怎麽可能願意離開孫兒身邊,是他無能,沒能保護的了祖母,是他忽視了祖母最心底的訴求。打了兩記響亮的耳光,蘇明和死死的捏著拳頭,手背上青筋突起,一直跪著。

  李鸞的情緒也很低沉,一直都疼愛她,跟她談得來的蘇阿婆就這麽去了。

  顧廷菲輕咳了兩聲:“蘇大人、鸞兒,事不宜遲,我覺得我們還是盡快回京城去!”郊外很快就會兵荒馬亂,要是再晚一些,怕是會有生命危險。老人家已經沒有遺憾的離世,這是對她最好的解脫。蘇明和整理好情緒,走到顧廷菲跟前,道:“對不起,程少夫人,讓你看笑話了。”

  “蘇大人,你嚴重了,這是人之常情,我豈會笑話。隻是蘇阿婆的身後事怕是得一切從簡了。”顧廷菲扯了扯嘴角,認真道。朝堂的危機還沒解除,由不得他再耽擱片刻的功夫,隻能將蘇阿婆的院子一把火燒了,讓蘇阿婆葬身火海。

  坐上了馬車,顧廷菲和顧廷玨都發現了李鸞的情緒低落,自從得知要回京城,霍光義造反了,蘇明和剛失去了祖母,情緒亦是非常低落。顧廷玨和李鸞不能住在平昭公主府,那會招人注意,那就隻有麵前的蘇明和了。

  蘇明和二話沒說便答應了,顧廷玨剛要反對,顧廷菲急忙出聲道:“好大姐,你就聽我的話,住到蘇大人府上,安心的養胎,暫時京城不會有事。鸞兒,你也是,既然答應了蘇阿婆,要跟蘇大人成婚,如今住到他府上,也是名正言順。”話音剛落下,顧廷玨就張大嘴巴,盯著蘇明和和李鸞詫異的看了起來。

  李鸞和蘇明和成婚,還答應了剛過世的蘇阿婆,她是不是錯過了什麽精彩的畫麵,顧廷玨不由的瞪了顧廷菲一眼,也沒跟她說一聲,現在好了,她最後一個知道這件事,心裏頗為不高興。孕婦就是這般,喜怒形於色。

  蘇明和板著一張臉,沒吭聲。倒是李鸞,下意識的瞪了顧廷菲,道:“廷菲,你不許胡說,那不過是權宜之計。”為了讓蘇阿婆沒有遺憾的離開人世,她才答應。要她嫁給蘇明和,她才不願意,如今顧廷菲還讓她和顧廷玨住到蘇明和的府上,那更是不可能了,她打從心底拒絕,一百個一萬個不樂意。

  顧廷菲飛快的看了一眼蘇明和,發現他搭在膝蓋上的雙手微微蜷縮起來,輕哼了聲:“不行,鸞兒,做人必須言而有信,既然答應了嫁給蘇大人,你豈能出爾反爾,傳出去豈不是被人笑話。再者,我如今有身孕,住在公主府,還有皇後在,怕是不好招待你們。

  你們就暫且住到蘇大人府上去,相信有他在,沒人能欺負你們。好大姐,鸞兒,你們就答應我,可好?”李鸞覺得權宜之計才答應,蘇明和未必就樂意,那是他祖母臨終前唯一的願望,他若是個孝子的話,勢必會娶李鸞過門,這場婚事怕是不能輕易就改變。

  身為局外人的顧廷菲,倒是樂見其成,調查蘇明和的時候,發現他府上並沒有任何通房和妾室,是個潔身自好的君子。若是李鸞能嫁給他,未嚐不好。隻是他是否知曉李鸞曾經嫁過人,還和離,這件事得找個時間試探一下蘇明和,免得李鸞再次受傷。

  眼下似乎不是機會,外麵兵荒馬亂,還是等一切結束後再說。顧廷菲也有她的難處,能懷著身孕出城來迎接她們,便不容易了。

  顧廷玨微微頷首:“好,廷菲,我答應你便是。蘇大人,這段時間要到你府上叨嘮,多有麻煩。”李鸞也心不甘情不願的答應,她總不能回鎮國公府,母親都不在了,祖母怕是不樂意見到她,誰讓她跟萬梓齊和離了。姑母勢必去告訴祖母,是她一門心思要跟萬梓齊和離,罷了,過去的事不提了。

  馬車很快便在平昭公主府不遠處停下,顧廷菲和春巧等人下了馬車,再三感謝蘇明和,她才緩步離開。望著顧廷菲離開的背影,顧廷玨眼眶濕潤了,廷菲還那麽小,她還懷著身孕,不應該承擔那麽了。住在平昭公主府那麽惹眼,不自覺的眼淚就流淌下來。

  李鸞將絲帕遞給她,輕聲道:“好了,大姐,別哭了,廷菲是個有分寸的人,想來不會有事。別哭了,對腹中的孩子不好。快些擦擦眼淚,蘇大人還在,被讓他瞧了笑話。”沒辦法隻能拿蘇明和來威脅顧廷玨了。

  蘇明和聞言:“。。。。。。”一口血憋在胸中,他何時笑話人了。丞相和幾位尚書已經進宮了,兵部尚書周奇領兵去福建跟琉球決戰,兵部的所有事宜暫且是兵部侍郎蘇明和暫管,他一回到府,剛吩咐管家兩句,給顧廷玨和李鸞找兩件上等的房間安排住下。

  音剛落,就見宮裏來人,太後請他速速入宮,商議要事。沒有半點耽擱,蘇明和便急衝衝的入宮。望著他離去的背影,管家快速收回小心思,低聲道:“兩位姑娘請,老奴這就帶你們去看看院子。”顧廷玨和李鸞對視了一眼,不約而同的笑道:“好。”

  宮裏正在如火如荼的商量該如何應對霍光義一事,在短短的十日內就聚集了五萬兵馬在城外安營紮寨,還有為數不少的將士還在匆匆的往京城趕,一旦兵馬會合了,對京城那是巨大的威脅。

  霍光義在大理寺監牢裏假死脫身,大理寺有推卸不了的責任,在李東陽等人的示意下,將大理寺卿打入天牢等候發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