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 三大問題
作者:檸檬綠茶2      更新:2020-09-12 01:07      字數:2212
  父親和李孝恭離開後,杜乘風靠在自己的辦公椅上,把當前急需解決的情況,給仔細分析了下。

  第一就是高昌,伊吾,雄象被炎黃帝國吞並後,如何治理管轄的問題。

  他不想麻煩,但是也不太信任這幾個地區原來的統治者。

  即便他們投降效忠了,但是畢竟他們在那些地方經營了多年,培養的心腹肯定不少。

  如果就這樣讓他們自己管治,隔著這麽遠,陽奉陰違欺上瞞下的事情,肯定不會少,畢竟人性就是這樣。

  他頒布的製度這樣隻怕也很難執行到位。

  就像之前的朗日論讚一樣,雖然表麵上答應效忠了,可是暗地裏卻還在搞著小動作,伺機打炎黃城的主意。

  高昌和伊吾兩個軟骨頭,加上地盤又小,不足為慮,隻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同化,完全可以讓當地的百姓融入進來。

  倒是雄象那邊,因為之前訂親的原因把李靖接了回來,那些部落隱患都還沒有解決。看來明天的朝會,這個事情必需和李靖商量一下。

  因此要管治好這幾個地區,除了文化普及和製度約束,還得調派幾個可靠的官員去整治一番才行。

  現在長安城內的大小官員經過了一番整治,新舊官員摻半,不過隻是從中抽少數幾個官員出來應該不成問題。

  他對這些官員了解不多,看來這件事情得和父親和二哥商量一下才行。

  還有就是雖然東西突厥他們自顧不暇,但是必要的防範還是要做的。

  第二就是蝗災的預防問題。根據曆史記載,今年關中地區的大蝗災是在六月份左右。

  算起來還有五個月左右。雖然杜乘風已經做足了準備,甚至連原本吞並東西突厥的計劃都是暫時擱置了,但是為了做到萬無一失,這次的蝗災他必需把它當成一場戰爭一樣來嚴格對待。

  不僅如此,這也是一次積攢經驗的好機會。

  曆史上,光是在唐朝,有記載的較大規模的大蝗災就有40次之多,平均7.25年就要發生一次。

  至於那些小規模的更不用說了。

  所以隻要這一次應付得好,積累了對抗蝗蟲的經驗,長期做好預防,以後再麵臨蝗災時就不至於手忙腳亂。

  之前褚遂良在長安的時候,建造蓄水池,養殖雞鴨的事情都已經落實了下去。

  根據下麵反饋回來的信息,現在關中百姓幾乎家家戶戶都養著幾十上百不等的雞鴨。

  唯一有所遺憾的是,之前杜乘風建議每家每戶都必需修建的壓水井,碰到了一些困難。

  之前由於缺少橡膠密封圈,壓水井的汲水效果很不好,即便井打得再深效果也不盡人意。

  不過現在,有了李孝恭從瓊海運回來的橡膠液,加上石油也可以合成橡膠,這個問題倒是可以迎刃而解了。

  第三就是基礎建設的問題了。

  現在炎黃城的內燃機技術已經相當純熟,這也意味著炎黃帝國可以進入內燃機時代。

  隻是想要大批量地應用到各個領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因為現在的炎黃帝國,工業製造主要還是以手工作坊為主。

  要真正進入內燃機時代,起碼得實現基本的機械製造才行。

  這方麵看來就隻能靠基地的工程師了。

  目前來說,這三個問題就是杜乘風麵臨的最緊迫的問題。

  分析清楚這些問題之後,杜乘風又抽時間去父親府上走了一趟。

  讓他欣慰的是,三弟杜荷在得知自己可以進入研發部,很是高興。

  三弟還小,先讓他跟在李淳風身邊多學點東西,等成年了再看他自己的想法也不遲。

  就是二弟杜構因為練武的原因,一直吵著要上戰場建功立業,讓他很是頭痛。

  再怎麽說二弟也才15歲左右,就算在戰場上沒有危險,在杜乘風的觀念中,讓一個15歲的孩子上戰場,本身就是一件不人道的事情。

  無奈之下,隻好敷衍了幾句,說是等過些日子再說。

  轉眼就到了第二天的朝會,杜乘風打算趁著這個朝會把這幾件事情好好落實一下。

  每周一次的朝會開始了,杜乘風先是掃了一眼下麵的文武百官,發現在秦瓊程咬金一眾武將沒在,想來已經進入那片山穀,開始修建軍校了。

  “各位,今日朝會,可有什麽稟報的嗎?”杜乘風開口問道。

  “陛下!”

  吏部尚書候君集站了起來凝重地說道:“前兩天監察部傳來的確切消息,四大世家,現在除了隴西李家之外,其它三家都已經被陛下剿滅。”

  “雖然徹底消除了禍亂的根源,但是各州府的官員也一下子十去其三,已經嚴重影響到了當地官府的正常運轉。”

  “如果不能盡快彌補這些官職空缺,恐怕難免會引起各級官員的怨言。”

  世家子弟畢竟占據著各州府一小半的官職,陛下消滅世家的動作太快太狠,快得都沒有給他一點緩衝的時間。

  候君集作為吏部尚書,這幾天可是頭大如鬥,焦頭爛額。

  這才幾天,許多地方官員訴苦的文書就上來了。

  不少地方的主官被殺,官衙的事務幾乎快要陷入癱瘓。

  事實上這幾天他也在和杜如晦商量,如何盡快彌補這些官職空缺,以免拖的時間長了,影響會越來越大。

  他們也曾想過效仿上次陛下的作法,從國子監中挑選替補官員上任。

  畢竟國子監內的學子,本身就是從各地優選出來的,隻要稍加引導就能勝任。

  事實證明,受過新式教育的國子監學子,能力出眾,任勞作怨,是很合適的人選。

  不過上次是事急從權,這次即便是這樣想,也還得經過杜乘風的首肯才行。

  候君集說完,杜如晦也跟著站起來說道:“風兒,這次剿滅四大世家,許多地方主官也一並被殺,導致衙門無法正常運轉,事情已經迫在眉睫,還需盡快解決才是!”

  杜乘風聽完不慌不忙地問道:“父親,你有什麽好的建議嗎?”

  決定剿滅世家的時候,杜乘風就知道會麵臨這樣的情況,心裏早就有了大致的應對之策,因此倒沒有顯得多慌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