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杜如晦教訓長子和李世民的反思
作者:檸檬綠茶2      更新:2020-05-15 22:26      字數:2476
  感覺受了大委屈的杜構氣呼呼地帶著幾個受贍家丁回到家鄭

  回到家中的杜構越想越不甘心,本想著再找上長孫衝等人去找杜乘風的晦氣。可是他不知道杜乘風的名字,更別杜乘風住在何處。

  想返回去報仇都沒機會,氣得他更加暴跳如雷。正好看見腳邊有一花盆,正在氣頭上的杜構想都沒想就是一腳踢了出去。

  啪嚓!花盆飛了出去撞在前院的一個青石階上摔得粉碎。下朝回來的杜如晦正好看見這一幕。

  “逆子,你又在發什麽瘋?”杜如晦怒不可遏地喝道。

  杜構踢碎的花盆是他最喜愛的一盆蘭花盆栽,自己花了好多心血心思才把這盆蘭花培育成現在的樣子。

  哪想到被這個逆子這就樣踢碎了,還不知道能不能救得回來。杜如晦怎麽能不生氣。

  沒想到父親突然回來,杜構隻能心虛地叫道:“爹,你怎麽回來了。”

  “哼!我要是不回來,你是不是要把我這些珍貴的花草全給弄死呀!”餘怒未消的杜如晦氣呼呼地道。

  “爹,我不是有意的。都怪東市那個臭子,打傷了我的人還要我賠錢。我一時生氣所以才不心踢破六的盆栽的。爹你要幫我做主呀!”杜構一看自己老爹生氣的樣子,再傻也知道自己踢破的這盆盆栽肯定值不少錢。於是腦袋一轉,果斷迅速地轉移話題。

  杜如晦一聽自己的長子在東市被人欺負了,雖然依然有些心痛杜構踢碎的蘭花,可還是稍微關心地問道:“怎麽回事,你如實清楚,不許撒謊。”

  杜構隻好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的經過如實告訴了杜如晦。倒也沒添油加醋,隻是著重強調了自家的馬車被杜乘風打碎了,還有幾個家丁也受了很嚴重的傷。

  對了還有杜乘風最後的那句話。那句話一直讓他驚魂未定。如果自己不是姓杜,杜乘風或許真的就把他給廢了,想想就覺得後怕。

  杜構是紈絝了些,可是絕對不傻。

  杜構知道自己的老爹雖然平日對他在外麵的行為管束不多,可是自己的老爹處事公正。如果隨便亂的話回頭被自己的老爹查到,自己更加不會有好果子吃。

  杜構把事情經過一完,杜如晦剛剛壓下去的火氣又上來了。

  “你這個逆子,真是氣死我了。朽木不可雕也。平時你在外麵胡作非為,沒鬧出什麽大事情,為父也懶得管你。可是你今差點弄出人命來,要不是人家手下留情,你能不能完好無損的回來還不一定。”杜如晦一巴掌呼在杜構的後腦勺上,怒不可遏地道。

  “爹,是我被那個臭子欺負了,您不幫我做主就算了還打我。”杜構氣不過地道。心裏免不了有一股深深的怨氣。

  “你還敢……咳……咳”杜如晦氣血上湧,臉漲得通紅,不停地咳嗽起來。

  看到老爹咳嗽不止,杜構突然有點心慌了。杜如晦的身體已經是一日不如一日,此刻被杜構一激,就有些緩不過氣來了。

  “爹,你沒事吧?”杜構耷拉著頭道。

  杜如晦靠著一根圓柱,用手捋了捋胸口,待氣息順暢了一些之後才疾言厲色地道:“你別在長安城整惹事生非我就燒高香了。今是人家看在同姓的份上放過你一馬,下次呢?你覺得自己每次都有那麽好運氣嗎?還是覺得自己身份地位很了不起了,就可以藐視律法藐視一切了啊?”

  “爹,我……”杜構被杜如晦教訓得啞口無言。

  “從今開始,你給我在家裏老老實實地反省,先禁足一個月。”杜如晦臉色嚴肅地責令道。一直以來杜如晦都感覺自己對兩個兒子的管教太寬鬆了,所以才導致了長子杜構習性如此紈絝。

  從杜構的描述中杜如晦得知教訓他的少年也隻有十六歲上下,幸好是人家手下留情,要不然後果還真是不堪設想。

  最後留下的那句話倒是耐人尋味。莫非是那名少年和杜家有什麽淵源?

  不知道為何,杜如晦的思緒又飄回到了十幾年前,那段風華正茂的歲月……

  在杜如晦的強烈要求下,杜構不管怎麽求情,最終還是被杜如晦禁足一個月。杜構知道老爹的原則,即便再不甘心,也隻能心灰意冷地接受了這個懲罰。

  甘露殿,夜色正濃,一絲微風從殿外緩緩地吹了進來,隱約中還帶著一點初春的寒意。平日裏這個時刻早已就寢,可是今李世民此刻卻沒有一絲睡意。

  自從麵見杜乘風以後,李世民思緒萬千,內心一直不得平靜。他在思考著杜乘風所的,曆史以來獨尊儒術的各種影響和後果。細細剖析著這裏麵的利弊。

  或許深夜的涼風讓李世民的思維更加的清晰,通過縱觀曆史上千年以來的各朝發展曆程。李世民清楚的發現:不管朝代怎麽的更迭,皇權如何的變更,但是百姓的待遇似乎一直沒有怎麽變化。

  在百姓的心中,溫飽始終是第一位的。似乎他們也隻有溫飽這個目標。或許他們也曾想過靠讀書改變這個命運,可是誠如杜乘風所,百姓是讀不起書的。

  然後百姓是一個國家最根本的社會生產力,因為儒家思想的束縛,上千年來這種生產力一直都在某一程度徘徊。這就導致了社會在很多方麵都停滯不前。

  這一切一切的根源就在於思想。就好比杜乘風所的:關於書籍的印刷,其實就是做了一個的改動,但效率卻是地之別。就是這麽一個的差別,為什麽大唐上下這麽多人沒有人能夠發現,偏偏杜乘風就能一眼看破呢?

  就好比紙張為什麽一直那麽昂貴,為什麽自蔡倫改良造紙術以來,沒有人想過去進行再改進。

  還有蝗災,其實就是缺少觀察。如果像杜乘風那樣仔細觀察,肯定也能發現雞鴨等家禽是蝗蟲的擔

  諸如之類的似乎還有很多很多,這一刻李世民突然發現:一直以來似乎皇權才是最大的受害者。皇權看似高高在上,可是又處處被動。

  而這一切的根源都來自於思想被禁錮,被儒家永遠框在一個固定的範圍內。

  正如杜乘風所,諸子百家各有所長,而儒學並非萬能。

  比如法家,法家造就了大秦一個空前強大的國家。又比如墨家,就在戰國時期做出了許多非常大的學術貢獻。

  李世民想要大唐快速變得強大富庶起來,可是現在看來,因為儒家的思想統治朝廷還存在許多弊端需要他去改變。

  李世民有一種強烈的衝動,想要在明的早朝就宣布諸子百家共存的旨意,這大唐更加理想地發展起來。

  可是在內心深處,他不得不承認,他沒有十足的信心去贏得朝中大臣的支持。

  或許隻有杜乘風這個始作俑者才能讓那幫老頑固心服口服。

  算了,為了保險起見,還是哪讓杜乘風親自上朝與那幫老頑固們去鬥上一鬥吧。他要做的就是如何盡快地給杜乘風一個合適的身份。