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將計就計(二)
作者:孫默默      更新:2020-05-16 08:10      字數:4132
  算是對周維的提醒,也是善意的警告,能得到顧廷菲這般,周維覺得此生無憾了。顧廷菲聞著周維身上熟悉的男子氣味,猛地一把推開了他,從他懷裏掙脫出來,輕聲道“聖上,妾身是跟你說要緊事,而不是聽你說這些。若是如此,那妾身就告辭了。”

  “你等等,朕不說便是了,你別走,讓朕再看看好好你,你可知道?”周維滿臉的期待,生怕顧廷菲走了,無時無刻不在惦記著她。能看到她,不知道該有多好,希望顧廷菲的身影永遠停留在此刻,他們四目相對。

  顧廷菲“。。。。。。”不知道周維對她的喜歡如此之深,恨不得能告訴他,他們是親姐弟,對她的喜歡並非男女之情,罷了,今日不是合適的時候,還是談論薛仁嫻的事比較要緊。

  在顧廷菲的再三催促下,周維才肯出宮去見薛兵之,正當顧廷菲站在禦書房門口目送周維離開之際,蘭嬤嬤領著程子墨來了。就在離開之際,蘭嬤嬤在程子墨耳邊低聲道“小侯爺,太後讓奴婢告訴你,尊夫人跟聖上關係匪淺,望小侯爺善待夫人,告辭。”關係匪淺四個字說的擲地有聲,而且這還是好聽一些,從蘭嬤嬤的嘴裏還沒有說出那麽難聽的話語來。

  程子墨訕訕的笑著目送她離開,隨後走到顧廷菲身邊,淡淡道“我們走吧!”他也不知道,怎麽了,突然間對顧廷菲態度冷淡起來。因為蘭嬤嬤說顧廷菲跟皇帝關係匪淺,還是太後告訴他,文貴妃欲拿著劍劃傷顧廷菲的臉蛋,被周維及時趕到了,將她救走了,亦或是他的無能,沒能救得了顧廷菲。

  坐上馬車,顧廷菲陷入深思中,不知道周維去找薛兵之能不能讓他回心轉意,將薛仁嫻繼續送入宮中為妃。所以她並沒有注意到程子墨情緒的不對勁,兩人就這麽一路回到了府邸。

  沒多久,春巧就告訴顧廷菲,宮裏傳來消息,聖上後日便要同時迎娶霍成鳳和薛仁嫻入宮為妃,看來皇帝勸說了薛兵之,讓他將薛仁嫻接回來,送入宮中為妃。薛兵之是鎮守山西的將軍,他很清楚,權勢對他的重要性,薛仁嫻入宮對他來說,是件非常有益的事。

  不願意看到薛仁嫻名聲喪失而倉皇的被送回山西,周維能大人不記小人過,再次接薛仁嫻入宮,實在出人意料。

  太後正在陪著霍光義喝茶,兩人商議霍成鳳單獨入宮為妃的事,永林宮出了那等醜事,看來霍成鳳是不能再入住永林宮,得替她挑選其他的寢宮。蘭嬤嬤神色匆匆的走過來,太後抬起頭看了她一眼,不悅道“出什麽事了,這般慌張?”

  等蘭嬤嬤低聲將周維將薛仁嫻接入宮為妃的消息說出來,兄妹倆四目相對,緊接著,太後將手邊的茶盞狠狠擲在地上,周維此舉未免太出人意料了。他身為一國之君,居然不顧頭上戴了一頂綠帽子,也要將薛仁嫻接到宮中為妃,必定是為了薛兵之手中的兵權,看來周維為了權勢,什麽都能忍受,的確是讓太後對他刮目相看。

  霍光義心頭大驚的放下茶盞,站起身,後退了兩步,弓著身子,等著太後發話。“哥哥,你回去好生準備,切莫叮囑鳳兒,別丟了霍家的臉麵。”太後收斂起臉上的怒氣,對著霍光義吩咐道。霍光義聞言,恭敬的作揖答道“是,太後,老臣遵命。”顧廷菲和太後都知曉了,那便是滿城風雨了,太後親自去了一趟禦書房勸說周維,可卻連周維的麵都見不著。

  小木子在門口攔著,周維剛吃了太醫開的藥,已經入睡了,還請太後不要進去打攪他。聞著禦書房傳來濃重的湯藥味道,太後皺著眉頭,罷了,不見她,自然有人能見她。

  李天舞沒想到太後來的這般迅速,還沒等她請安,上前就對她一通嗬斥“皇後,你身為後宮之主,一國之母,就眼睜睜的看著皇帝任性的將薛仁嫻再接到宮中為妃。薛仁嫻在永林宮跟外男私通,豈能再入宮為妃?

  哀家去禦書房,連他的麵都沒見到,你是皇後,在你入宮之前,想必丞相教你了,該如何為後,此事就交給你了,務必要阻止皇帝,斷然不能讓薛仁嫻這等名聲喪失的女子入宮為妃,否則皇室顏麵蕩然無存,必定淪為百姓茶語飯後的笑柄,貽笑大方,你去告訴他,若是不願意做這個皇帝,有的是人想做,別以為黎國的皇帝非他不可!哼!”連一杯茶都沒喝,說完便轉身離開了。

  李天舞癱坐在榻上,太後讓她去勸說周圍,能勸說的了嗎?自然是不能了,周圍看著麵前的李天舞,“皇後,此事朕已經決定了,無需多言。”是,他決定了就無需多言,李天舞親啟紅唇“可太後。。。。。。。”

  聽到太後兩個字,周維腦仁就嗡嗡嗡的疼的厲害,豎著手厲聲道“夠了,皇後,朕不想再聽了,你若是無其他的事,就退下吧!”

  宮裏的女人為什麽都不能像顧廷菲一樣,替他打算考慮,非要來指責他。這也是他之所以喜歡顧廷菲,將她放在心底的原因,她能理解自己的苦衷。而李天舞和文欣都不能,她們眼皮子淺,想的都是一些膚淺、表麵的現象。

  周維見李天舞離開了,閉上眼睛,伸手捏著發脹的太陽穴,回想著今日他去驛站見薛兵之的場景。當他趕到的時候,的確如顧廷菲猜測的一般,劉昭帶著夫人正在跟薛兵之喝茶,談提親的事。劉昭真是好計謀,想讓他的嫡子娶了薛仁嫻,如此他們倆便是郎情妾意的在永林宮偷情,他頭上戴的綠帽子那是坐實了。

  不過若是劉昭的嫡子劉墉強迫薛仁嫻,那便是另外一種罪行了。周維說要讓薛仁嫻入宮為妃的時候,劉昭的表情是很吃驚,張大嘴巴,許久才閉上。至於劉夫人更是癱坐在地上,不敢動彈。夫妻倆铩羽而歸,回到府上,劉昭二話沒說,就提著劍準備要將劉墉給殺了。

  被劉夫人給攔下了,“老爺,你這是要做什麽?薛將軍不答應,那是因為聖上逼迫,你怎麽能怪墉兒,他是無辜的,老爺。”劉昭怒極反笑“夫人,你這是在跟我說笑嗎?他是無辜的,那我們有罪了,你別胡攪蠻纏了,這件事,你就別管了。

  現在你也看到了,聖上執意要接薛姑娘入宮為妃,那我們之間的仇恨就結下了。聖上早晚有一日會找我們算賬,就算現在有太後庇護著,也不可能安定。唯一的法子,就是讓我將墉兒殺了,才能保全皇帝的顏麵,你我夫妻倆就當做從未生過這個兒子吧!”

  他也是不得已才如此,親生的兒子他能忍心傷害嗎?要怪隻能怪劉墉命不好,被人算計上了。劉夫人哭倒在劉昭懷裏,呢喃道“老爺,老爺,墉兒是我們的兒子,妾身舍不得他,妾身舍不得他。”劉昭已經決定了,便不會改變,抬手對著劉夫人的後背重重的打過去,瞬間,劉夫人便昏過去,倒在地上,再也沒人阻攔他對劉墉動手了。

  墉兒,父親對不住你了,來世,我們再做父子,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了,可別怪父親心狠,隻能怪你命不好。劉昭高舉著手中的劍朝床邊一步一步走過去,劉夫人提起太後,他不是沒想有,可太後連麵都不肯見他,怎麽可能會出手幫助他,這麽多年,他捫心自問沒少替太後辦事,可太後呢,真是太讓他心寒了。

  “父親,父親,我不要死,父親,我不要死,父親,求你饒過我吧!父親,父親,我還這麽年輕,大不了,我入宮去找聖上,讓他把薛姑娘賜婚給我還不行嗎?薛姑娘已經是我的女人了,聖上為什麽還要讓她入宮為妃,這不是往自己的頭上戴綠帽子嗎?父親,父親,你別這樣看著我,我說的都是實話。”

  劉墉的話剛說完,劉昭一記響亮的耳光便打在他的臉蛋上,渾身顫抖著,散發著怒意“逆子,給我閉嘴,這裏沒你說話的份,聖上怎麽做,那是他的事。你自己不知好歹,色膽包天,連聖上未來的妃子,你也敢沾染,你還有什麽事不敢做,我豈能再留你在世上禍害劉家。”要怪就怪劉墉自己不爭氣,自尋死路。

  劉墉看著劉昭手中鋒利的劍,晃得他眼睛疼,急忙將被褥裹在身上,連連求饒,可依舊還是沒能讓劉昭回心轉意,對著劉墉下手了。砰的一聲,管家推開門,就看到如此血腥的畫麵,劉昭提著劍將劉墉給殺害了,劉夫人昏倒在地上。

  劉昭轉過身來,看都沒看一眼床上被他砍殺的劉墉,冷血道“你來的正好,替我操辦好墉兒的身後事。”

  他得入宮一趟,向皇帝表述他的衷心。如今劉墉已死,時間長了,皇帝便會淡忘了曾經發生的一切。管家遲疑道“老爺,怕是不行了,外麵來了好多官兵,要帶老爺去衙門。”並不是他不願意操持劉墉的身後事,而是事態緊急。

  劉昭當下衝動管家身邊,一把揪著他的脖子,逼問道“你說什麽,再說一遍?”管家又重複了一遍,劉昭心頭暗暗罵道,他都親手將劉墉了結了,怎麽還有衙門的人來找尋他,不行,他得去看看,到底什麽情況。等劉昭去了,便知曉了,薛兵之狀告他身為刑部尚書期間貪汙受賄,一道折子便狀告到皇帝跟前,皇帝當下便讓周奇審理此案,現在在他麵前的便是兵部衙門的士兵,要將他帶走。

  劉昭沒來得及解釋,就被士兵們包圍住,看著他們手中鋒利的寶劍,劉昭隻能乖乖的聽他們的話,跟他們去衙門了。負隅頑抗,那不是明智的選擇。劉昭緩緩的閉上眼,流下了兩滴眼淚。

  親手將劉墉殺死了,還沒能換來皇帝和薛兵之的收手。劉氏看著神色匆匆回府的顧明瑞,接過他身上的披風,問道“老爺,你這是怎麽了,臉麵這般不好?”說著還要伸手上前觸碰顧明瑞被他攔住了,不悅道“行了,你別說了。”這到底是怎麽回事,一回府就心情不好,莫不是發生什麽她不知道的大事情。

  劉氏急忙坐下,詢問“老爺,你別這樣板著臉,怪嚇人的,到底出什麽事了,你倒是說句話,你若是不說,妾身心裏著急,老爺。”非要逼迫顧明瑞告訴她,顧明瑞在刑部當差,刑部尚書劉昭被薛兵之狀告貪汙受賄,被兵部扣押了,此外還聽說,在此之前,劉昭手刃嫡子劉墉。

  劉氏嚇得臉色蒼白,不敢動彈,心髒砰砰砰直跳,劉昭的確是夠狠,連嫡子都不肯放過,居然手刃嫡子,換做她可做不到。不過宮裏的事,外麵也有些風言風語,沒想到竟然是真的。

  隨後劉氏緩過神來,微微一笑道“老爺,妾身覺得你倒不必擔憂,興許對你來說,是件好事。”顧明瑞下意識的盯著她,好事,虧她說的出口,現在刑部上下人人自危,生怕查到他們頭上來。做官的怎麽可能清正廉潔,不貪汙受賄,劉昭被薛兵之狀告,想必薛兵之記恨劉墉在永林宮跟薛仁嫻私會,而皇帝又親自去驛站,讓薛兵之將薛仁嫻接回京城,繼續入宮為妃。

  表麵上看是皇帝委屈自己,可實際上,對皇帝而言,或許是他跟薛兵之的交易。刑部尚書劉昭這麽多年來,沒少替太後做事,其他人不知曉,顧明瑞不可能不知曉。此舉必定是聖上為了打壓太後才做的,想要鏟除太後在朝中的黨羽,逐步減除對皇帝的維係。

  若是顧明瑞猜測的沒錯,皇帝此刻對太後開始動手,相信用不了多久,朝中就不會安定,必定會掀起一場大的腥風血雨,權勢爭鬥,勢必要流血。顧明瑞閉上眼睛,無法理解劉氏說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