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新政的意義,房玄齡的疑惑
作者:檸檬綠茶2      更新:2020-07-02 04:30      字數:2290
  至於反對是肯定不可能的!

  依照杜乘風的手段,如果他們執意反對的話,那很有可能就會觸怒杜乘風,到頭來變得一無所有。

  所以,杜乘風的話一說完,台下有很多官員,就已經在盤算著:如何在政令允許的前提下,將利益最大化,同時又不會觸怒杜乘風。

  而對於許多官員來說,土地無疑是他們認為最有價值的財富之一。

  土地全部被收回,想要獲得更多的土地,就隻能通過別的方式獲取。

  政令規定隻要是炎黃帝國境內的人,都可以按照標準分到永久的土地。

  對於那些擁有三妻四妾的人來說,或許多造點人口,不失為一個獲得更多土地的好主意。

  事實上,很多腦子轉得快的官員,已經想到這一點了,隻是大家都默默地記在心裏。

  以往因為嫌麻煩,即便擁有眾多的妻室,他們也不屑生育過多的子女。

  不過現在嗎,至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隻要養得起,這子女還是多多益善的好呀!

  正所謂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杜乘風沒想到的是,他料想到這七條政令會損害很多人的利益,可是自己這才剛說完,他們居然就能這麽快就想到曲線救國的方法了。

  隻不過,杜乘風就算知道了,也不會在意和怪罪他們的。

  一個國家想要快速發展壯大,人口和勞動力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經過了隋朝的動蕩和大唐初期的連年征戰之後,炎黃帝國現在的人口是真的少得可憐呀!

  據曆史記載,在李世民登基初期,大唐境內所有人口也才1600萬左右,到後來經過了幾代皇帝的努力,也才勉強恢複到隋朝盛時的人口。

  可是後來經過安史之亂之後,人口又急劇減少,

  人口最少的南部嶺南道,那麽寬廣的疆土內,居然隻有16萬人口,何其悲劇。

  想要華夏民族站在世界之巔,必需要有充足的人口。

  現在炎黃帝國地大物博,可是人口卻是限製發展壯大的最大障礙。

  可以說沒有足夠的人口,就沒有足夠的勞動力。

  沒有足夠的勞動力,就算再多的土地,也無法變成財富。

  他不怕百姓生育得太多,就怕他們不生育。

  全國實行商稅之後,帝國的賦稅在短時間內,起碼可以增加五倍以上,以後隨著他的改革,經濟發展起來之後,這個賦稅隻會越來越富足,充盈,他有足夠的信心,在短時間內養活上億人是不成問題的。

  以他現在的軍隊實力,征服整個歐亞板塊是遲早的事情。

  而在歐亞板塊的很多地方,土地是十分肥沃的,但是這些地方現在還都是處在待開發的狀態,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去開發它們。

  這七條政令隻要很好的執行下去,杜乘風相信,炎黃帝國便可以在很短時間內發展起來。

  事實上,這七條政令在沒有兼並大唐之前,在炎黃帝國境內已經推行得很不錯了,已經有了充足的經驗了。

  杜如晦就是這些政令的見證者。

  太極殿內,因為這七條政令,一下子變得嘈雜起來。

  文武百官之間,都在相互討論,各抒己見,臉上表情或憂或喜,或驚或呆,或愁或歎,有如眾生百相。

  畢竟除了早就接觸過這些政令的杜如晦,對於其他官員來說,這七條政令,每一條都顛覆了他們的認知。

  在他們看來,真正執行起來,肯定會碰到很大的阻力。

  不過大家也非常清楚,陛下新頒布的這些政令,雖然最開始執行起來會有一些困難,但是不可否認,陛下的眼光是無比超前的。

  就連李世民在聽完杜乘風的七條政令之後,也是暗中讚歎杜乘風的高瞻遠矚,這種創新改革的能力,他比不上。

  百官不得不在心裏承認,隻要這七條政令推行開來之後,對炎黃帝國的好處絕對是巨大的。

  解放奴隸、均分土地是鞏固百姓利益,收獲民心。

  開商稅可以大幅度提高帝國的收入,為將來的發展提供龐大的財富基礎。

  或許會引起商人們一時的反對,但是曆史上商稅並不是沒有過。

  現在大殿的官員基本上和世家沒有多大關係的,因為不存在利益綁定,所以他們的想法觀點,當然不可能像世家那樣片麵狹隘,相反更加真實和理智一些。

  憑什麽隻有農民百姓交稅,商人掙更多的錢,交的稅卻更少呢?這顯然不公平!

  所以杜乘風製定的三十抽一,這一點,百官還是覺得非常合理的。

  而增設教育署,全力推廣新式教育,這是為帝國培訓優秀人才,普遍提高百姓的認識能力,這是大好事。

  可以說,這每一條都是強國之策。每一條都讓他們不得不佩服。

  何況杜乘風也說過了,這些政令都已經在炎黃帝國順利推行幾個月了,現在隻不過是在原來的大唐境內,再推行一次而已。

  既然是事在必行了,大家也隻好硬著頭皮上了。

  杜乘風也不著急,就那樣悠閑地坐在上麵,靜靜地看著文武百官在下麵商議爭論著。

  先讓他們消化一下,任何新的政策,適應起來肯定有一個短暫的過程。

  就這樣約莫過了半刻鍾,百官之間的議論聲漸漸小了下來。

  想來大家在心裏也都是有了一番自己的理解和決定。

  做為文官之首的房玄齡,剛才在找杜如晦請教了一番之後,其實心中已經差不多沒有什麽疑惑了。

  隻是對於關於人口補助那一條,他還是有些擔心,朝廷的國庫是否能承擔得起長達18年的補助。

  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而且他也知道,杜乘風還要征服更大的疆域,到時將會產生更多的貧困家庭,還有龐大的軍飽開支等等。

  這些都是要從朝廷的國庫中撥款的,他真的懷疑杜乘風這個許諾是不是一下子太輕率了。

  哪怕你朝廷答應補助的年限減少一半也好呀!

  要知道杜乘風這些政令是做為國策要昭告天下的,一旦當地政府因為缺少資金無法完成這個承諾,朝廷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和信用就會大打折扣。

  帶著這種困惑,房玄齡第一個站了出來,詢問道:“陛下,微臣想請問一下,以現在朝廷的國庫存餘,即便加上增設的商稅,是否真的能負擔得起那麽多貧困家庭,長達18年的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