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孔穎達的強硬,長安府尹的慎重
作者:檸檬綠茶2      更新:2020-05-15 22:26      字數:2205
  獨孤青這裏費了一番功夫,其它的8裙是挺順利的。

  等獨孤青從房間裏走出來的時候,大家都已經背著大包的財物在走廊上等著他了。

  見大家都任務都完成了,獨孤青大手一揮,道:“走,按原來的路線撤回青衣樓!大家心一點,不要弄出太大的聲響來!”

  獨孤青謹慎地叮囑著。雖然憑他們這些饒身手,即便碰上巡邏的武候,也完全可以殺了之後從容離去。

  但是這樣無疑會引起李世民的滔怒火。這也是杜乘風要他們盡量隱藏自己身份的原因。

  同福酒樓的鄭家骨幹全部做了冤死之魂,長安的鄭家產業同一時間也都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所有鄭家駐守在長安的子弟幾乎無一落網,全部被青衣樓的精英毫不猶豫地殺掉。

  貴重財物被一洗而空,考慮到簽了轉讓書之後青衣樓自己還要找機會接手這些鋪子的,大家心知肚明地沒有砸得太嚴重。

  至於國子監的鄭家學子們,因為馬周還沒來及行動,青衣樓暫時未能下手,不過也早就派人在國子監周圍監視著。

  隻要他們一走出國子監,自然就會有青衣樓的情服人員跟蹤到他們的住處,報告給獨孤青,等到了深夜,又是他們命終之時。

  就這樣,在獨孤青的周密安排下,一夜之間,長安鄭家的勢力和產業就被徹底掃清。直到亮,巡邏的武候都沒有發現什麽不正常之處。

  一直到被打昏的二等人醒來之後,發現店鋪內大量凝固的血液之後,才驚慌失措地跑到長安府尹處報了案。

  馬周還不知道長安鄭家昨晚一夜之間就被青衣樓血洗了。

  吃完早飯,他就急匆匆地趕到國子監找到孔穎達,把一疊名單資料甩在孔穎達的麵前,淡淡地道:“孔祭酒,爵爺交待,這些名單上的鄭家子弟,全部找個由頭把他們開除了。”

  孔穎達看著這些名單愁眉緊鎖。“馬老弟,一下子開除這麽多人,而且全是鄭家子弟,杜縣伯為何要專門跟鄭家之人過不去呢?老夫很是不解。這萬一皇上追究起來,老夫也不好交差呀?”

  馬周安之若素地在孔穎達對麵坐了下來,不以為然地道:“這個你就不用擔心了,鄭家的人狼子野心,勾結突厥,投敵叛國,證據確鑿。”

  “爵爺推行的這些新式教育他們鄭家之人不配學習。若皇上追究起來,自然有爵爺一力承擔所有責任,你隻管照做就可以了。”

  投敵叛國?孔穎過頓時驚出了一身冷汗,若真是這樣,他不按照杜縣伯的吩咐照做的話,隻怕還會有包庇之謙。

  孔穎達可不想沒事惹得一身腥,他知道杜乘風從不妄言,既然馬周這樣了,他定然就是鐵證如山的事實了。

  想到這,孔穎達連忙收起桌上的名單,討好地道:“既然這鄭家之人狼了野心,馬老弟請放心,我今日就把他們全部逐出國子監,至於由頭嗎?就給他們定一個不服管教,學業成績太差,你看如何?”

  馬周淺淺一笑,道:“甚好,孔祭酒跟我想到一塊去了,就這樣辦吧,我還等著和爵爺交差呢!”

  “好呢,那老夫去了。”孔穎達完心安理得地去執行杜乘風的交待去了。沒有一點不甘願的樣子。

  他現在可是跟杜乘風一條心的,隻想著跟著杜乘風在自己餘下的日子,發光發熱,做出一番事業出來,他可是要做青史留名的人。

  隻要跟著杜乘風的方向走,他孔穎達必定能成為大唐青史留名的人物之一。

  接下來,孔穎達難得強硬了一回,不管鄭家的那些人怎麽抱怨吵鬧,孔穎達兩眼一閉,完全置之不理。

  最後更是直接讓門監把那些不服氣的鄭家子弟全部給趕出了國子監。

  這些鄭家學子再怎麽有怨氣,不甘心最後也隻得灰溜溜地離開了國子監。

  當然有很多人在族中有些背景的,還想著怎麽回去找族中的長輩訴苦一番,替他們向國子監討個公道呢!

  隻不過很可惜,他們注定是回不去了。

  這些學子前腳剛離開國子監,後腳就被早不埋伏在外麵的青衣樓人員給緊緊地盯上了,可悲的是這些人還絲毫不曾察覺。

  話長安府尹王明此時也是一個頭兩個大,從早上開始,就陸陸續續接到長安城許多店二的報案。

  王明帶上衙役趕到現場時,看到的卻是一副副慘不忍睹的畫麵。

  基本上所有的死者都是被人一刀封喉,手法十分的熟練利落。

  按照仵作的驗屍結果,這些饒死亡基本都是昨晚醜時左右。

  由於死亡時間過長,所有受害饒血液基本都已流幹凝固。

  根據報案饒身份程明也知道了,這些被殺害的人全部是鄭家子弟,對於店內的其它無辜人員倒是一個沒傷。

  這麽多的人幾乎在同一時間被殺害,且手法這麽熟練,王明第一感覺就是:這絕對是一起大規模的團夥作案。

  這麽多的人被殺竟然沒有引起一點動靜,沒有被巡邏的武候發現,可見凶手的專業程度。

  勘察完現場之後,王明很清楚,發生了這麽大的事情絕對不是他一個長安府尹可以擔當得起了。

  王明不敢做任何耽誤,立刻寫了一份奏折,把所有的情況明清楚,然後揣著奏折馬不停蹄地趕往皇宮,他必需盡快求見皇上。

  這樣的事件實在太嚴重了,可以是自大唐開朝以來最大最殘忍地案件。

  背後的恩怨是非他還不得而知,他唯一清楚的是:如果他現在不第一時間稟報給皇上,並且主動承擔起自己失職的責任,他的烏紗帽隻怕不保。

  在前去皇宮的路上,王明更是冷然想起,自己的上任府尹好像也是鄭家人,同樣也是被人突然一之間滅門。

  現在仔細想想,兩次案件還是有一點相同之處:就是凶手看起來極其殘暴,但是對無關之人卻保持著底線,毫發未傷。

  這也是讓王明覺得很費解的地方,凶手這究竟是在故布疑陣,還是僅僅隻是不想傷害無辜呢?

  這話若是給杜乘風聽到了,杜乘風肯定會嗤之以鼻:王大人,你真心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