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章 三使司報團取暖(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
作者:一袖乾坤      更新:2021-08-05 08:17      字數:3049
  網 ,南明第一狠人</a>最新章節!

  ??可以說姚廉現在完全就是被動的一方,隆昌記被查封,錦衣衛的突然出手讓他方寸大亂,一時不知該如何是好。

  ??說到底還是姚廉死板缺乏變通,隻有一套預備方案,真的麵臨問題時很難有合理的解決手段。

  ??怪也怪他當時毫不猶豫的解決掉了侄子姚安,以為殺人滅口就可以平安過關,現在倒是連一個可以商量的人都沒有了。

  ??隆昌記雖然不是掛的姚廉的名字,但實際上一直都是姚廉在幕後運作。

  ??他可不認為這些掌櫃夥計落到了錦衣衛的手中也能守口如瓶。

  ??錦衣衛是什麽人?那可是連無數朝廷大員王侯將相都聞之色變的角色。

  ??別說是區區一些掌櫃夥計了,便是姚廉自己落入錦衣衛手中,都不認為能夠撐得太久。

  ??隻是現在究竟該怎麽辦?

  ??姚廉真的迷茫了。他是怎麽也不想步魏遠勳的後塵啊。

  ??皇帝陛下也是真的狠啊,當真要把官場一鍋端嗎?

  ??行刺行不通,退守也不準,當真是上天無路,下地無門啊。

  ??如今這般,到底該如何?

  ??便在姚廉猶豫的時候,門房突然來報,都指揮使、按察使兩位大人來訪。

  ??姚廉肚子裏正是一肚子的窩火沒處發泄,聽聞二人來了,十分不爽道:“他二人來做什麽,都這種時候了,來看本官的笑話嗎?不見。

  ??姚廉話音剛落,門房就苦著臉道:“老爺,您可得想好啊。二位大人貌似很急的樣子,說什麽也要見到您。

  ??姚廉聞言直是又氣又笑。

  ??這算怎麽著?強行硬來唄?

  ??罷了罷了,他倒是想要看看這二人的葫蘆裏究竟賣的是什麽名堂。

  ??“把他們帶過來吧。

  ??姚廉稍稍平複了一下心情,使得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

  ??畢竟還沒有到最後時刻,用不著自己嚇唬自己,也許一切都還有轉機呢。

  ??很快浙江按察使劉?與浙江都指揮使賀言前後腳來到了屋內。

  ??姚廉清了清嗓子道:“您二位大人可是無事不登三寶殿,今日來到寒舍,可是有要事指教?

  ??“哎呀,姚大人這是說的哪裏話,我們彼此之間還用得著如此見外嗎?

  ??按察使劉?搶先接道。一旁的都指揮使賀言也接道:“是啊,是啊。我們這次來是有要緊事與姚大人商議。

  ??姚廉微微頷首道:“既如此,就請講吧。

  ??“這...

  ??劉?麵上露出了為難的情緒,看了一眼一旁的賀言,苦笑道:“還請姚大人屏退左右,有些話當著下人不方便說。

  ??姚廉遂擺了擺手,衝管家門房吩咐道:“你們且先退下吧,沒有我的命令不準任何人進來。

  ??二人先後恭敬的離開,姚廉清了清嗓子道:“現在可以說了吧。

  ??劉?和賀言對視了一眼,最終還是劉?先開的口。

  ??“巡撫大人的事情想必姚大人也聽說了,隻是我們萬萬沒有想到災禍會落到自己的頭上啊。這真的是讓人欲哭無淚。

  ??劉?沒有任何保留的把自己的遭遇跟姚廉說了一遍,其中說到痛心處直是聲淚俱下。

  ??姚廉一聽這有意思了,原來劉?也遇到了和他一樣的問題。

  ??他早就該想到,大明浙江官場就和這剪不斷理還亂的倭患一樣,誰的屁股都不幹淨,誰都不能獨善其身。

  ??朝廷如果要查,天子如果要查,那就一個都跑不了。

  ??隨後都指揮使賀言也做了補充,內容嘛自然是大同小異。

  ??全程姚廉都在默默聽著,不發一言。

  ??直到二人說完,姚廉仍然是一句話都沒說。

  ??這下二人有些急了。

  ??“姚大人,您倒是給我們出出主意啊,現如今,我們該怎麽做?

  ??姚廉微微捋著胡須,麵容冰冷如水,看不出絲毫的感情。

  ??“你們問本官,那本官去問誰?

  ??姚廉苦笑一聲道:“你二人不會以為隻有你們遇到難題了吧。實話告訴你,本官的隆昌記也被錦衣衛查封了。如今咱們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誰都跑不了了。

  ??姚廉說的似乎十分輕鬆,完全不似之前他近乎癲狂的狀態。

  ??也許是發現浙江官場都是一個鬼樣子,讓他得到了安慰吧。

  ??“姚大人,話可不是這麽說的啊。錦衣衛查歸查,我們可不能在這裏坐以待斃啊。如今巡撫大人不在了,您又是咱們這地界官位最高的,您得替大夥兒拿一個主意出來啊。

  ??賀言顯得十分憂愁的樣子,語速很快,兩挑眉毛都要擠到一起去了。

  ??他這話說的倒是在地。

  ??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三司乃是明太祖朱元璋立國時候給地方立下的官職。

  ??簡單來說布政使管人事和財權,按察使管監管,都指揮使管軍隊。

  ??三司各自獨立,相互製衡,保證了地方官場不至於沆瀣一氣,蛇鼠一窩。

  ??朱元璋想的很好,但真正執行起來發現完全不是按照他想的那樣。

  ??三司分立除了拉低地方官場的行政效率,出現踢皮球的情況以外並沒有什麽作用,更不用說達到朱元璋設想的三司製衡了。

  ??畢竟能夠分到一個地方當官的,抬頭不見低頭見,或多或少會有利益牽扯交涉。

  ??大家都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誰都屁股都不幹淨,自然不會對著我幹。

  ??於是乎三司相互袒護,官官相護的情況導致地方官場臭成一團。

  ??如詞一來後來的皇帝坐不住了,於是乎設立了巡撫乃至總督。

  ??巡撫和總督獨立於地方官僚體製之外,實際上是由都察院委派的朝廷官員,不算是地方官。

  ??巡撫和總督直接向皇帝負責,可以直接上呈天聽。

  ??設想很好,但是真正執行起來又是一種樣子了。

  ??畢竟巡撫、總督漸漸從臨時設置改為常設,任期也越來越長,最後和地方官也沒有什麽分別了。

  ??由於總督、巡撫的設置,三使司的頭頂被壓了一籌,故而權力逐漸的淡化。

  ??到了後期,三使司完全變成了一個升官前的中轉站。

  ??但是現在情況完全不同,巡撫自盡群龍無首,三使司除了報團取暖外別無選擇。

  ??...

  ??...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