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倒黴的禦史們,杜乘風的影響力
作者:檸檬綠茶2      更新:2020-05-15 22:26      字數:2832
  麵對幾名禦史的再三彈劾,李孝恭麵色有些難看。

  倒不是因為他們彈劾自己而生氣,隻是有點替大唐感到悲哀。

  經常跟杜乘風打交道,杜乘風對朝堂的一些弊賭剖析李孝恭自然也是知道的。

  如果朝廷的所謂的監察機構禦史台的官員都是一班這樣的無腦蠢才,捕風捉影之輩,那這朝政還真是不好。

  想到這些李孝恭不禁有些微怒了,忍著怒意走到那幾名禦史跟前,高聲質問道:“本王你們弱智,有錯嗎?”

  “用你們的腦子想一想,本王真要是貪汙禮部錢財,還會拿出來炫耀?你們自己腦袋想不明白,就別以為人人都像你們沒有腦子。”

  到這,李孝恭吭了一聲,眼睛十分鄙夷地看著幾名禦史,“你們是不是覺得琉璃價格昂貴,那麽多純淨的琉璃本王傾盡家財也買不起是嗎?”

  “難道不是嗎?長安百姓都知道那琉璃乃是番邦傳過來的。普通的琉璃都十分稀少珍貴,更別王爺你那個酒樓使用的那種無色透明的琉璃。”

  李孝恭話還沒完,另一名禦史眼珠子骨碌一轉,就針鋒相對道。

  “誰告訴你本王用的琉璃是番邦傳過來的。下之大,能人輩出,豈是兒等愚昧之人可以揣測的。”

  “我大唐地大物博,人傑地靈,難道就造不出這樣透明的琉璃嗎?”

  李孝恭神情不屑一顧,語氣很是不滿地嘲笑道。

  原本杜乘風叮囑過他,在望江樓酒店沒有開業之前,盡量不要透露出玻璃的來源和價格,不過眼下看樣子要破例了。

  “皇兄,怎麽回事?這琉璃難道還是我大唐的產物?”

  李世民聽李孝恭到琉璃可以自產,也是十分驚訝,忍不住問道。

  李孝恭聞言猶疑了下,無奈道:“皇上,這些琉璃都是杜乘風的工廠免費提供的,微臣都沒有花錢呀!”

  杜乘風?李世民愣住了,怎麽又是杜乘風弄出來的。這琉璃要按照長安市場上的價格來估算,確實是要值很多錢。

  但是正所謂物以稀為貴,杜乘風不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

  既然杜乘風能大批量生產出這麽純淨無暇的琉璃,想必這琉璃的價格應該也不至於貴到哪裏去。

  這種基本的商業常識李世民還是清楚的。

  當李孝恭出這個琉璃的提供者是杜乘風之後,那幾個禦史也全都傻眼了。

  既然是杜乘風免費提供的,那就跟李孝恭沒有半點關係了。

  想到最後的結果居然是這樣,剛才還跳得歡快的幾名禦史臉上頓時有些尷尬。

  李孝恭既然都了是杜乘風免費提供的,那自然是不會假的了。

  別人或許造不出來,但是杜乘風大家都相信他一定有那個能力。

  “既然是杜乘風的工廠提供的,那此事就過了。”李世民不經意地掃了幾名禦史一眼,語氣淡淡地道。

  “不,皇上,此事還不能過!”正當幾名禦史無奈地鬆了一口氣時,李孝恭卻十分鄭重地道。

  李世民微微詫異,有些不解,“皇兄,你的意思是?”

  李孝恭犀利的眼神瞪了幾名禦史一眼,鄭重其事道:“皇上,禦史台乃我大唐監察百官,肅正綱紀之機構。”

  “按理,應該比之大理寺,刑部處事更為嚴謹縝密,更應該講求證據才是。”

  “而不是像現在這般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不經考究,不經分析,僅僅憑著自己主觀意願就斷定朝中官員為官不正,此舉實在太過草率。”

  “皇上,微臣覺得,這樣的歪風實在不可助長。否則任憑這些禦史每這樣無事生非,沒有真憑實據就可以彈劾任何官員,那我朝官員還有什麽心思為民分憂,每應付這些無聊的彈劾就好了。”

  “每早朝,皇上還要浪費這麽多無用的功夫在這些子虛烏有的無聊之事上。”

  “所謂食君之祿,擔君之憂,難道這些禦史就是這樣替皇上分憂的嗎?難道這確定不是在給皇上增添憂愁嗎?”

  李孝恭越到後麵,語氣越發激昂,聲調也越高。最後一句甚至是咬著牙一字一句地吼出來的。

  這些話可以已經是完全不給禦史們留一絲麵子了,字字誅心。

  原本李孝恭是不想這番話的,但是這些老頑固竟然沒事彈劾起自己這個王爺,如果自己不反擊一下,豈不是很沒有麵子。

  他堂堂一個王爺,還是皇上的堂兄,被這群朝廷的米蟲無中生有,如果一點脾氣都沒有,世人豈不都當他李孝恭好欺負了。

  何況杜乘風也曾經給他提過的忠告:大唐現在的早朝很多事情完全大可在各部直接處理。

  各司其責,各部完成好自己份內的事情就校遇到重要事情無法裁決時才有必要在早朝上呈報皇上決斷。

  但是禦史台與百官這種經常毫無根據的扯皮之風實在不宜助長,長此以往,百官疲於應付,對朝廷很不利。

  李孝恭的話很快引起了大殿中眾多官員的認同。

  和杜乘風一樣有眼光有遠見的官員並不在少數。

  隻是一直以來,大家都不願提起這個緣頭,既然李孝恭開口了,他們自然要把自己的意願表達出來。

  程咬金不怕地不怕,最先開口道:“皇上,王爺得對,這些禦史做事太不講究,不地道。”

  “沒有一點證據憑什麽隨意汙蔑朝中官員。俺老程雖然沒讀過什麽書,但是也知道捉賊要拿髒,這樣子瞎搞是什麽道理。”

  “皇上,微臣也認為此舉頗為不妥。這樣搞得人心惶惶,確實不利於朝政。”

  “我大唐官員理應專注於為君分憂,為百姓分憂,而不是在工作之餘還要分心應對這些無賭指控。”

  這時,一直在凝神沉思的杜如晦也開口附和道。

  “皇上,微臣也讚同王爺的觀點,希望皇上不要再助長這種無謂之風!”房玄齡也開口表態了。

  緊接著陸續又有不少文官武官站出來表示讚同李孝恭的言論。

  幾名彈劾李孝恭的禦史臉色頓時變得極度尷尬和難看。

  他們沒想到和平時一樣的彈劾工作,今日卻因為李孝恭的幾句話而遭到了眾臣的反對。

  “皇上,微臣覺得,隻有官員本身潔身自好,身正不怕影子斜,又何懼之櫻”一名禦史仍然不死心地反駁道。

  李孝恭聞言心中更是煩躁,今是望江樓開業前的重要日子。

  杜乘風不定已經在酒店等著他了,這些禦史居然還不識好歹的糾纏不清,實在令人氣憤。

  想到這,李孝恭音調又高了幾分,“皇上,杜乘風曾經跟微臣提過,要想整頓朝綱,禦史台的這種風聞奏事的彈劾方式有百害而無一利,必需取消。”

  “之後再建立更為合理,更健全的監察機製,這樣朝廷才會變得更有凝聚力。請皇上三思。”

  杜乘風的?李世民聞言不免慎重了起來。

  杜乘風不會無的放矢,事實證明,他的治國之策往往更有遠見,更能抓到問題的根源,直擊問題的本質。

  李世民細細的思索了一番,不得不承認李孝恭剛才的那番話很有道理。

  現在的這些禦史可不就是這樣的行事方法,不僅搞得百官疲於應對,就連他自己也是不勝其煩。

  “既然如此,從今往後,禦史台不得再行風聞奏事之舉。沒有真憑實據之前,不得以任何緣由彈劾朝中官員,否則以誣告罪論處。”

  李世民聲音威嚴清冷,果斷地給此事下了定論。

  “皇上英明!”除了那些禦史,太極殿的大部分官員臉上都露出了愜意的微笑。

  此事算是告一段落,從今往後,這些禦史再想彈劾任何一名官員恐怕就要心惦量一下了。

  畢竟如果沒有證據就得以誣告罪論處,這個性質就很嚴重了。

  禦史們怎麽也沒有想到,從今往後,他們作威作福的日子再也沒有了。這可真是吃雞不成蝕把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